当时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把超过10的计算转换成10以内的计算,正好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他们应该能够应付自如,再也不会为借手指头而烦恼了。
然而,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凑十法根本行不通,孩子们根本无法在脑海里构建一幅图像,面对题目时无从下手。
比如说3 8等于多少?
该把哪个数字凑成10?剩下的数字又该如何分配?需要把哪些数字加起来?感觉就像是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
我又查阅了一下凑十法的口诀: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老二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看大数?看了大数又该如何分小数?如果不能做好拆分,就无法凑成10,也就无法完成最终的计算。
看着老二苦恼的样子,我想他的思维能力可能还不足以应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那就先放一放吧,也许等老师讲解过后他会明白的。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也讲解了凑十法,和我们之前使用的图示法差不多,但老二却完全听不懂,上课时也没有跟着写,回到家更是连提都不愿提及。每次我问起这件事,他都会哭丧着脸,表现出极大的反感。
看来众人称赞的凑十法,其实也并非万能神器啊!
02凑十法,这个我们不能否定啊!
我发现,图像化解析凑十法,对于小孩儿理解加法进位来说,还是有点儿用处滴,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提醒,让他们知道那些陌生的知识点其实也是可以用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滴。
然而,若是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一些口诀,只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抽象,脑子里像打了结似的,容易产生挫败感。咱们应该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来引导他们理解凑十法,并且鼓励他们去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孩子们明白凑十法,然后再逐步简化操作过程,让他们能够自如地运用凑十法。
因此,我不再纠结于让孩子们必须掌握书本上或者老师教授的凑十法,而是换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我首先给我家二宝出了一道题目,5 9=?
接着,我拿起马克笔,一边摆放出9支笔,一边摆放出5支笔。
然后我问二宝:9加上几就能得到10呢?
二宝回答:1。
我把5支马克笔分成了4支和1支,然后告诉二宝:那么我们就从5里面借一个1出来,1和9是不是就可以凑成10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