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镜反应化学方程式,金镜反应的原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5 00:54:29

二极管的核心构成是PN结,通过两块由不同杂质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密接形成,由于半导体具有一定的金属性质,其中的电子和空穴也会像自由气体一样互相扩散,由此形成电荷势垒,直到内建电池和热压力平衡,这样形成的PN结具有单向导通性质。由两个二极管和一个电阻可以形成这样的“与门”基本电路,电阻上端加电压( 5V),在计算机中代表“1”,当A端和B端都输入“1”时(加5V电压),二极管截止,F端体现为 5V,即“1”,而当A和B只要有一个变为“0”(对应电压为0),二极管就会导通,电流从电阻流经二极管,F端体现为0V,即“0”,这就实现了一个基本的逻辑运算。

而CPU的每一步运算都是由无数的这样的逻辑运算完成的,也就是说,每一bit的数据操作都是由大量电荷的转移来代替的,这种替代显然的非常低效的。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R是1MΩ,假设CPU的指令周期是0.2ns(对应CPU的主频是5GHz),忽略二极管的电容效应,在这0.2ns内R的发热量大约是5*10-15J,而考虑实际情况和宏观效应后发热量要远远比这多,相比之下,室温下kTIn2大约是3*10-21J,比之小了百万倍。更直白地说,CPU之所以要发热这么多,是因为用于计算的介质太庞大了,假如逻辑门的每次运算只需要1个电子的移动(按照上述估算,0.2ns内转移的电子数目大约有六万多个),那么代价将会小得多。

附:热力学大事年表

1593年:伽利略发明验温器

1662年:玻意耳定律

1714年:华氏温标建立

1732年:布尔哈夫疑难

1742年:摄氏温标建立

1787年:查理定律

1802年:盖吕萨克定律

1827年:布朗运动被发现

1834年:克拉伯龙建立理想气体温标

1848年:开尔文建立热力学温标

1849年:焦耳精确测得热功当量

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1851年:开尔文重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1859年:基尔霍夫辐射定律,麦克斯韦分布

1865年:克劳修斯引入熵的概念

1869年:玻尔兹曼推广得到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1871年:麦克斯韦提出麦克斯韦妖

1876年:玻尔兹曼提出“涨落说”

1877年:玻尔兹曼提出玻尔兹曼公式

1879年: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1893年:维恩位移定律

1896年:维恩公式

1900:瑞利-金斯公式,普朗克公式,普朗克量子假说

1905年:爱因斯坦解释布朗运动

1906年:爱因斯坦用量子假说解释固体热容问题

1912年:能斯特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

1924年:玻色提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1925年:爱因斯坦预言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6年:费米-狄拉克统计,拉夫尔·福勒解释白矮星

1928年:索末菲解决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问题

1929年:西拉德思想实验建立信息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1931年:拉夫尔·福勒提出热力学第零定律

1933年:钱德拉塞卡极限(电子气体:白矮星)

1939年:奥本海默极限(中子气体:中子星)

1946年:伽莫夫提出宇宙大爆炸假说

1948年:香农将热力学熵引入到信息熵,创立信息论

1961年:兰道尔提出信息擦除原理

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发现

1969年:惠勒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命名为黑洞

1974年:霍金提出黑洞蒸发理论

1982年:贝奈特证明测量过程理论上可以不消耗能量

1995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被证实

2019年:人类拍摄到首张黑洞照片

上一页23456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