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说明:如果有预期想提取的因子个数,可以主动设置输出的因子个数勾选“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会在左侧分析框生成新的变量,标题如CompScore*****(综合得分)、FactorScore*****(因子得分)。因子得分可用于进一步分析,比如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使用等;综合得分可用于对比排名等。
因子个数: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分析时已经带着主观预期,希望题项如何归类,此时可以直接设置对应的因子个数。
调整分析项当前有一份数据,共涉及A1~A4,B1~B4,C1~C3,D1~D3共14个量表题,希望将此14个量表题使用因子分析浓缩成几个维度。从背景情况上看,预期此14个题目可分为4个维度,分别称作A,B,C和D维度。当然有可能个别项并不合适,因此有可能对其进行删除处理。
1.第一次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A1~A4这4项,它们全部对应着因子3时,因子载荷系数值均高于0.4,说明此4项应该同属于一个维度,即逻辑上A1~A4这4项,并没有出现‘张冠李戴’现象。但是A1和A2这两项出现‘纠缠不清’现象,A1和A2除了可以对应因子3,也可以放在因子1下面。一般出现‘纠缠不清’现象时,暂时保留,先处理清楚‘张冠李戴’问题更好。
B1~B4共4项,B2,B3,B4这3项对应着因子1下面,但是B1却对应着因子2,因此B1这项属于‘张冠李戴’,应该将B1删除。B2同时对应因子1和因子2均可,属于‘纠缠不清’,暂不处理B2。
C1~C3共3项,此3项均对应着因子2,此3项并没有出现‘纠缠不清’或者‘张冠李戴’问题。
D1~D3共3项,D3出现了‘张冠李戴’问题,应该进行删除处理。D2出现了‘纠缠不清问题’(可对应因子1和因子4),应该给予关注。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B1和D3这两项出现‘张冠李戴’,应该首先将此两项删除;而A1,A2,B2,D2共四项有出现‘纠缠不清现象’,暂时不处理(进行关注即可)。将B1和D3这两项删除后,进行第二次分析。
2.第二次分析
总结可知:A1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应该将A1先删除后再次进行第3次分析,另对A2和D2(“纠缠不清”)这两项给予关注。
3.第三次分析
D2可同时出现在因子2和因子4下面,但考虑到D维度当前仅余下2项,因而表示可以接受,最终是将D2归纳到因子4即D维度下面。最终找出A,B,C和D共4个维度,它们分别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良好。因子分析结束。 “纠缠不清”:比如A1可归属为A维度,同时也可归属到C维度,这种情况较为正常(称作‘纠缠不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即可,可将A1删除,也可不删除,带有一定主观性。因子分析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过程,比如删除某个或多个题项后,则需要重新再次分析进行对比选择等。最终目的在于:维度与分析项对应关系,与专业知识情况基本吻合。
“张冠李戴”:比如A1归属为A维度,但是却归属为C维度下,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进行删除,重新分析。
SPSSAU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