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镜头语言的使用,很自然地使观众忽略了美国那些肮脏的小道、屡次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以及同样在首都德黑兰也有着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绝大多数善良的民众。导演通过自己的话语权选择了“东方主义”的视角,这种异域化和混乱化的呈现,无疑是对伊朗“东方化”的表现。
3,主题选择中的东方主义
赛尔德说过“任何教东方、写东方、研究东方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人 类学家 、社会学家 、历史学家还是语文学家——无论是在特 殊的还是在一般的方面,都是以为东方主义者 ,他或者她所 做 的 一 切 都 是 东 方 主 义 ” 。
导演本.阿弗莱克在大学时就是专门研究中东文化的,所以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促使它执导了此部影片。具体分析来说,导演在众多剧本中选择这个主题本身就是“东方主义”的做法,他通过自己的“主题选择权”来表达出了特定的思想。在这次事件当中,伊朗本应该是具有道德优势的一方,而美国具有道义劣势,原因是伊朗革命的根源本就是美国试图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以及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基于此的美国实行了对傀儡政权的扶持,导致了伊朗的民愤和人质危机事件。
而本片所讲的人质危机事件却被导演从大的历史背景中剥离了出来,让美国很自然的成为了事件的受害者,而伊朗成为了暴力的恐怖分子。在电影中,导演把伊朗作为客体,把美国叙述者安置成客观的观察者,这正是东方主义二分法的体现:美国将自我设定为视野中心,将伊朗视为他者。导演在呈现中虽然尽全力反映真实,但我们只能看到的仍然是取景框中筛选过的部分。
总的来说,导演通过主题的选择成功宣扬了西方中心理论和西方文化价值的优越性,建构了一个与西方完全对立面的东方形象:缺乏理智和暴力专制。
三、新历史主义第三角度:美国霸主主义意识形态的再现
美国学者约翰 ·耶马曾公开指出,美国真正的 “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
作为有效的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电影有着独特的传播效果:更加吸引的视听语言,多样化的叙事方式,明星效应等等,所有的这些让电影成为了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美国通过好莱坞这一工具,进行其霸权文化的传播,潜移默化影响了一批发展中国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意识形态。在《逃离德黑兰》中,集中体现在美国话语权的呈现,个人英雄主义的再现,还有“平等民主”主流价值观的灌输三个方面。
1,美国话语权和政治空间的宣扬
在电影中,导演刻意使用呈现出了美伊双方两种话语,有意体现出伊朗当地人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也是为了摆脱以美国为中心单一的叙述模式,以第三视角来增加公平性。即使这样,我们看到的仍是美国话语权的掌控和伊朗话语权的丧失。
表层来说,电影中伊朗人说话的镜头很少,即便有也是在说观众不懂且没有字幕的波斯语。这样就首先造成了伊朗人的失语,剥夺了他们的话语权,把他们塑造成主流文化外的“他者”。
深层次上说,美国的话语权更体现在对主题的解读上。电影名Argo本意是希腊英雄Jason求取金羊毛所乘的大船。Jason带着勇士们历经艰辛来到危险之地,*死了守卫金毛的怪兽,拿到了无价之宝金羊毛。而在这里,伊朗被隐喻为这个有着金羊毛(石油)但是又有危险(战乱)的地方,而门德斯则成为了希腊英雄Jason的化身。这种话语机制让本来复杂的政治活动化身为充满神话色彩的任务,也让这一次的营救事件自然变得“合理化”和“正义化”。
新历史主义学家认 为 , 殖民话语必须制造证据,以说明被殖民者是野蛮的、残忍的、 终将走向毁灭的,并因此证明本国文明、教化和进步的理念 是正确的 。
好莱坞通过其在世界电影中的独特地位,加上其惯常有的恢弘场面和华丽的表现手法,成功吸引了大批国外观众,使很多人产生了高于美国实际的想象。在这种想象中,美国的文化是优于本土文化的。通过这种方式美国成功取得了自己的话语权,而把其他国家例如伊朗的话语权异质化,实现话语权的二元对立。
2,个人英雄主义的再现
好莱坞电影中浸透着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不可谓不多,比如《007》系列、《蜘蛛侠》系列或者 《超人》系列。然而,在《逃离德黑兰》这种声称“真实”的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拯救人质任务难度巨大,当事人门德斯本身也认为“自*式任务的成功率都比这个高”,但他仍然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冒着极大地生命危险只身前往德黑兰,这给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打下了基础。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上级一再要求取消任务,但是门德斯却私下决定继续拯救6个人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英雄的塑造正式拉开序幕。在真实的历史中,门德斯是有一个助手的,但在电影中,门德斯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人质信任、背负来自国家的压力、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所有的这些都彰显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根据《辞海》解释,个人 英雄主义是“指当某一伟大的全民族事业以及为实现这一 事业而积极克服 当时发生 的矛盾 和障碍所 必须 的巨大努 力 而成为个别人 的性格本质 ,他们在个人活动 中表现 出来 的英 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精神,并且体现在个别人的行为中,而使 行为具有伟大意义”。
个人英雄主义素来强调个人自由、个人价值和个人权利,在美国文化中这些都有着历史渊源。从第一批欧洲大陆移民开始,新美国人就致力于摆脱束缚,在新的土地上建立自由,民主,文明的国家。于是个人主义成为了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的。
3,美国“平等民主,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
影片一直传递的价值观是“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
在遇到这一事件后,白宫第一时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救人质的办法,CIA和白宫高层积极配合;甚至是白宫都因此做出妥协:白宫担心行动的失败会影响总统的选举,于是决定取消行动:但当门德斯私自决定要去拯救6个人的时候,总统卡特却发出了许可的电报。
民国民众对于同胞的关心也是这种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当制片人李斯特第一次看到计划时,因为计划难度过高当场拒绝;而当看到电视新闻里面六个人生命危在旦夕的场面时,却立刻改变了主意。所有这些细节的设计都体现出美国“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及民主的精神,更是凸显出了这个国家对生命的尊重。
所有的所有,都在传递一个观念: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的国家中,所有人的生命都被保护,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都被尊重。电影暗示了美国价值观的普世性,更是反正出了西方文明的优越性。
结语
通过对该片的新历史主义的分析,我们看到在这部所谓根据历史改编的电影中,导演尽其所能在镜头呈现方面力求还原历史,但是在表面还原下我们仍能看到更深的意图:对伊朗的“东方主义”化甚至妖魔化,重塑了伊朗国家的形象;利用电影这种文化利器实现了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输出的功能,也重塑了美国这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家形象。作为政治的服务工具,好莱坞再一次向全球证明了美国必胜的结局,从这个角度讲,这部影片能获得好莱坞最佳影片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