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励志的故事30字,陈景润的故事简短一些200字左右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7 15:57:55

蜗居于6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陈景润,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8年,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陈景润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州市郊的一个邮政局职员家庭,由于家境不好,他勉强读到高中。

陈景润励志的故事30字,陈景润的故事简短一些200字左右(1)

在福州英华中学上高中时,数学老师沈元曾是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沈元不但知识渊博,而且诲人不倦,在上数学课时,能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沈元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沈元老师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给喜欢数学的陈景润以深刻的印象。从此,哥德巴赫猜想如同磁铁般地吸引着他,引导他一步步地去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1950年,高中没有毕业的陈景润考取了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由于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陈景润与系里的其他三名同学(厦门大学数学系这一届只有4名学生)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教书。

陈景润身体瘦弱且不善言谈,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一次,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到北京开会,陈景润所在中学的校长向王亚南诉说了对陈景润的不满。王亚南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知人善任的校长。王亚南一直认为陈景润是系里最好的学生,将他分配到中学教书是学非所用,于是将陈景润从北京调回厦门大学,安排在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但又不要他管理图书,只要他专心研究数学。

陈景润励志的故事30字,陈景润的故事简短一些200字左右(2)

回到厦大后,陈景润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结果有了一些推进。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数学论文宣读大会在北京举行,陈景润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会议的时候,还提到了这件事。这是陈景润研究数学的事迹第一次见诸报端。

陈景润的研究引起了华罗庚的重视。华罗庚是自学成才的数学家,曾当过杂货铺的学徒、中学庶务员。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慧眼识真珠,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随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文书,使他有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和熊庆来一样,华罗庚也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青年数学人才。这次会议之后,华罗庚将陈景润调到自己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专业研究。

1962年,我国著名数学家,时为山东大学讲师的潘承洞证明了(1+5),在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上前进了一步;同年,数学家王元与潘承洞又证明了(1+4)。1965年,国外数学家又证明了(1+3)。大约在1964年前后,陈景润开始了(1+2)的证明。1966年5月,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17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

陈景润励志的故事30字,陈景润的故事简短一些200字左右(3)

1973年,《中国科学》第16卷第2期发表了陈景润“1 2”的证明全文

1973年,陈景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73年4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简报》第7期发表了题为《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成就》的报道,概括介绍了陈景润的工作。新华社据此发表了一条消息,说这是“一项被认为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新成就”,“是20世纪数学的最大成就之一”。

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公开报道了陈景润的事迹。报道称:“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数论研究中作出了贡献。他的突出成就,是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进行精心解析和科学推算,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1977年10月,著名作家徐迟应《人民文学》之约,根据陈景润的事迹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在1978年第1期的《人民文学》上,许多报刊纷纷加以转载。197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在请作者对文章略加删节后,加以全文发表。

一时间,陈景润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象征。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天——1978年的中国知识界》】

陈景润励志的故事30字,陈景润的故事简短一些200字左右(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