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的化学本质,胆矾在化学中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7 17:08:15

3

沧海桑田风细细,金戈成锈声色里

锈,一般是金属器皿历经岁月的痕迹,它由金属氧化而来,经久不衰。锈也因此成为了辨别金属器皿年代的重要证据之一。

3.1 银锈

锈的做旧方法远比其他物件的做旧来的简单。以银的做旧为例,年代久远的银饰上常会存在一层黑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就是硫化银,但如果直接在银饰上浇上加热过后的硫磺皂,硫磺皂里的硫就会与银快速地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式6),不仔细辨别就容易瞒天过海。而关于银的做旧,在民间“仿制圈”甚至还流传着一则俗语:一勺清,两勺唐,三勺回到秦始皇,四勺周,五勺夏,六勺回到神农架。

4Ag 2H2S O2 → 2Ag2S 2H2O(6)

3.2 铜锈

除了银饰之外,铜制品也是常见的做旧对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铜,铸造铜器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到大约6700年前。自夏以来,中国便进入了青铜时代,直至春秋才结束。

要想仿制铜器,首先要了解铜器上锈的种类。绿锈的成分一般为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和碱式氯化铜 (Cu2(OH)3Cl)。蓝锈的主要成分一般为硫化铜 (CuS),无水硫酸铜 (CuSO4),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黑锈的成分一般为氧化铜 (CuO) 和硫化亚铜 (Cu2S)。而白锈的成分一般为氯化亚铜 (CuCl) 和碳酸铅 (PbCO3)。红锈的成分最为简单,多为氧化亚铜 (Cu2O) [15] (图7)。

胆矾的化学本质,胆矾在化学中是什么(9)

图7 不同颜色铜锈的成分丨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馆

想在铜器表面生成各类铜锈,一般可以利用化学法或者电化学法来完成。自北宋以来,就有用碳酸铜(CuCO3)、硫酸铜(CuSO4)、氯化铵(NH4Cl)和食醋(CH3COOH)来做旧的烧古法。例如北宋《洞天清录集》,明代《格占要论》、《宣炉博论》等书籍中已有记载。其中以明代万历年间高濂的《尊生八笺》中曾记载:“其铸伪造,铸出剔光磨净,或以刀刻纹理缺处,方用井花水调泥矾,浸一伏时,取起烘热,再浸再烘,三度为止,名作脚色。候干以硇砂、胆矾、寒水石、硼砂、金丝矾各位末,以青盐水化,净笔蘸刷三两度,候一二日洗去,干又洗之,全在调停颜色、水洗工夫,须三五度方定……”。而在现代,除了可以利用烧古法来做铜锈,还可以利用电解法在铜器的表面镀上一层凹凸不平的铜锈,来仿制古物[16, 17]。除此之外,在古物修复中,也常用此类方法来使修复过后的地方在视觉上具有一致性和美观效果[18]

4

轻身洁衣载情思,落笔谈识传万代

名家字画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让许多人爱不释手,加之字画本就难以保存,流传至今的基本都是稀世珍宝,价格不菲,因此字画的做旧也不在少数。而其中最常见、最基础的就是纸张的做旧了。经历过岁月侵蚀的纸张,大多发黄变脆。这是因为纸张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是长链高分子化合物,容易在酸、碱的催化下发生水解,生成水解纤维素,使聚合度降低,导致纸张发黄变脆。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氧化后,会生成有色基团,使纸张变黄。另外紫外线还可以使木质素中的C―C键和C―O键发生断裂,使纸张变脆[19]

早期纸张的做旧只是简单地对纸张进行染色,比如利用赭色、栀子、茶水或烟灰水来进行做旧。后来人们又开始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根据纸张老化的原理,来达到“自然旧”的效果[19]。比如利用紫外线照射或10%的稀硫酸做旧纸张。这样做旧出的纸张一般用肉眼很难辨别,需要使用电镜法,红外光谱法,pH计测定法等分析手法才能准确鉴别[20]

目前我国修复纸质文物工艺发展渐趋成熟,其中纸张的选择尤为重要,不同年代的纸张,在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修复选料时,选择材质和理化性能一致或接近一致的修复用纸,必要时可对纸张进行做旧,例如染色、加固处理等。由于传统工艺制造的纸张与现代工艺制造的纸张差异很大,故在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建有传统工艺造纸室,用传统工艺自制纸张进行配纸修复。2015年,南京博物院举办“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传统纸张制造”项目,成员走访全国各地实地考察造纸原料、工艺与制作流程,成功研制了可在实验室进行生产加工的造纸设备[21]

5

结 语

所谓“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喜爱收藏各类古玩珍品。然而,不法商贩利用做旧工艺故意造假,以此盈利,在欺骗古玩爱好者的同时,更是对古代珍贵文物的亵渎。层出不穷的仿器手法实际上蕴含的是传统的化学反应,因此本文从化学的角度揭示了古玩做旧的“秘密”,分别列举瓷器、古玉、字画等赝品中常见的仿古手段,并简要阐述了做旧在现代文物修复中的作用,加强读者对古董鉴别以及文物修复的认知关注。

无论是美轮美奂的瓷器,还是玲珑剔透的古玉,古玩爱好者透过这些器具体现了对中华上千年文化的一往情深。做旧应是修复文物保留古人文化的珍贵工艺,而不是欺骗世人谋求利益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宋元梁, 刘天琪, 宋光阳, 胡晗, 常栓怀, 刘亚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1, 31 (6), 503.

[2] 胡俊. 佛山陶瓷, 2012, 22 (9), 1.

[3] 李伟君. 中国商检, 1994, No. 10, 47.

[4] 龚德才, 何伟俊. 东南文化, 2000, No. 6, 103.

[5] 律海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 No. 4, 90.

[6] 朱明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 No. 14, 70.

[7] 祝延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 No. 1, 98.

[8] 吴启昌. 客家文博, 2021, No. 1, 38.

[9] 张广文. 中原文物, 2005, No. 4, 70.

[10] 何秋菊.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6, No.1, 332.

[11] 江用虎. 收藏界, 2010, No. 7, 39.

[12] 张广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0, No. 2, 39.

[13] 王亚福. 天工, 2015, No. 4, 52.

[14] 王世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99, No. 2, 81.

[15] 杨凤霞.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8, No. 1, 42.

[16] 柏舸, 闫莹, 周浩, 吴来明, 林颖, 郝玉, 蔡兰坤. 腐蚀与防护, 2019, 40 (2), 79.

[17] 叶琳. 文物修复与研究, 2016, No. 1, 167.

[18] 杨新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 No. 2, 102.

[19] 孙礼春, 王景翰.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5, No. 2, 171.

[20] 徐文娟, 诸品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 22 (2), 92.

[21] 李萍, 侯爱芹. 书画艺术, 2018, 170 (2), 95.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学化学 ”。选自“化学科普(2021)”专刊,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