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烤烧饼引申义,武大郎卖烧饼下半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8 01:28:12

前言

随着小麦产量的增加,面食成为人们喜爱的主食。于是蒸饼就出现了,蒸饼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面食,它的不同做法流传于民间,家喻户晓。是寻常百姓家充饥果腹的家常饭。在晋朝的时候,史书上就已经出现了"蒸饼"的记载。蒸饼是"炊饼"的前身。当它和历史的人物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赋予不同时代色彩,成为这个王朝一种象征或隐喻。也就演绎出不寻常的内涵与意义。它的命运也就随着时代的变迁或悲或喜、或褒或贬了。

武大郎烤烧饼引申义,武大郎卖烧饼下半句(1)

一、炊饼还是蒸饼?

炊饼:宋朝时凡是用面做食物的,都叫饼:所以用火烧烤的叫烧饼;用水煮的就叫汤饼:用笼屉蒸的就叫蒸饼。

那蒸饼又是什么呢?《辞源》中写道:"即馒头,亦曰笼饼"。

那为什么炊饼就是蒸饼呢?说来话长,在宋朝,宋仁宗赵祯继位后,因为赵祯的"祯"与"蒸"音近,犯冲,时人避讳,蒸饼就被改名为炊饼了,此后宫廷上下都把蒸饼唤作炊

武大郎烤烧饼引申义,武大郎卖烧饼下半句(2)

二、与作品相生 承人性缩影

提到炊饼,很自然会联想到以卖炊饼为生的一对夫妻,武大郎那个具有悲剧色彩、又矮又丑的以整天挑着个担子走街串巷,口里喊着:"炊饼,卖炊饼了——",最后被貌美如花却又心狠手辣的妻子潘金莲药死。

武大郎烤烧饼引申义,武大郎卖烧饼下半句(3)

潘金莲,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狠毒的典型角色。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其实无论是施耐庵笔下的武大和潘金莲还是兰陵笑笑生所讲述的以炊饼为生的武大夫妇,这都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传奇色彩,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他们应小人传言诽谤的种子,因无业游民嫉妒而发芽,借助当时封建封建礼教孕育成型,最后借助作家之手和人们对中华美德中善恶美丑的评判而世代相传,成为歌颂武松惩奸除恶和善恶有报典范。

武大郎烤烧饼引申义,武大郎卖烧饼下半句(4)

历史上确有武大郎其人,名武植,因为武植是家中的老大,就叫武大郎。武大郎是一个身高1.8米的大个,风流倜傥,勤奋好学,官职县令。与人为善,侠骨柔肠。与潘金莲一见钟情。二人相亲相爱,为世人羡慕。因遭到小人妒忌,四处造谣、中伤。在四处宣扬之时,一只早已垂涎潘金莲,而屡遭拒绝西门庆,乐得参与其中,游手好闲的无耻之徒西门庆,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不惜抹黑自己,添油加醋就成了剧本中人物的形象和情节。

三、应真情之需 鉴饮水思源

炊饼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已经更改了姓名,但一直是普通百姓度日糊口的必备口粮,似乎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到了大明王朝却备受恩宠,甚至于在《明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成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常饱含深情回忆的对象,炊饼在大明王朝的皇帝眼里,炊饼是开疆扩土逐鹿中原的见证,更是对知书达理、贤惠聪明,经历了30多年风风雨雨,一同度过轰轰烈烈的战争时期和成大业后共享富贵荣华的结发夫妻"马大脚"---马皇后的认可与钟爱。正因为有了这么开明的皇帝,有了这么优秀的皇后,才有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随笔,天子御国门的辉煌。

朱元璋出身贫寒,父母和哥哥都在瘟疫中相继去世,无依无靠的朱元璋为了生存,就到黄觉寺当了僧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因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崭露头角,深得红巾军大帅郭子兴的赏识。每到军事上遇到困难,朱元璋都能出谋划策,使战情化险为夷。而每次军事活动,郭子兴总是派他打头阵,而朱元璋都能不负所托,凯旋而归。朱元璋对郭子兴更是忠义有加。郭子兴就把聪明贤惠、知书达理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成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后,他所带的军队纪律严明,有知人善任,英雄豪杰慕名投奔而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马氏与朱元璋成婚后,聪明伶俐的马氏对朱元璋无论是军事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朱元璋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一旦头脑发热,处事不冷静的时候,她就会及时疏导予以灭火。使仁政、勤勉的朱元璋如虎添翼。真可谓大明江山军功章上有朱元璋一半,那另一半就是马皇后了。

武大郎烤烧饼引申义,武大郎卖烧饼下半句(5)

作为老丈人的郭子兴,本来就是商人出身,利益为重。有勇有谋、宽宏大度的阅历颇深的朱元璋事事周全深得上下官兵的认可和仰慕,所以郭子兴看在眼里当然不会舒服。特别是大事的时候,一旦意见不统一,朱元璋侃侃而谈展现了雄才大略的时候自然就抢了丈人的风头,碍于面子,出于自尊也难免找这个女婿的小脚。郭子兴遇到难事找到朱元璋时就表现的极为热情,甚至胜过自己的儿子;一旦问题处理的顺手时,就变了脸色,态度也不好了。一到这时候,朱元璋就会格外小心,态度温和,语言顺从委婉。

武大郎烤烧饼引申义,武大郎卖烧饼下半句(6)

马氏也是费尽心机的经常在郭子兴夫妇面前讲情,从中撮合,郭子兴对养女一只视若己出,加之马氏也经常拿出个人的积蓄讨好郭子兴的妻子张氏,让她在郭子兴面前多说些朱元璋的好话,以缓解他们翁婿之间紧张的关系。但是有一次亳州城内的大帅府召开重要军事会议,讨论军事行动。将领们意见不统一,却又拿不出良策,郭子兴烦躁不安。这时候朱元璋站了起来,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简介,分析的是条条是道,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和赞许。这有触动了郭子兴敏感脆弱的神经,自尊心大大受挫,于是第二天找借口将朱元璋被关在黑暗的小屋里,闭门思过。且吩咐下去:谁也不允许给朱元璋饭食。

一天过去了,朱元璋水米未进。深爱他的马氏哪能受得了啊?来到伙房,趁厨师不备,偷偷地拿了一个炊饼就往外走,刚走出或房门,可巧正在这时,郭夫人张氏迎面走来,马氏避之不及,赶紧把滚烫的炊饼放进怀里,前去参拜张氏。刚出锅的炊饼可把马氏烫坏了,疼的她紧皱眉头,张氏见他的样子不对,就详细盘问,方知道事情的原委,急忙让马氏赶紧把炊饼拿出来,但是马氏胸前已经被烫伤。后来由于涨势的劝说,郭子兴才解除了朱元璋禁闭。

接下来的征战,由于淮河流域连年灾荒,粮食欠收,军需储备不足,马氏便在自己的住房里,口挪肚攒私自积存一些粮食、蔬菜和各种肉类留给朱元璋不时之需,而自己却常常只吃半饱,这让朱元璋对大脚马皇后的恩情更是终生难忘。他常常把这些事情讲给大臣们听,每当回忆往事,朱元璋总是夸赞马氏贤德淑能,从心里认为:把马皇后比作唐朝的长孙皇后。

在朱元璋执政期间,马皇后时时提醒,朱元璋从心里信服马氏,因而在处理问题上少犯了不少错误。贤良的马皇后,处事得体,母仪天下。马氏病了,大臣为她找来最好的医生,并为她祷告,他对朱元璋说:"生死不是个人决定的,祷告有什么用?再好的医生也不能让人总活着。一旦吃了药不见效,因为我而怪罪医生是我不愿意的。"在病危之际,朱元璋问他还有什么话可说,马氏轻声的说:"希望您尊重人才,虚心听取意见,谨慎处理问题,做事有始有终,子孙后代贤明,大臣和老百姓能各得其所。"马皇后去世时,朱元璋放声啼哭,难以自禁。朱元璋将她葬于孝陵,谥号:孝慈高皇后,此后,朱元璋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

《明史》之《高皇后传》中就讲述了马皇后送炊饼一事,在这里的炊饼,起到了应真情之需 鉴饮水思源之用。成为一个王朝的隐喻在辉煌的大明史册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语

炊饼,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面食,到触碰皇帝的名讳,再到窝囊穷酸的武大的代名词,最后成为见证可歌可泣的忠贞不渝爱情的宝典,实在是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但是在每个王朝中隐喻的不同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炊饼隐喻封建王朝皇权至上的史实。同时宋仁宗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公认的最有仁爱之心的一位皇帝,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上下,都能认同把"蒸饼"改为"炊饼",这也许是对仁宗皇帝的一致认同吧;

其次:元末明初时期普通百姓心中的安分守己、因果报应道德观念和惩恶扬善,嫉恶如仇的颂扬;

最后:正是因为朱元璋铭刻糟糠之妻以炊饼救命的感恩之情,时刻警醒自己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从一个乞丐成为一国之君,成就一个辉煌伟业的封建社会王朝。一个小小的炊饼在《明朝》的史册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正隐喻着:历史对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夫妇认可与赞赏。

参照史料:

《二十四史》

《明朝》

《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史故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