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
在战国后期,赵国足以和秦国互相抗衡。而其诸多变古异俗的言论,所谓"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
我们将这些言论和当年商鞅在秦孝公面前,痛斥甘龙、杜挚等守旧大臣的话互相印证,发现他们的说法几乎是如出一辙的,殊堪玩味再三!
影视剧中甘龙形象
三、吴起变法楚国变强,可惜好景不长楚本春秋旧国,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时,国势一度极盛,为春秋五霸之一。楚为春秋时极少数僭号称王,又不受周天子节制的国家,庄王时,甚至于陈兵于周王朝所在地的雒邑附近,还向前来劳军的王孙满追问周鼎之轻重大小,其挑战周王朝权威的意图不言可喻。
出国疆域
庄王之后以迄春秋末年,国势逐渐衰微,这种状况一直到楚悼王即位(公元前401年至前381年)后才获得改善。他任命逃离魏国的吴起为令尹,以强兵为第一要务;吴起则以大魄力的变法改制来回报悼王的知遇之恩,所谓"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彊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吴起变法的结果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彊。"让楚国盛极一时。可惜也是好景不常,悼王一死,那些蓄怨积祸已久的宗室大臣,遂群起而攻吴起,终至让他落得肢解亡身的下场!而变法之事也随着吴起的惨死,最后无疾而终。
吴起画像
太史公悲其"以刻暴少恩亡其躯",再对照行事与性格和吴起十分相似的商鞅,还有其后无数的历代改革者前仆后继于这条不归路上,他们大都下场凄凉!这难道就是改革者的宿命?还是真如韩非所说的,是因为"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四、齐威王通过改革,最彊于诸侯齐本为春秋旧国,为太公望之封邑。在诸侯中与鲁同为公爵,班辈最尊。春秋时,齐桓公为诸侯盟主,称霸一时。可惜好景不常,继立之齐君大都乏善可陈,国政逐渐落入权臣之手,终于造成田常弑齐简公的惨祸发生,其自为封邑,且大于齐君的举动,与篡国者又有什么差别?
因此,太公望传下之齐国,最后还是被田常之曾孙田和所篡夺,并且沿用"齐国"这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