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诗词解读的文章写得久了,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还有一些自以为自己读对的字。
比如有“五言长城”之称的唐代诗人刘长卿,长念zhǎng ,而不是cháng 。
还有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衰”字我小时候一直念的“shuai”,但是大学的时候汉语言文学老师告诉我应该念“cui”。
念了好多年之后,现在的语文教材又改回了“shuai”。
还有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骑”打小念的是“ji”,现在教材中改成了“qi”,不注意的话都很容易读错!
而印象最深的是王维的《鹿柴》,发现自己念错好多年,柴应该念 “zhài ”,而不是 “chái”。
为什么呢?因为这首诗是王维在《辋川集》四十首当中的第四首,写的是蓝田辋川别业所见的景致。
在辋川,王维打造了很多景点,比如竹里馆,王维一个人在这里忘情抚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比如辛夷坞,这里有自开自落的紫红色辛夷花“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比如白石滩的溪水清浅至极,“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还有文杏馆,不用想都知道是前前后后栽满了杏花。
而鹿柴也是其中的一处景点,“柴”通寨,就是栅栏、篱笆的意思,想必这里是用栅栏围成的一个小小的院落。
让我们一起来赏读这首诗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文大意可为:
这里的山谷幽深静谧,看不见一个人影,只能远远地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
一缕落日的余晖照进了深林,从树叶中穿透过来,照射在一处幽暗的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的诗作中“空”这个字经常可见,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比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比如“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在王维看来,空或许更能表达他的内心,想追求或者想达到的一种心境。
试想辋川谷中百草丰茂,植被茂盛,山中居住的山民和隐士肯定会有,所以,山谷断不会是一座空山。
诗人用“空”这个字给我们营造一种空寂幽深的感觉。
如果这两句让“诗鬼”李贺来写,估计一定是那种阴森森的感觉,但是王维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有宁静和祥和。
看不到人,但接下来却从林子那边传来了人说话的声音。
诗人在这里用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用响声来衬托山的静,让人更加体会这种空寂的感觉。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读到这两句,想起去年行走在古树参天的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情景,幽深之致,苍翠欲滴。
青青的苔色随处可见,绿而亮,精致又细密,在石阶上,在树根上,在藤蔓上……
夕阳西下,一缕斜晖照进了丛林,斑驳的阳光洒落在枝叶上,也洒落在一处青苔之上。
想必诗人在山谷之中,心境放空,心情也极为放松,此时他感受到了山里的静,也捕捉到了山中别样的美。
正如一缕阳光照射在青苔之上,本就是平常可见,但在诗人看来,这不寻常的一抹绿意,却显露出了空山之中无限的生机。
苏轼曾经高赞王维的这首诗,说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就是一幅流光的动态画卷。
青苔的青青之色与幽暗、寂静的森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显露青苔的绿意盎然。
整首诗短短20个字,但是却有声有色,将深山的幽静感和带给人内心的宁静感,写得淋漓尽致。
读完仿佛置身其中,如同行走在辋川一样。
不知您是否也读错了“鹿柴”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