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竹郑板桥
#古籍里的历史#
在古代文人中,郑板桥是一个传奇的存在。他精通诗画,可是这位“诗书画三绝”的一代才子,为人却是十分的谦虚。
他经典的自勉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确是其虚心正直的真实写照,被后人用以表达精神高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品质。
他在潍县做县令时,当地有一座寺院叫白云寺,寺里的主持和尚法号叫一村,是郑板桥的多年故知好友。
当年,适逢白云寺百年建寺纪念日,方圆百里内外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庆贺,当然,酒醉饭饱之后,客人们都少不了要为白云寺题字留念。
因为郑板桥是这里的父母官,又是名重一时的大文豪,一村长老也是一个书画爱好者,书法造诣极深,所以也少不了要郑板桥也留下墨宝,作为百年纪念日的纪念品。
当郑板桥拿起笔想在宣纸上题字的时候,猛抬头看见一村和尚书写的唐代大诗人崔颢写下的吊古还乡的传世之作—《七律 黄鶴楼》条幅挂在墙上,字体苍劲雄雅,凝重奔放潇洒,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品。
郑板桥感到自己作为一县父母官,就凭自己的地位,在这位默默无闻民间书法大师前炫耀卖弄,心里感到惭愧,面颊一热,他一折身,走到大香炉前,抓起一撮香灰,走到桌前,将香灰撒在桌子上写起字来,转眼间,香灰在桌面上拼成了龙飞凤舞般四个草书大字:青、赤、白、黑。
更奇怪的是在“白”字与“黑”字中间留下一个字的空隙,这时满座震惊,以为是一村和尚得罪了这位一县的县太爷,这个官老爷发怒了,众人纷纷望向一村和尚,一村和尚一看,立刻明白了郑板桥的意思,连忙双手合十向郑板桥致谢说:“阿弥陀佛!大人过谦了!过谦了!”众人莫名其妙。
一村和尚连忙向众人解释说:“郑大人在桌子上用香灰题下‘青、赤、白、黑’四字,本来是‘青赤白黄黑’是五大原色,郑大人在‘白’字后面隔下‘黄’字不写,这是郑大人借用李白的‘白不题黄’的典故,虚怀若谷,真是令人佩服。至于郑大人用香灰写字,意思非常明白,他谦虚地自认为他现在写的字,没有留下的必要,让我们无法留下他的墨宝,这难道还不是他太过谦虚了吗?”
一席话,众人恍然大悟,抬头看郑板桥,只见他含笑默认,可见郑板桥和一村和尚这对文坛好友,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竹的虚心是郑板桥的座右铭,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虚怀若谷的胸怀,郑板桥才在艺术生涯中更上一层楼,成为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