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不必要的过分的担忧。不过这种意思其实是对原文的一种曲解,并不是这个原故事想要表达的。
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就不详细说了,大家都知道,就是说说一个杞国人整天忧虑天塌地陷,有人听说了对他进行劝慰的事。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劝慰的人讲的话也并没有真正讲明为什么天地不会崩坏,而只是向这个杞国人传达了天地确实不会崩坏的,对人不会有影响这样一种观念。
用作成语的故事就只截取了前半部分,但故事的后半部分才是真正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后半部分是一个叫长庐子的人,听说这件事,笑着说:“虹霓、云雾、风雨、四季,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岳、河海、金石、火木、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既然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为什么说它不会毁坏呢?天地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物体,但却是有形之物中最巨大的东西。难以终结,难以穷究,这是必然的;难以观测,难以认识,也是必然的。担忧它会崩陷,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不会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
长庐子认为天地都是由物质组成,所以就有毁坏的可能,这样看来杞国人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长庐子在这里是对杞国人疑问的一种积极深入的讨论,真正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去对待的。不过这样的话这个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杞人的担忧上,反而成了对杞人忧天的一种支持。
而列子听到这些事和这些话,也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列子的观点,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模棱两可或者逃避的态度,不过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道家顺其自然的态度。大概也是因为这种想法看起来是很消极的,所以用作成语故事的时候刻意把后半部分略去了。
所以道家的思想,并不是要争论谁对谁错,也不是要消除对和错,而是让人顺其自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