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这次疫情也真实地让每一个人见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首先是疫苗研究,这是个科技难题,生物技术的基因序列,各种医疗设备如口罩,呼吸机等似乎都需要科技的支撑。当然,还有多次关键时候出马的“人工肺”设备,目前这样的设备咱还整不出来,得从德国进口。

除了这些医疗设备,疫情期间我们的网课,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视频等等等等,都体现了科技在抗疫过程中的巨大魅力。所以,仅从实用性这个“狭隘”的视角来看,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似乎更重要一些。
高考不仅是一个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指向性和引导性。就如同目前的改革,怎么设计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实际去怎么选择。究竟是往重视科技的方向引导呢?还是往其他方向引导?这里面是大学问,需要大格局才行。

高考改革不是打游戏,不是玩猫捉老鼠,它关乎国家一个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的发展方向问题,当我们在反思为何中国总出不来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学家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看看国外的模式,未必都适合,但是肯定可借鉴。
高考改革其实就是模式选择,设计什么样的模式最科学,最适合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就要什么样的模式。很显然,目前的改革还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有争论是好事,但是不要在大方向上争论错了,不是物理和化学谁重要,而是应不应该在英语上动刀子。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跃性的因素,但是这个“人”也是需要被解放了才可以发挥它的这种活跃性,这不仅是150分和100分的问题,而是数字背后对科学的尊重和坚定。疫情是面很好的镜子,应该对着这面“镜子”好好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