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汉语一级字,读作否(fǒu或pǐ)。否字是很早就有的文字,甲骨金文字形从不从口或从不从凵。见下图。
来自某公开网页
在上述字形中,上部的不字是树的根桩向上提起来的象(参阅在下已发表的《“不”字的奥秘》一文),阳上阴下的否卦意象。下部的口字或凵字表示原来长树根之处,不能当嘴巴理解。因此否字与不字意象都一样,都是否卦意象的字符,只是后来为了分化字义而写成了两个字形。
“否”字加了个凹坑,表示了刚刚把树木的根部拔起来,其态势是根桩在上,根须在下的。而“不”字虽无凹坑在下,暗含了以上的态势。所以“否”与“不”字本质上是一样的。
阴与阳,从数量上定义,单根为阳,多根(两根及以上)为阴,所以“否”或“不”的字象就含有阳上而阴下,以八卦表示就是乾上而坤下,也就是“否”卦的卦形。
否卦卦形,若研究过易学的基本知识,就会知道,内卦表示先前的状态,外卦则表示后来的状态,所以“否”卦就含有事物从开始的阴性状态,转变到其反面阳性的状态,也就是走向反面的“否定”变化。
因此,刚拔出来的树根之象(否或不),就含有否定的意义。
这就是汉字从具象得出抽象含义的原理:以可见的物象,利用易理转换从而得出抽象意义。
这一秘密从东汉许慎开始就不为一般读书人所知了,所以许慎虽然在《说文解字》中想解读字义而不可得了。
中国汉字,并不是什么象形文字,而是包含有象形元素的易理文字,这个结论具有普适性,但却不为没有易学知识的世人了解!
具象→抽象→易学高度的抽象和转换,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髄。
若不能掌握易道,传统文化就不可能说明白。
今天的人们,对于汉字的解读,除了少数几个象形符号的名词性含义能知道一点,其余(包括这些明显的象形符号的其它词性)则一无所知。因为他们不具备易学知识,不会抽象思维,更不会易道思维!
否字是汉语通用文字,已发展出的含义项如下:
【否 [fǒu]
1.不是这样,表示不同意。
2.否定:否决。否认。
3.“是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等意思。
[pǐ]
1.坏;恶:否极泰来。
2.批评人家的坏处:臧否人物(评论人的好坏)。】
上述所有含义项都来自否卦下坤上乾,由下坤变成最终的上乾是走向反面的意义。这是否字和不字取义的根本原理。
否字的上述这类意义看上去虽不太好,但否卦意象也有积极吉利的一面,比如占工作就可能升职等等,所以不可以否字的不好意义就认定否卦是不吉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