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下面的“且”字中的横与本体分离,就成了这个字,如下:
由
转化为
再把两点简化成一点,就是现在标准的“太”字了。
至此,“泰”、“太”字的来源,我觉得我已经说清楚了。不知有谁看出来过,至少我没有查到过,算是我的独创吧,起码也是我的原创吧。
好了,返回去我们再说“不”和“否”(fǒu)字的否定意思的来历。有个成语叫“否极泰来”,我们现在知道了,它实际上是说:女性月经来了或刚生了孩子,恶露不尽,不能性生活,就是“否”;月经干净了,就可以性生活了,就是“泰”。“否极泰来”就是讲男人总算等到女性月经干净了,可以“嘿咻嘿咻”了。
现在,当男人“想要”的时候,女人如果告诉他“大姨妈”来了,他就知道不能做那事儿了。上古时代也是一样,男人也会“想要”做那事儿,如果女人月经来了,也会告诉他不能做。不过不是说“大姨妈”,而是说“不”或“否”。这样,“不”和“否”自然而然就成了否定的专用字。
写了这么多让人脸红、少儿不宜的东西,大家可不要误解我的爱好呀,我是个很正经的人呀!。我只是知道,上古时候民风淳朴,极其重视繁衍后代,后世也流传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因为在上古的时代,原始的农业社会,人口是生存的根本,无论是耕种,还是战争,都需要更多的人口来支撑。而要想人口多,只有多生;要多生,就得多“泰”,就要少“否”。中华五千多年文化不断,也是因为重视繁衍才得以存续的,这个另写文章说明。所以,研究古代文字,不能忽视古人対繁衍的器官、工具、活动的重视,甚至崇拜。他们把这些事物象形入字,是怀着虔诚、认真的态度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忌讳了,就以为古人也不去、不敢创造这些“敏感”的文字。
好,我们再从侧面验证一下。“太子”、“太上皇”、“太太”、“太爷爷”这些词为什么都用“太”这个字呢?正常情况下,无论如何解释,都无法用一个意思把这些词中的“太”字解释明白,但是如果知道了它的本义,就会秒懂其中的妙处。“太”表明的是一种关系,虽然它代表的往往是正统的亲缘关系,比如太子、太上皇,但有时又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比如“太太”。但他们都是通过“太”这个事情建立起联系的,而且“太太”“太”得最多,所以“太”必须要叠起来用,叫“太太”。一笑!
如果知道了“太”、“泰”是生育、繁衍的最初一步,最重要的一步,就知道古人为什么尊崇“泰山”了,因为它有个好名字呀!高山之上,离天最近,此处正好是天地“交泰”之所呀。
故宫有个大殿叫“交泰殿”,是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现在你应该知道它的涵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