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亲自率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劳动。他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历时十三年,终于制伏了洪水。
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是他在治理淮河之前,当时他凿开了雍州的龙门口后,西北一带的洪水流进了黄河,这一带稍为安宁,他就奔走东南去治理淮河,大禹和他的同伴,在茫茫水泽中运用智慧辨别方向,长途跋涉,走遍了很多发生水灾的地方。从嵩山经过时,正好路过家门口,大门敞开着,涂山氏正在院里推磨。大禹觉得妻子发胖了,再一瞅,不对,涂山氏挺着大肚子,不正是*了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大禹百感交集,一方面高兴,要当爹了;一方面心酸,妻子挺着大肚子还要干活儿;一方面愧疚,自己不能尽到丈夫的职责。大禹真想下马去帮助地,但转念一想:不能,东南边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还深受洪水之苦呢,于是就扬鞭策马向东南飞驰而去。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是在一年之后。当他疏通准河之后,听说三门峡又有水怪在兴风作浪,于是急忙掉头向西北飞奔。这次他又经过嵩山自己的家门口,老远就看见涂山氏坐在门口,正在给怀里的孩子喂奶。他看见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会说话了,妻子正在教儿子喊爸爸,小夏启也很乖巧地边笑边喊爸爸。大禹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直想大喊:“我当爹了!我当爹了!”他真想走上前去抱抱儿子,亲他一口,问问给孩子起名字了没有。
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他想起三门峡荒山野岭里孤儿们哭爹喊娘的声音,他想自己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也是儿子,应该先救他们才是。于是,他擦了擦脸上的泪花转身就要离开。此时妻子抱着儿子看见了大禹。赶忙出来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惫的模样,妻子涂山娇疼惜地说: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给你换身衣服。”大禹接过儿子亲了亲,说:“不成哪,许多人被洪水围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说着,把儿子送到妻子怀里,安慰了她几句,就转身走了,还是没有回家。
第三次路过家门是在治理好三门峡后。他在三门岛上劈开三门,在黄河中心凿下了中流舐柱,降伏了黃河水怪,使洪水沿着黄河归入大海。他刚刚舒了一口气,突然又听到南方荆水暴涨的消息。他又骑马跃上嵩山,观看远方的水情,正好又路过家门。他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张望,似乎在等待他的归来,看到小夏启在地上爬着玩儿。大禹心里一抽搐两行热泪滚落到马鬃毛上,白龙马摇了摇头,甩了甩鬃毛。这时,大禹眼前又出现了荆州地区许多老百姓在哭喊亲人的景象。大禹为及早让那里的老百姓得享天伦之乐,只好紧闭双眼,弯腰伏在马背上,白龙马腾起四蹄又跃过了大禹的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舜王年老以后,就把王位让给了大禹。老百姓还给大禹送了这样一副对联:
八年在外治平江河淮济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禹历尽艰辛,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治平洪水,造福为类,受到历代人们的高度赞扬。
《史记・武帝纪》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岛。”意思是说,夏禹继位后,不但把中国的疆域分为九州岛,九州岛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而且收集各地的青铜,铸造了九鼎作为统一的象征。因为,国家统治权需要神权的庇护和支撑,所以夏禹要“铸九鼎”、“修社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