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电池其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都有些不同,但最差的循环寿命也有接近1000次(假设某电动车200公里续航,循环寿命内也能保证20万公里后到达EOL),日历寿命超过10年,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车企给出的电池保修政策几乎都是“15万公里,8年”免费更换电池包。另外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会互相影响,所以车企在保修政策中加入了“两者条件触发任意一个为准”。
实际上,过冲、过放、温度影响等诸多问题都可以由BMS以及隐藏电量来解决,比如电动车宣称电池容量与实际电池容量其实是不同的,以Model 3长续航为例,实际电池容量为78kW·h,可用容量为75kW·h,在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到了实际使用可能发生的情况。但同时也意味着,车企对于该温控和BMS的技术积累,决定着其电池的寿命情况。
比如在特斯拉车主长期统计数据中显示(包括最早一批的Model S/X),绝大多数用户在都在90%续航容量以上,甚至有行驶40万公里以后还保持在85%左右的用户,当然受诸多因素影响,也有个别用户遇到了严重衰减。
此外影响续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驾驶习惯问题。驾驶习惯影响续航其实对于燃油车也一样,只是人们对于电动车续航“过于敏感”,从而严重放大了这个问题。这其中的原因笔者就不过多解释,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为什么。
综上所述,电动车续航受到非常多的因素影响,有客观原因,有使用者主观原因,使得不同车主给出的实际续航数值出现较大的差别。但问题在于,对于一辆新车,其续航受到上述因素影响甚微,理论上其实际续航应该接近于广告宣传的标称续航,然而现实情况却完全不同,很多车型在新车状态下,实际续航与标称续航相差甚远,甚至能打对折,这又是为什么?
“善良”的出题人?
标称续航是有同一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大多“传承”于“汽车能耗测试”,也就是平时常见的“百公里油耗”“排放污染”等标准测试工况。目前全球采用的主流标准有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驾驶循环)、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境保护总署)、JC08(Janpanese Cycle,日本循环)、WLTP(Worldwide Harmonis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欧洲提出的轻型车测试循环)。
标称续航的数据就是有关机构采用不同的测试标准,得出的实验数据。无论是燃油车油耗还是电动车续航,本质上测试数据都只是一个参考值,也就是“老师”统一出卷子,在保证绝对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对每个“学生”进行打分。毕竟实际使用情况各有不同,所以参考数据仅有一定参考价值,其目的是为了横向比较。哪怕“工信部油耗”与实际不符,但标称4.5升/百公里的车,使用喜欢相同情况下一定比6升/百公里的车要省油。
但关键点在于,燃油车哪怕油耗再高,由于加油站数量多和加速方便,车主大概率不会因此而产生焦虑,只不过是钱包焦虑罢了。所以虽然燃油车里程表大多也会显示“剩余里程”,但几乎没有几个人会在意这个数值。
电动车就不同了,无论是车主还是吃瓜路人,都丝毫不放松的盯着屏幕上的剩余里程,预估什么时候需要充电,以及是否能够行驶到目的地,所以表显里程对于车主使用十分重要。表显续航精准与否和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有关,不过就算是大家BMS技术一致,一些车企也不得不“造假”。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设想一下,某车型宣传标称续航xxx公里,当你试驾时候或者提车后,发现表显里程与标称续航相差甚远,你会怎么做?
所以本质上,标称续航需要分为两部分来看,一方面是车企的“诚实程度”,另一方面测试标准是否接近现实使用环境。
去年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在年初发送的微博说:“看到国内不少有头有脸的汽车品牌,推广电动车的时候还在用60等速宣传自己的续航里程,甚至直接把这样的虚假续航里程数字贴在车屁股上(车型命名),真有点大跃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