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2023年,你生活和工作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幸福算一个。坐在免费公交车上的幸福,住上新房的幸福,门口来了首都专家的幸福……
这些幸福中有民生、有实事。
市民
免费公交真方便
□ 图/文 本报记者 罗丽
冬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沉寂了一夜的城市又变得热闹起来,街头一辆辆纯绿色电动车来回穿梭,公交站牌前不少出行的市民正在排队候车。因为有了公交免费的好政策,老人们外出走动的也多了起来。
上午8点半,家住市区滨河南东路的冯秀兰老人像往常一样手里提着购物袋出门买菜。走到家门口的公交站台上,没等5分钟,306公交车从远处缓缓驶入站台。公交车停靠后,冯秀兰不慌不忙地边上车边拿出公交卡轻轻靠向刷卡机,便传出“老年优惠卡”的语音播报。“平时出门,公交车是我出行的主要方式。”提起免费公交,冯秀兰喜滋滋地说,“免费乘公交车的政策真是好,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一个星期省下的出行支出,能去菜市场多买两斤菜。而且司机师傅也很照顾我们,看到我们这些腿脚不灵便的老人乘车时,无论是起动车辆或是到站停车,都格外细心,总是等我们坐稳后再起动,这细微之处,饱含着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尊重、关爱和体贴。”一旁挎着公文包的赵先生插进了话,他表示,自己住在老城区,每天需要开车40多分钟到新区工作,遇到堵车,在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能达1小时。如今,他基本上每天都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坐公交上班比自己开车省心,时间长了还能省一大笔油钱,低碳出行对环境也好。”“上下车有序,遇到老人及抱孩子的妇女,大伙也争相让座,说话和气,互相谦让……”带着孩子出行的张女士提起免费公交也深有感触地说:“如今,不仅公交车免费了,大家的素质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这些细微的变化体现着人与城市共同进步。作为吕梁人,自豪!”温暖的车厢里,“公交免费”的话题拉近了乘客之间的距离,笑声阵阵、幸福满满。
2022年,我市将“市区公交全民免费乘坐”列入“五件民生实事之一”,市政府年投入超亿元资金用于公交运营补贴,实现全民免费乘坐,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3年,市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强化公交运营管理和服务,持续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在原先9条学生专线和4条快速公交的基础上,又开通贺昌中学学生专线2条,开通临时旅游公交专线2条。同时,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14条,其中吕梁市区3条,其余县(市)各1条。目前,吕梁市区公交客运量稳步提升,公交线路增加到38条,日均客运量达到8.6万人次,最高峰日均客运量达到10.7万人次,公交出行已逐渐成为普通市民出行的首选。
冯秀兰老人是一名老交通人,在交通运输部门工作了一辈子。几十年如一日,从在岗到退休,她亲历了公交车从柴油车到智能低碳“绿色车”的变迁,更见证了吕梁市区公交免费乘坐的到来。回忆起十几年前市区刚有公交车时,留在冯秀兰脑海中的“关键词”是“车次少”“线路少”。“我记得最初市区的公交车是由个人承包的,线路就只有三四条,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2016年,我市启动吕梁市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吕梁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实现市区公共交通国有化经营、公司化运营,市区公交由‘私’”转‘公’,规模由‘小’变‘大’,服务质量有了质的提升。现如今,免费公交线路已基本覆盖市区,几分钟就有一趟,乘坐的舒适度也越来越好,我和我的老姐妹们没事就坐着公交车去公园里转一转,看看城市的新变化,日子别提过得有多滋润。”
从柴油车到新能源车,从人工售票到自动投币,从融资经营到公车公营,从一元公交到免费公交,作为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不仅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还承载着市民的幸福指数。如今,每天450多辆承载着城市的日常与温情的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在市区各个街道为大家提供便利,也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条条免费的公交线,是民心之线,这一辆辆的新能源公交车,就是我们的幸福班车。”冯秀兰的感叹,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李勇
新居开启新生活
□ 图/文 本报记者 王涛
2023年是普通的一年,但对于李勇来说却是特殊的、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他有了自己的新房。
李勇是吕梁学院的教师,两个孩子,大的在上小学,小的还在上幼儿园。成家多年来,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经过多年依靠父母,和父母居于一处,感恩的同时,李勇也总感觉有诸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家庭独立和就近接送孩子上学,同时满足小两口离工作单位相对较近的愿望。李勇和妻子省吃俭用,开支攒钱准备在市区购置属于自己的新房。2019年,他购买了离石区凤山底中央公园二期的房子。房子面积不大,三居室,但足以满足一家四口的生活需要。购买新房后,李勇时不时地去工地看看房子建设进度,经常性地去毛坯房里看看房子的结构,满怀憧憬地期待着自己的新生活。
经过3年的等待,2022年11月,李勇日思夜盼的新房终于交房了。年后,李勇选了农历二月一天的好日子,满怀喜悦地开始了新房装修。为了让自己的新家舒适靓丽,李勇做了很多功课,列出装修计划。首先他选择自装,这样对材料的环保要求和品质才能更放心。其次,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度装修完成并入住。第三,由于工作比较忙,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装修监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前期的硬装阶段,李勇的新房从设计到泥工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之所以时间长,主要在于李勇要平衡好工作和装修的时间分配,他只能利用很少的业余时间开展工作。前期虽然很忙,但李勇乐此不彼,他时常和工人师傅沟通,了解不同职业背后的故事,也感受到社会中不同的个体为自己的小家努力赚钱的干劲。在此期间,李勇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家人对自己的帮助。父亲在四月份突发脑梗,而他当时在太原选购卫生间用品,回来时父亲已经办理住院。对此,李勇非常自责和内疚,而父亲出院后,依然时常来新家帮忙。李勇说:“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因为一个居住空间,我们多了更多的时空选择和自由,但是老人们需要更多的是陪伴。”
硬装结束后,基本上有点工夫,李勇就钻在房子里,并且身上时常装着一把尺子,因为要设计好柜子的尺寸,要结合好平时的生活习惯。
新房装修经常是诱发夫妻矛盾的高发期,因为细节太多,两人总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李勇认为,虽然装修房子是粗活,但还是要充分尊重女性的意见,充分满足妻子的要求,这是一定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新家能顺利装修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丈夫应该给予另一半的尊重和关爱。
厨房和软装是一个新家的烟火气和生活氛围的重要体现。对于不做饭的李勇来说,他决定尝试先从买锅做起,在了解锅的特性、尺寸和品牌后,他一口气买了三口锅,并配套了另外一件的厨房“重器”——菜刀。万事俱备后,他决定在接下来的三年内,要实现家庭主厨的新角色转变,算是对得起这几口锅的使命担当。软装主要是窗帘的选择,李勇完全依照妻子的意愿,在乔迁前一天,窗帘安装完后,一个新家也正式完成了他的新升华。
经过长达十个月的装修工期,在2023年农历十一月初四,李勇圆满完成新居的所有布置,全家进行了简单的乔迁仪式后,正式住进了自己的新房,也开启了他的新生活。
李勇的儿子、女儿看着属于自己的卧室,高兴地带领每一个前来祝贺的亲友前去参观。看着全家人高兴的样子,李勇说,这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奔头吧!
回首买房、装修、入住的忙碌经历,李勇感慨万千,他说:“新房,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是倾尽一生才能拥有的一处居住环境,其承载的家庭维系和爱的关怀,是需要我们一生去维护的。”
市人民医院
让健康触手可得
□ 图/文 本报记者 李亚芝
早早的刘保兰就在吕梁市人民医院的公众号上关注到这周有来自北京的妇科的专家要来,她高兴极了,虽说自己感觉问题不大,是老毛病了,但是年龄大了,还是会担心发展成大问题,儿子女儿一直想要带她去北京看医生。刘保兰却有自己的顾虑,去了北京吃住行要花多少,人生地不熟的,说实话,她是舍不得钱。“这下好了,北京的专家来了咱吕梁了”,刘保兰早早就和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说了这个好消息,儿子还是有些不放心,自己在百度上搜索,确认了医生的专业水准,确实是大专家,赶紧打电话预约。
时间约在上午十点,刘保兰早早的起床收拾了一下,把以前检查的各种结果单准备好,早上也没敢喝水吃饭,担心到了医院需要抽血。儿子早早来了,说要开车送他们两口子一起去,自己也好放心。虽说是老毛病了,但是一直也没好,刘保兰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担心医生说有个什么大问题,一路上一家人也没怎么说话,儿子一边开车一边说着宽慰她的话,从方山到新城一个小时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医院。
自从医院搬到新区,刘保兰还是第一次来,刚进医院就忍不住感叹医院的气派,和大城市的医院一样亮堂宽敞,一进门就看到顶天立地的电子巨屏,播放着外请专家出诊信息、本院医师出诊信息、各楼层科室索引。门前还摆放着专家信息的宣传板,刘保兰一家都不由的停下脚步,在宣传栏上寻找自己挂号的医生。
“小地方的看病难呀,以前遇到疑难杂症都要去大医院诊断”,一旁的郝女士很是感叹,10年前自己的丈夫在筛查查出十二指肠癌,到了地方医院说赶紧到北京吧,这里的医疗水平无法判断。就这样转到省院又到了西安的医院,手术费中难倒了一家人,为了省钱身为患者的丈夫也是坐一晚上的硬座,吃喝更是极尽节省,那段时间每隔一个月就要去做化疗,半夜坐上火车出发,半夜回来,那年也就是这样的冬天。要是那会也有北京专家来,就幸福多了,省时、省力、省钱,也少受点罪。
时间还早,刘保兰一家人在医院里四处走走看看,在360度圆形导诊台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前,这么冷的天气,志愿者们穿着军大衣依旧在热情耐心的回应着人们的问询,极大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也把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每一个诊室都有显著的标识,只要进入大厅,所有的区域都在视野内,同时,也便于急诊分诊护士的指引,从而避免老百姓一直困惑的“医院门子不好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再往进走是休闲区,环境宽敞明亮、优美舒适,病人家属们陪患者在座椅上休息。随处可见一排排的自助机器,人们不用排队,诊断结果和片子很快就从机子“吐”出来了,刘保兰一边走一边惊叹吕梁的医疗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吕梁市人民医院在我市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的大背景下,实施“人才兴院”工程与北京朗豪医疗集团的一次深度合作。从去年1月14日起,医院每周都会安排来自首都北京的“名医”坐诊,开展临床医学指导。双方围绕打造消化内科、甲状腺和乳腺外科、妇科、超声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小儿和新生儿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8个精品学科,组织北京专家团队定期“下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帮扶与指导。“每个学科的专家团队,每天至少一名专家来我院帮扶,主要有坐诊、教学查房、手术教学、理论授课、疑难病例分析、多学科讨论等工作。我院也每年至少选派20名骨干医师到北京知名三甲医院进行中长期培训进修。每年组织北京知名三甲医院专家开展至少一场高规格大型义诊活动。”吕梁市人民医院党委*乔晓红介绍说。
预约的时间快到了,刘保兰一家也到了妇科区等待被叫号。看过单子,又问了症状后,专家说没什么大问题,做个小手术就好,手术约在了下下周。松了一口气的刘保兰,步伐很是轻快,紧皱的眉头都舒展开了,看着一同轻松了的家人,这一刻刘保兰感觉到了幸福,其实,幸福就是家人和健康相伴。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