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60岁父亲写给40岁儿子的一封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04 12:10:56

60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60岁父亲写给40岁儿子的一封信(1)

一晃眼,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每每工作之余,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勾起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母亲虽出身贫寒,没有文化,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但她一生贤良淑德、与人为善、相夫教子、勤俭节约,把一大家子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记得我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子女多,全家七口人仅靠父母两人在生产队里日夜劳作,只凭一点工分红利来维持家庭生计,简直杯水车薪,难以糊口。

当时,我家是生产队出了名的特困户,不用说每顿吃不上大米饭,有时一连几天连稀饭都喝不了,全靠山芋来充饥。眼看孩子们都饿得不成样子,母亲只好厚着脸皮东一家、西一家到处借粮以解燃眉之急。

有一次,她到邻居家借回一升大米,煮了一锅饭,炒了一碗青菜、一碗咸菜和一碗母亲最拿手的韭菜炒鸡蛋,看着孩子们有滋有味的吃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是母亲依然背着我们在灶台边啃着顿顿依旧的蒸山芋,喝着用腌菜水和米粉做成的渣糊。

60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60岁父亲写给40岁儿子的一封信(2)

在我很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听母亲说好像是麻疹,高烧不退,奄奄一息。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加上家里实在没钱看病,想挽救一条幼小的生命谈何容易。

村里有人见状劝父母放弃治疗,准备后事。但母亲依然选择了坚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救活孩子。她到处求医问诊,求神拜佛。也许母亲的执着感动了上帝,她在很远处找来了一位老中医。经过中医的精心治疗,最终挽回了我那幼小的生命。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改善贫困落后的面貌,母亲思维敏捷,也跟着尝试做起生意来了。她通过一位在安庆发电厂工作的远房椒椒(桐城方言,叔叔的意思),要来了一笔烟煤(燃煤燃烧发电后,通过烟囱过滤沉淀下来的物质)采购业务,用货车拉回家乡,卖给需要的用户,从中赚点差价。

由于农村当时都比较穷,一车煤有时要卖一个星期才能卖完。就是这样父亲陪着母亲,在公路旁撑起帐篷,守着摊点一点一点地卖,其中甘苦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后来由于货源短缺,又改为做水果生意,每天起早摸黑,把批发来的水果拿到集镇农贸市场去零售。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家境稍微宽裕些。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父母又开始考虑子女上学问题,在母亲眼里,深知没有文化的苦衷。她认准只有上学,将来考上大学,哪怕是个中专,就可以走出泥巴田,脱离农村,摆脱贫困。她时常告诫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时,庄稼人实在太苦了,读书就想走个捷径,初中毕业最好能考上一所中专学校,三年中专毕业后,就能分配工作,拿到钱就给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可我初中毕业却考上了一所省重点高中,要是现在皆大欢喜,而在当时我郁闷了很久,简直高兴不起来,为啥别的同学中考成绩比我少10分,还被省城一所中专学校录取,而我则不能?我找到了县教育局(当时桐城县尚未撤县设市),工作人员答复只要你在高中志愿栏内填了桐城中学,你的档案就留在了本地,没有向中专学校投档,只能上高中了。

这下我可懵了,由于志愿没填好,我好后悔!母亲见我不思茶饭,整天忧心忡忡,主动到我床前开导我,安慰我,做我思想工作。我说家里本来就很困难,哪有钱供我上高中,况且桐城中学又是全国第一批改为三年制的高中(在这之前高中均为两年制),三年后能否考上大学还是个问号。

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只要你愿意念(书),家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就这样在母亲的劝导下,我迈进了高中的门槛,开始了三年高中艰苦的学习生活。

母亲为了改善我生活质量,上高中的第一天就亲自送我去,她多方打听几位住在城里的老乡,并带我上门一一拜访,意思就是让我周日(那时每周单休)能多跑跑他们家,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

城里上学期间,父母有空就来看我,为了节省钱,他们从家里要步行50里地到学校,送来咸鱼、咸肉和咸菜,并留给我借来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勉励我励志好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工作单位离家很远,当时交通不便,回家一趟很不容易。母亲勉励我安心工作,不要想家,更不要想念父母,父母在家有兄弟姐妹照顾。

九十年代初,我被调回家乡工作,与父母接触频繁,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交点钱给父母,他们总是拒绝,说你们留着吧,我们能养活自己。母亲总是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尽管再苦再累宁愿自己扛着,也不愿让孩子们受罪。

那时,孩子们渐渐大了,哥哥和我也相继成了家,家境也慢慢好转起来。到了1994年9月的一天,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全家人犹如晴天霹雳,瞬间陷入了万分悲痛之中。

父亲走后,母亲成了一家之主,更重的担子压在她身上。可她毫不畏惧,既主内,又主外,既要抓生产,又要搞家务。在母亲的尽心呵护下,兄弟姐妹渐渐成家,她老人家也开始了晚年生活。

一开始母亲一人独居在老家,她说习惯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不愿意随子女去城里生活。每每回家送点钱给她,她总是拒收,即使收下,也只是减半。

她一人在家省吃俭用,把子女给的赡养费节省下来做人情。乡里邻居或亲戚红白喜事,尽管子女都送了情,她还是要出手。遇到困难邻居或生灾害病的,她总是送点钱给人家,表达仁爱之心。

后来母亲年迈,行动不便,根据她自己意见,弟兄四人轮流赡养,由于我住在城里,上班无人照顾,轮到我家就委托哥哥照料,我负责供给赡养费用。因哥哥家房子大,住在老家镇上,每逢节日,弟兄四家涌向哥哥家陪母亲一起过,大大小小20来人,老人非常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

年饭中间,到了发压岁红包时候,我们除了给下辈红包外,都要准备一份厚厚的红包给老母亲,她总是只收下一半,另外她还要给四个儿媳妇和几个孙子、孙女发红包,这样一进一出,剩下无几了。80多岁的老人家还时常挂念身在异乡儿子,常常电话问候身体状况,要是身体不好,就一再叮嘱注意休息,保重身体,见面时甚至还要给儿子红包。

60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60岁父亲写给40岁儿子的一封信(3)

2021春节前夕,一场厄运降临到母亲身上,她在起床时不小心跌跤导致髋关节粉粹性骨折,需要手术置换人工髋关节。这对于一位从来就没有住过院的老人来说,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击!

春节刚过,她就住进了省立医院,无助地推进了手术室,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醒麻后,加剧了她的疼痛,从此,她就很少站立行走了,可能是麻醉的作用,原本很好的记忆力也一下子衰落下来,她一反常态,寡言少语,反应迟钝。

尽管如此,她还时常牵挂儿孙,关心他们的身体,常说“我已经老了,剩下来的时间不多了,你们的路子还长着呢!要好好保重身体。”

60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60岁父亲写给40岁儿子的一封信(4)

时隔一年后,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当我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回老家,将母亲送进医院,经过检查,肾脏衰竭,大小便失禁,高烧不退,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于2022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十八)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如泉,点点滴滴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母爱如海,滚滚波涛都是对儿女的深情厚爱!只有母亲的爱,才是天下最伟大的爱,最纯洁的爱,最无私的爱。

妈妈,孩儿尽管再也不能享受您这至高无上的爱,但您和善慈祥的音容笑貌永远烙印在孩儿的心中。愿您老人家在天堂里再无烦恼、再无牵挂、再无病痛、快乐逍遥。

永远怀念您,我的母亲!

儿:程 健

2023年9月2日

农历七月十八于合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