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山东人,北方的冬天是再熟悉不过了,正如伟大领袖*诗作中描写的那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也见惯了北方的雪。因为北方的冬天,往往是从一场雪开始的。我领略过北京的雪韵,目睹过南方的雪景,经历过西北的雪夜,尤其对第二故乡宁夏贺兰山的冬天和大雪印象深刻。但由于长年身在军旅,我极少关注家乡定陶的冬天。或者说,我对家乡的冬天从未细细品味过。今年因为躲避疫情的原因,我有了零距离亲近家乡、领略冬天(准确地说是初冬)的机会。
吃过早饭,闲坐餐桌上浏览手机微信,关于北方多地下雪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被霸屏。北京单位的同事、朋友,也发出了故宫、天安门、鸟巢、水立方等首都标志性建筑的雪景视频或图文,或厚重,或壮观,或灵动,或典雅,令人目不转睛,啧啧称赞。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哦!冬天真的来啦,很多地方都下雪了!那么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呢?
定陶的冬天,是从一场雨雪开始的。我隔窗而望,只看到外面下了雨,却看不到雪花。推开窗户细心观赏,才发现下得是雨夹雪。我索性快步登阶,来到平时作为书房使用的阁楼,站在阁楼的露台上,只身站立雨雪之中,一边眺望远方的天空,一边近身感受着雨雪的沐浴。望远处,四野苍茫,天地一色,如入梦幻之境。近赏之,雨雪翻飞,酣畅淋漓,时而雪花盖过了雨珠,时而雨珠又冲散了雪花。相比朋友圈很多城市的雪景,定陶的雪似乎没有那么大、那么厚,但这种雨夹雪的独特景观,也不是说有就有,想看就能看到的。最关键的,是欣赏者要善于发现并懂得它的美。以我的感受而言,定陶这场雨雪下得多少有些突如其来。说突然,是因为立冬前这两天,我身边的许多亲友还没有入冬的意识和思想准备,依然生活在秋季的状态中,穿着秋季的衣服和单鞋,而且天气也一如既往地晴朗与温和。再说,自己最近也极少关注天气预报。古人有言: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渐变。不曾想,节气进入立冬当天,就真的立马进入冬天了。面对2021年立冬这场突如其来的雨雪,让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信服节气的科学。
定陶的冬天,是美丽的。短短几年的光景,定陶真的变了,变得越来越好了,变得越来越美了。一栋栋新建的楼房美观漂亮,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湿地公园花木繁茂,一处处超市广场如雨后春笋,一所所新建学校书声朗朗......这让我不禁想起古代一首诗作中的句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尤其是新建的镜湖广场与河西湿地公园等多处景观,让人们尽情领略城市的美丽风采,尽享现代生活的美好成果。立冬这天下午,雪过天晴。我乘兴驾车出游,径直来到人民路西侧的千亩湿地公园,放慢车速,透过车窗望去:只见树木成林,草丛簇拥,河水微波而延绵不绝,一座白色石质拱桥点缀其间。远处水边的芦苇荡,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成片结队的芦苇,身姿柔韧,芦花摆首,裙裾飞扬,随风摇曳,婀娜起舞。好一幅壮丽的定陶冬季风光图!
定陶的冬天,是安静的。一场雨夹雪,宣告定陶城进入了冬天,也改变了定陶人的生活节奏。在大街小巷,人们的脚步变得匆匆。来往穿行的汽车,马达声变得清脆而有力。湿地公园里,变得空荡荡的。就连原本热闹的广场,健身的人也寥寥无几。举目四望才发现,在定陶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欢快流淌的河水,声音骤然静了下来;成群觅食的鸟雀,飞得无影无踪;逐水戏嬉的鱼儿,全都消失了;出没田间的野兔,更是四野难觅了。汪曾祺先生说,“冬天的树在静静地思索”。以我看,这些冬天的树啊、花啊、草啊,只能在原地静思了,以运动为生命之本的动物们却有更多的选择,它们不愿只做一个静静的思考者,更愿做一个亦动亦静、以动为静的行动者、实践者。它们在行动实践中找到的过冬秘诀就是:能飞的就飞起来,飞往温暖的南方;能躲的就躲起来,躲到避寒的去处;能藏的就藏起来,藏进温暖的巢穴;能躺的就躺起来,躺着进入冬眠。我知道,这种安静是暂时的,是在积蓄明年的力量,它蕴藏着生命的希望。
定陶的冬天,是温暖的。城区居民自不必说,家家通着燃气、暖气,即便是偏远的农村,生活条件也今非昔比,乡亲们大多用着现代化的取暖设备。在定陶的冬天里,出行大多有私家轿车,也可选择公交出行,还能便捷地扫码体验骑行单车的乐趣。更能感受到冬天温暖的,是活色生香的餐饮生活。倘若在家里做饭,小区周边就有购物超市,各类时令绿色蔬菜和肉食丰富而新鲜,想做什么就买什么。如果不想动手做饭,那就下饭店。富有地域特色的烧饼、壮馍、水煎包、胡辣汤,家乡独有的焖地、滑肉、焦丸子,酒席上常见的羊头、猪肘、烧鸡、驴肉、蒸碗......近年来,自发形成的“小吃一条街”就有好几处。置身其中,既可以吃到中华传统名吃,又能遍尝全国多地的特色风味,还能品尝到创意餐饮新品。每到傍晚时分,街道上悬挂“京A、沪A、粤A、琼A”等一二线城市车牌的轿车,来来往往,车水马龙。光临各色酒楼的食客络绎不绝,坐无虚席,好不热闹。特别是对我这个久在异乡工作生活的游子而言,更是倍感亲切温暖,回味悠长。
定陶的冬天,是从容的。在我过去的印象中,家乡是贫困的,也是窘迫的。尤其到了冬天,生活取暖和出行都是问题,取暖主要靠烧煤块或煤球,出行主要骑自行车。平时穿着的厚厚的棉衣、棉鞋似乎也不暖和,坐在清冷的教室里上课,双脚冻得冰凉麻木,那时真得很怕过冬。现在好了!人们不用像过去那样慌张,早早起来冒着严寒赶集采购;不用像过去那样焦急,去很远的工厂换面或拉煤;更不用像过去那样窘迫,遇到雨雪天气出行,只能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踩着泥泞走路。现在的定陶,变得越来自信,越来越务实,也越来越从容了。我想,这份从容来自千年古城的底气,来自党政干部的志气,也来自定陶乡亲的骨气!面对时代和群众的呼唤,以往的“躺平族”清醒了,“凭感觉”不行了,“不以为然”改观了。取而代之的,是“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选择,是“爱我家乡、奉献定陶”的进取精神,是“建好新城、融入大市”的务实行动。
定陶的冬天,是深沉的。时空穿越已千年,往来悠悠成古今。家乡定陶是一座千年古城,有“天下之中”“范蠡故里”“西周故国”“大汉之源”等美誉,这片土地上涌现出史学鼻祖左丘明、孔门贤士三冉、魏国名将吴起、曹魏元勋董昭、北宋名相张齐贤、抗倭名将曹邦辅......等一个个或豪迈或伟大的先贤英雄人物。在家乡方圆一两百里内,更有牡丹仙子、伯乐相马、孙膑用兵、梁山好汉等不胜枚举的传说故事。在雪花飞舞的冬天里,这些世代流传的先贤英雄和人物传说,就像一个个火把,给包括我在内的无数年轻人,温暖了心灵的同时,也点燃了我们的青春和志向。面对定陶展现的风采,面对今天取得的成就,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赤子,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定陶的过去,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付出勤劳、心血和智慧的先贤们。定陶的冬天是深沉的,因为千年历史积淀而深沉,因为人文底蕴厚重而深沉,也因为一份沉甸甸的精神传承和继往开来而深沉。
定陶的冬天,是浪漫的,因为发生过许多难忘而浪漫的人和事。定陶的冬天,还是诗意的,因为定陶就是一首诗,雪把诗行写在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定陶的冬天,更是令人向往和回味的。定陶的春天,疏浚的新河水演奏欢快的乐章。定陶的夏天,黄店的玫瑰和南王店的西瓜送来热情的拥抱。定陶的秋天,仿山庙宇胜景带你领略文化的厚重深沉。至于定陶的冬天,则更加令人憧憬向往。2013年11月27日,初冬的一天,也是“感恩节”的前一天,**来到菏泽视察工作并做重要讲话,为家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山东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政策机遇下,家乡定陶及菏泽市的发展翻天覆地,蒸蒸日上。“机场梦”“高铁梦”“航运梦”......一代代家乡人的梦想,都逐步变成了现实,从家乡通向世界,让世界连着家乡。新时代、新蓝图、新生活,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向往和回味的盛世喜事啊!
著名诗人李白写过一首《立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由此看来,从古到今,人们对冬天有着共同的感受。我可以想象得到:在定陶漫天飞舞的冬天里,走向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乡亲们,围炉夜话,把酒言欢,举起的那一杯杯“御思香”美酒里,一定散发着浓浓的诗意与温暖。
定陶——生我养我的家乡啊!你有着辉煌的过去,有着美丽的今天,必将有着灿烂的未来。在2021年定陶这个飘雪的冬天,我要举起酒杯,满怀憧憬并衷心祝愿——家乡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孙华伟,字祥垲,号山南城主。现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任职。当代军旅作家、散文家、辞赋家、文化学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文化部)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会士。迄今在国内外上百家报刊媒体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万字,创作出版《刀尖上的传奇》《醉里挑灯看剑》等7部个人文集。作品入榜入典入馆入课堂。多篇散文随笔入选军地学习教材和多省区中高考语文试卷。部分作品被译介到俄、德、日、巴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壹点号 馨香往事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