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说文解字》对后世字书、辞典的编写产生了直接影响,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不仅收录了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而且第一次将汉字按部分类,把众多汉字归纳为540部,同时还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汉字的造字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有很大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汉字的早期阶段尤为明显,如甲骨文、金文、大篆等。从甲骨文来看,汉字的造字法以象形为主,这是今人容易理解的。而许慎《说文解字》在分析字形时依据的是小篆,从小篆依然可以看出象形的造字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汉字的造字法,是如何解释的。
一、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提示符号造出一个新字来表示一个事物或概念。“上”和“下”是典型例字,此外还有“本”“末”“甘”“刃”等。
上下·篆文
二、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就是根据具体事物的形状、样貌“画”出一个字来表示这个事物。“日”和“月”是最具代表性的象形字,“山”“木”“水”“火”等也是,从它们的甲骨文字形更容易看出来。
日月·篆文
三、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是用一个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一个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一个新字。其中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叫形符(也叫意符),表示字音的部件叫做声符(也叫音符)。“江”“河”中的“氵”就是形符,“工”“可”就是声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