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这15个字!99%的贵阳人只会讲不会写!”近日,一条囊括15个“贵阳方言字”的微博被网友大量转发。比如,“鞋子zhā了一个口”的zhā字,表示“蹲“这一动作的gū字。今天的冬瓜炖排骨炖得软和得很,贵阳人不说软,而是霸气地称之为pā。
记者查阅发现,网传的这15个“贵阳方言字”,除了“脚还是bāi”的bāi字和“炖得好pā哦”的pā字以外,其余13个字均被收录到了字典里,并有注释。记者对30名贵阳“土著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人均能说出这些字,大家最会写“让我抻(chēn)哈脚”的“抻”字,有4个人写对。有9人一个字都不会写。
问卷调查:贵阳话会说不会写
近日,就网传的“把淘米水bì干”,“好想ruá几把”,“bào母鸡”,“把老壳mì下克”、“sǎ拖鞋”等15个贵阳方言字,记者查阅了新华字典和康熙字典,除了“脚还是bāi”的bāi字和“炖得好pā哦”的pā字以外,其余13个字均被收录到了字典里,并有与方言含义对应的注释。只有个别字的读音与方言略有不同,比如,“好想挼几把”的“挼”字,贵阳方言读“ruá”,实际上应念“ruó”。
围绕“这些贵阳方言,你会写吗?”这一主题,记者向30名土生土长的贵阳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包括3名初中生, 名高中生,12名大学本科生, 名大学研究生,6名公务员。
调查结果显示,30人均能说出这些方言,这当中, 9人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剩余的21人可以书写,其中,仅有1人能写出挼(ruá)、骾(gěng)、抻(chēn)、拽(zhuāi)4 个字的标准写法,有3人各自写对了3个字,17人虽然能写,但全错。记者统计发现,会写“抻”字的人最多,4人都写对了这个字。这4人包括一名高中生、两名大学本科生、一名研究生。
调查中, 30人均表示:“没想到还真有这些字!”而在得知大部分字被收录到了新华字典里时,“怕是不会哦!”被调查者普遍表示惊讶,21人不约而同为此点赞,“方言属于一个地方的文化,都应该受到保护与重视。”就职于贵州省第一测绘院的“老贵阳”李杰说。
贵阳话特色:词绝大部分都能书写
记者采访了贵州大学退休教授、原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导师涂光禄,他研究贵阳话近40年,曾主编《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和《贵阳市志?汉语方言分志》 ,并著有《贵州汉语方言特色词语汇编》一书,其中收录了2000多条贵阳方言词条。
“这里面除了‘pā’找不到对应的字来书写,其他大部分都可用文字书写。”对于网传的15个“贵阳方言字”,涂教授告诉记者,贵阳话的绝大部分特色词都是可以用文字书写的,而且有据可循,在方言学上叫“考本字”,就是根据音韵在古籍中查出“本字”。
涂教授说,“字”都是人造的,只要满足“音、形、义三者结合”这一前提,就可以造字用来表述方言。“只要发音对,字型传神,看得懂,约定俗成之后都可以灵活应用嘛。”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快点关火,水都pū出来哦!”,这个pū可以写成“潽”,也可以写成“沸”,从音韵学上看,它们同源,古代读音一样。普通话词汇影响很大,特别是新词汇大量进入方言,但反过来,有特殊表现力的方言词汇也在进入普通话。比如“搞”字,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出自西南官话。
“像‘搞哪样’、‘搞关系’、‘乱搞’这样的说法,在雅言、通语、北方官话里找不到一个绝对的近似词来替代它,就进入了普通话。”涂教授说,贵阳话则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与汉语其他大方言区比较,西南官话内部的一致性很高,各个次方言区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6个语气词叠用:不怕得噢嘞咯嘛哈
贵阳话也有独特之处。涂教授说,语音上,贵阳话声母少,韵母少,声调少,无轻声,无变调,无儿化,容易掌握。
“你知道吗,贵阳话的语气词有23个!”涂教授介绍,贵阳方言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语气词特别多,在汉语各方言中比较罕见。像嘞、喽、哈、嘞些、咯等语气词,不仅功能复杂,而且表达含义丰富。
而且,语气词除单用外,贵阳人还常常将其叠用,最多可达8个语气词叠用。涂教授举了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不怕得噢嘞咯嘛哈。这句话里,就连用“得”、“噢”、“嘞”、“咯”、“嘛”、“哈” 6个语气词。
不仅如此,英语有现在完成体,贵阳话也有相似的现在完成体。比如,贵阳话有“把……了(噢)”格式:“天都把黑了(噢) ”,“这件事把着他几姨妈整拐了(噢)”,当说到“他把死噢”时,一定是此人才去世,贵阳人不会说“岳飞把死噢”。
“重叠式”最为发达:八打八个还嫌不够?
“重叠式”在贵阳方言中运用最为发达。贵阳人经常使用此类重叠式的句子:“一个二个抢倒抢倒嘞买。” 那泼妇跳起跳起嘞骂。”连骂人,贵阳人也不忘使用形容词重叠式句子:“你那日古古嘞脾气,和哪个都处不好嘞。”
除此之外,贵阳人还很擅长运用数词和量词的重叠式来渲染数量充足或超过预想:“年打年噢,他还不想还钱!”“八打八个还嫌不够?”涂教授说,“重叠式”最有特点的是动词性短语的重叠,即使在西南官话中也少见。这样的句式主要表达即将进行又未进行某动作行为,或处于犹豫的状态的所谓“临界体”。
比如:“我正要睡着睡着嘞,就把着他几个吵醒噢”,“他要着学校开除要着学校开除嘞”,“我想笑想笑嘞,后来还是忍倒噢”。“这些贵阳方言特色语法运用,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你简直惊叹于它用法的绝妙!”涂教授感叹到。
专家谈方言保护:顺其自然最好
近日,记者在贵阳一书店随机采访了10名小学生, 6人不会说贵阳话, 4人在学校使用普通话,回到家里用贵阳话与父母交流。关于方言流失和濒危问题,涂教授认为,语言,包括方言,是发展变动的,不可能一成不变,贵阳话肯定在变化,一些词汇会消失,同时一些新词也会补充进来,但说到“消亡”,目前无此可能。
“贵阳话属于西南官话,大范围的西南官话有3亿以上的人在说,中国的语言发展史上,还没有出现一种大方言消失的情况。”涂教授说。对于方言保护,涂教授认为顺其自然最好。
“语言变化是一个客观存在,是语言的一个自然现象。不可改变。”比如老贵阳话没有撮口呼,说下雨是“下以”、吃鱼为“吃一”,现在的年轻人们,受普通话的影响,已经有了撮口呼。
在词语方面,上世纪60、70年代,“发(fā)”这个字在贵阳很盛行,它是土气,思想不开窍的意思,常用“发哥”来骂人。 80年代的“驮(duò)起”也很流,是指优秀突出、卓尔不凡的意思,这些词突然流行一段时间后,又突然消失了,“驮起”后来被“弹起”取代。
涂教授说,尽管贵阳话不可能“消亡”,但是和其他一些文化发达的地方相比,贵阳的文化底蕴不算厚,要想把贵阳方言保存得很好并有所影响,就得靠贵阳人自己在方言传播上下功夫,通过文学、戏剧、大众媒介等各种文化形式,使方言文化有突破性的发展。
附:网传15个“贵阳方言字”
今天嘞冬瓜排骨炖得好火巴(pā)哦!快点克把淘米水滗(bì)干!
我看到拉嘞时候拉一个人跍(gū)起在路边,好造孽哦!
啊只狗狗好乖哦,好想挼(ruá)几把!
有一种鸡叫菢(bào)母鸡,也就是孵蛋的母鸡。
你把球拽(zhuāi)过来嘛。
之前的一场车祸,导致他现在脚都还是?拜(bāi)嘞,好可怜!
快点把老壳(mì)下克,不然一哈遭发现哈!
拐噢,我遭鱼刺骾(gěng)倒起哦!
你坐过克点嘛,让我抻(chēn)哈脚。
你搞哪样鬼,不要对我摛(chī)手动脚嘞!
快点关火,水都潽(pū)出来哦。
等倒,我先克窝一脬(pāo)尿!
拉靸(sǎ)起两撇拖鞋就上街噢。
天,你看,你嘞鞋子奓(zhā)了一大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