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及经验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探讨一种超越物质感知的深层次理解。经验并非仅仅局限于身体的触感、视觉的轮廓或感官的直接体验。相反,经验是这些感知现象背后的集合,是它们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性认知。
以我们日常对“身体”的感知为例,我们看到的“身体”轮廓,不过是光与影的交织、色彩的差异在视野中的呈现。同样,当我们触摸大腿时,感受到的柔软和质地,也只是触觉经验的表达。但这些体验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一个独立于经验之外的“身体”实体。因此,我们可以说,“身体”本身就是一个经验的集合,而非一个固定的物质存在。
类似地,我们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也只是经验中的一部分。它们所捕捉到的光、声、气味等信息,都是经验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于经验之外的存在。同样,我们的大脑,这个被认为是思维与觉知之源的器官,在经验的视角下,也只是经验现象的一种表现。
那么,什么是体验经验的呢?实际上,这是一个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的问题。因为经验本身就是超越语言和逻辑的存在。我们试图用“思想”去解释经验,但思想本身也是经验的一部分,它无法独立存在。
经验的非实体性:“经验”不是一种可以独立于体验之外存在的实体。这与现象学的观点相符,即现象(包括经验)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并且是通过我们的感知和理解来构建的。
经验的主观性:经验是主观的,是由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感知和理解来体验的。这与存在主义强调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念相吻合,即每个个体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其经验也是独特的。
经验的非固定性:通过梦的比喻来说明经验是非固定的、虚幻的。这与佛教中的“空”的观念相似,即一切事物(包括经验)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本质的。
对于“到底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无法在语言和逻辑上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通过直接品味和体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的本质。这种品味和体验是一种直观的方式,它超越了语言和逻辑的界限,直接触及到经验的本质。
此外,“超越生死”的境界,这并不是说生死本身消失了,而是说个体对生死的执着和纠结消失了。这与佛教中的“涅槃”观念相似,即个体通过修行和觉悟,超越了生死的束缚,达到了永恒的平静和自由。
通过直接品味和体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