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今天这个现实世界中,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中,看到的恰好是多元的利益,利益的多元化,以及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和争斗。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宣布,我们所确认的利益是人类都应当追求的利益。
主讲人:复旦大学教授 王德峰
关键词:文明的冲突 共同利益 三大批判
当代人类仍然面对休谟问题二——理性的运用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这是工具理性。理性在这方面取得了它的成就,帮助人类更好地为自己的利益而控制世界,这都是工具理性的成就。
那么现在问的是,人类有没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呢?
假如我们说人类有共同利益,那就是人类都想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地球上,那么这是不是共同利益呢?它不叫利益,它跟动物的求生是一回事,这是生物自保的本能,它不构成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
我们追问的是,什么是更好的生活,什么是能够产生更好生活的社会制度?而不仅仅是存活于此地球。
在价值的领域里边,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文明的冲突,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不同民族对什么是更好的生活,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体系。
在名个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上,我们能否通过理性来辨别、来论证,其中某一种价值观念是唯一正确的,而其余的价值观念所要维持、维护的利益是不应当被维护的,它应该被放弃?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有所谓的普世价值了——跨越民族文化差异的普世价值,并形成普世伦理,能否做到这一点?
我们在今天这个现实世界中,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中,看到的恰好是多元的利益,利益的多元化以及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和争斗。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宣布,我们所确认的利益是人类都应当追求的利益。
比如你把工厂开到非洲,非洲确实有廉价的劳动力,然后你跟非洲工人说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他会接受吗?他上班上到一半突然走了,为什么?举行部落宗教仪式去了,在那里唱歌跳舞,完了又回到工厂,你作为企业家急得要死。你说你们非洲人放弃吧,放弃你们这样的生活价值观念,应该秉持的唯一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是效率,这是唯一合理的利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我们知道,亨廷顿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表了他的那本著名的书,叫《文明的冲突》,预言了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题就是文明的冲突,2001年的"911"事件是否验证了他的预言?
所以休谟问题二仍然放在今天的人类面前,它挑战了先验理性主义的第二个用法。先验理性的第二个用法就是:论证唯一合理的价值。
康德:先验——即知识(解释)是通过经验之外的先验理性获得的。
假如这种用法能成立,我们就有价值理性,而不仅有工具理性,我们还具有价值理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如何来回应休谟关于这两个难题的挑战。
康德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三大批判”。
第一大批判就是他那本书,叫《纯粹理性批判》;第二批判,就是他的第二部代表作品《实践理性批判》;策三部批判,是讨论这个世界上美和美的经验是如何可能的,叫《判断力批判》。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批判和第二批判,分别回应休谟问题一、休谟问题二。
休谟难题一挑战了自然科学是否有理性基础,康德用一本书来回应:《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是如何回应的呢?我们先来看这个概念,叫"纯粹理性”(pure reason)。
什么叫纯粹理性?在纯粹理性当中不包含任何感觉材料,没有任何感觉成分,这样的理性所达到的内容就是纯粹的。这个纯粹是指无感觉材料,无感觉成分。
有这样的理性存在者吗?有的,举一个例子,比如人格——我们每一个人从可被感知、可被知觉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身体(body),我们除了是身体之外,我们还是人格的存在。这个被称为人格的东西,它里边没有任何感觉成分,没有任何感觉材料,它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被把握到。
比方说,我说一句话:这块手表是我王德峰的私有财产。这句话一说出来大家都能理解,理解上毫无困难,那么底下我得问,大家理解我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吗?是不是因为我走进这个教室的时候,大家看得很分明,这块手表在我左手手腕上戴着,所以是我的私有财产?并非这个缘故。
因为这块手表在你的手腕上戴戴也没问题,可它仍然是我的私有财产。手腕是一种物,手表是另一种物,此物无法占有彼物。假如我们把一块手表放在一个桌子上,放的时间很长没人动它,我们是否因此就能说这块手表是这个书桌的私有财产?显然是荒谬的。
所以在那句话里边,“这块手表是我王德峰的私有财产”,这句话中的王德峰所指是什么?不是指他的手腕,不是指他的身体,它另有所指,这个另有所指的王德峰,大家看不见、摸不到,但人人都承认他存在。
大家看得到、摸得到的是我的身体,占有手表的王德峰大家都看不到,也摸不到,他不是感觉的对象,但我们都知道他存在,这个存在叫人格,你未经我的同意,拿着我这块手表,表面上看只是你剥夺了我的一份感性的享受,剥夺了我一份感性的财富,不是,你否定了我人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