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认为真实是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冲破了以往的绘画成见,直接用色彩来表达视觉。《干草堆》用的就是莫奈所擅长的纯色色点并置的技术,使观者获得色彩混合和震荡的独特的视觉感受.《干草堆》是莫奈的主题绘画系列之一,它记录了干草堆在一天不同时间光照下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画家强调瞬间的视觉印象,其绘画表现的是一瞥的印象,一反以往那种追求精确逼真的绘画观念。倘若想在印象派绘画中寻找逼真的一面,那么就要远看。但印象派绘画吸引人的正是它的朦胧和色彩变化的微妙。干草堆,它的光影效果做得非常漂亮,实际上它是一个色彩印象,乍看上去,这仿佛是一个五岁小孩儿的信笔涂鸦。没有细部.不代表那真的是涂鸦!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
其实《干草堆》这一主题早在1888年时就已被想到。这种景物只有秋季才有。于是他从秋天一直画到翌年初春,不断观察其光的变化。前后一共画了24幅。既有单幅的,也有成组的。角度也都不同,表现在不同时辰和不同光线的变化下的草垛形象。画面看似单调,面对几堆干草堆,画家却产生了深厚的色彩感情。开始他以为用两块画布去画这堆干草堆就可以了,一块阴天用,一块晴天用。可是,由于光线在草垛上不断变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家取新的画布。他之所以如此热中于这个物体上的光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要记录“某一特定自然景色的真实印象,而不是出去描绘一幅笼统性的风景画。“从莫奈画《干草堆》,看出了印象派画家的整个作画灵感的源泉,即光色的变幻激发了他的艺术热情。他曾对友人写信说:“太阳落下得那么快,我追不上它。”
在画中,光与影完美融合,冷暖色调互衬显得十分动人。天际,淡淡的鹅黄色映着轻盈的白色,连绵起伏的群山被涂上了紫色,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山势的不平与凹凸,就在两种颜色的互衬中体现了出来。山的右边是稍浓些的紫色,左边则是浅一点的紫色,两种颜色的对比,表现了光芒照耀群峰的不同。
山前是几棵树和几座农舍。树画得很简单,一小块橙黄色下面有一根淡紫色的树干。房舍则是梅红色的瓦,灰紫色的墙。在阳光下,房舍的墙上影映出一点点金黄。这一切,看上去并不很清晰,像一股紫色的烟,但是这朦胧的景观让我记忆深刻。
近处,是一片金黄色的田野。田野在阳光下分出很多种颜色,金黄,鹅黄,微白……田野中矗立着一个干草堆。草垛在光芒下有很多很多的变化。草垛的尖顶是一片金黄,侧面是稍淡的鹅黄,背面是半紫半黄、半明半暗。草垛下半部分是浓浓的橙黄。大草垛在地上投下了一个椭圆的阴影,紫色的影子衬在黄草地上,格外引人注目。
这幅画的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堆,而是那些灿烂明亮的光芒。作为印象派创始人的克洛德-莫奈,特别喜欢画光,甚至是终其一生都在找体现光之美、空气之美的方法。莫奈比任何画家都喜欢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然后用神奇的画笔记载下来。就像这幅画《干草堆》。在阳光照射过来的那一刹那,天、山、屋、草垛都是什么样的?默奈通过自己细致地观察,画下的这些物体的变化。他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因为光是主角。
莫奈作品5:《海滨公园打伞的女子(卡美伊)》
这件作品是莫奈早期的印象技法画作,画中大块的墨绿和棕红的,凝重的颜色。不再看见早期注意天空光影的纠缠和光影对人物的影响,换而之是大块更大块的颜色铺成一幅画甚至连人物本身都只是画中颜色的一部分。或者说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里的风不再是清晨的微风而是夕阳落下的晚风,吹的人物身后的云彩在大块急速的运动,炽热的阳光照在草上淹没了女人的脚,女人上半身因为撑阳伞形成的阴影和下半身被阳光照耀仿佛要燃烧的裙子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飘扬的纱巾给人以视觉冲击。
莫奈于1875年创作的《撑阳伞的女人》,画中的人物是已成为他妻子的卡美伊和儿子约翰,卡美伊曾是巴黎有名的模特,印象派画家最爱画的姑娘,出身富裕却依然嫁给了穷画家莫奈,她是莫奈画中的重要模特,如《绿衣女子》、《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草地上的午餐》等。在仰视的角度下,阳光闪烁、飘逸的白裙、流动的白云、茂盛的草地,卡缪手持阳伞半侧身的姿态显得格外生动感人。白裙在光的辉映下随风舞动,人物映衬在蓝天白云的宽大背景中,尽显绰约妩媚,面庞边轻轻飘起的白纱和转动的裙摆显示出风的抚弄,顿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融洽。显然莫奈所关注的是他所追求在光的变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色彩的简约凝练赋予光的律动美感,心仿佛随着风的扰动在跃动。
画面描绘了夏日里的一天,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小山丘上,花草没过她的双脚,漂浮在青草地里。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色彩斑驳的阳伞带着她慢慢远去…
阳光透过湛蓝的天空洒到她的衣裙上,长裙在微风中飘动着,金黄、淡蓝、浅粉闪闪发光。顺着微风摆动的花草,仿佛可以闻到泥土与花草混合的清新气味。
流动着的白云和裙摆、起舞的青草,一切都似乎没有“安定“下来,连空气都在阳光的照射下颤动、流转着… 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是莫奈早起的印象派作品。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人,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地上漫步。
这幅画构图偏上,左侧的小男孩与打伞的妇女形成了一个三角构图,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以绿,蓝,褐为主色调,色彩清新明快,人物的衣服颜色与背景统一,看不到明确的阴影与轮廓线,笔触大胆随意,裙摆与草的走向充满动感。
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朦胧的梦中场景,作者用大小比例及覆盖遮挡的方法巧妙的区分了妇女,小孩,天空的空间关系,表达的很到位。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画中的瞬间印象感觉。画中女人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较暗的色彩,表明是处于阳伞的阴影之下,而整个阳伞、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阴影区,与女人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对比(小儿子方面也一样),女人摆动的头巾和长裙上的绉褶也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莫奈比任何画家更着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他说:“光是画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画“空气的美……但这是不可能的.”莫奈毕生致力绘画那些不能画的东西,这幅画里天空中有浮云掠过,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那吹送浮云的微风。
1875年,这一幅画作,实际上是莫奈所有关于卡美伊的画作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幅。当时的莫奈,大概也处在人生最“惬意”的时候,娇妻幼子,年富力强,事业虽算不上成功,但一直在朝着非常有希望的方向前行,生活虽然不富足,但是压力也没有很大,所以这一时期莫奈的画作无一例外都满是阳光、鲜花,生气和活力。事物的发展,似乎总喜欢和大家开开玩笑,今天,你的生活一帆风顺,你大概会觉得,也许能一直这样下去,可是突然间就有了变化,出现坎坷倒不说,痛苦的是有时候往往会一下子变得很惨。谁又能想到,画面中这位阳光灿烂的年轻女子,仅仅四年后,会突然因为疾病失掉了生命,命运就是喜欢这样折磨人。所以说,作为芸芸众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我们每个人或者都应该更多一些忧患意识,当你觉得幸福、甚至平淡的时候,多想想人生中可能会出现的坎坷与不幸,也许你对当下的幸福感受就会更深一些。说是这样说,可谁又真能当着春天的迷醉时,想得起及时挪走梯子,从而把春风留在人生的房顶呢?
莫奈作品6:《花园里的女人们》
《绿衣女子》的意外成功,使得年轻的莫奈雄心勃勃,决心绘制另外一幅大型油画《花园里的女子》(2.55×2.05米),在这幅画中,三位女子的形象都是以卡美伊为模特完成的。据说为了绘制这幅油画,莫奈在花园里挖了一条壕沟,将巨幅画板竖在壕沟里,然后自己站在壕沟的边沿上挥笔作画,足见规模浩大。不过可惜的是,莫奈的这幅画作并没有被当时的年度官方沙龙画展所采纳,其原因今天的我们实难理解。
1866年莫奈创作了《花园里的女人们》,这件作品是这个时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创作是在租来的房子的庭院里进行的。由于画幅很大,为了便于挥笔,他在庭院中挖了一个地沟,把画布降了下去。画面上的4个女人,都由一位模特儿充任,因此要不断改变她的装束、发型、姿态,画家需事先分别画出草图,然后再组合到一起。这位模特儿就是1864—1865年与莫奈邂逅的卡美伊(后来的莫奈夫人)。
为了尽可能在相同的日照下作画,有时画家不得不停下来等待时机。为了突出四位美丽的浅色着装女性,使之更显华丽,画面上使用了大量的浓绿色,尤其是眼前坐在地上展开白色裙子、手持遮阳伞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既有林间射入的阳光,又有树木的阴影,的确是真实的再现。作品虽然相当的新颖,但未被1867年的沙龙选中。
“穿绿衣的女子(卡美伊)”是在画室里完成的人物画;“圣·热尔梅娜·欧泽华教堂”是在外光下画成的风景画。《花园里的女人们》一画把这两种观察方法结合起来了。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使他感兴趣的仅仅是平面和色彩对比而已。正因为这幅画的人物没有立体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显示其多样性。妇女衣裙上的花饰,草坪上的鲜花,突出在大片浓绿之中的叶子,从树叶的空隙之间透露出来的天空,穿透阴影的光线,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丽的镶嵌画的效果。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莫奈作品7:《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