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封建高等级的建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九和五这两个数字有重要意义。九是十进制奇数中最大的,五是奇数中中间的。这两个数组合运用,象征至高无上,皇帝也被称为"九五之尊"。
天安门原高度是33.87米,1970年对城楼进行大规模修建时增高了83厘米。天安门城楼的总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在南墙上开有36扇窗,每扇窗都采用菱花窗格,十分精美。
明清时在天安门举行的颁诏仪式非常隆重,当宣诏官宣读完诏书后,要把诏书放进一个木雕金凤口中,再用黄绒绳悬吊金凤从城楼上降下来。下面礼部的官员托着名为"朵云"的盘子承接诏书,再把诏书放进天安门前"龙亭"内,抬到礼部由专门人员用黄纸誊抄若干份,分送各地颁告天下。
再说说华表,华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上树立木牌,百姓们可以在上面写意见建议,这种木牌又被称为"诽谤木",也就是华表的前身。汉朝的诽谤木从远处看形状好似花朵,便有了"华表木"之称。
由于古代帝王并不能完全采纳百姓意见,后来华表木的性质也有了变化,成为一种标志物和装饰物。在通衢大街桥岸两旁帝王官殿或陵墓前,都能看到华表《清明上河图》的虹桥桥头就有一对华表。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呈"T"字形,位于北京的南北中轴线上。中华人民从天安门正门洞延伸出一条长约540米,宽约65米的御道。御道两侧建有千步廊,就是联檐通脊黄瓦红柱的长廊。这两条千步廊在外金水桥附近时,各自向东西呈直角拐弯。
之后的千步廊东到今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西到今中山公园门前。明朝在两条千步廊的外侧修筑了城墙,形成一个封闭的广场。在T字的三个顶端分别开了一座门,御道南端的门叫大明门(清朝叫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T字横道中的东端叫长安左门,西端叫长安右门。这种格局体现了皇权独尊。
当时的老百姓从东城到西城或者从西城到东城,一律都要绕道大明门(大清门)前,因为天安门前是不能穿行的。在T字形城墙外面即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两侧,是明清两朝官府衙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