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主要工作是驱动,发电能力较弱,这主要是因为承担起动发电双重功能的P0电机受限于安装位置,体积小,传动效能低。整体发电功率低,无法满足增程行驶的功率需求,发电时,发动机也无法运行在一个合适的高效区间内。
所以旧款的比亚迪DM车型,行驶中基本上只能依靠动能回收实现电池电能的补充,而停车状态下的原地发电模式也无法达到较高的效率。
DM-i和DM-p的区别核心在于多了增程也即串联模式,DM-i没有DM-p的变速箱,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比相当于传统变速箱的4,5挡,这意味着它只能在较高车速下才能够直驱。它的发动机比DM-p功率低,但发电机的功率变大了,发动机与发电机的高效区间是匹配的,以期在发电时获得最好的效率。
串联模式下车辆行驶状态与发动机解耦,发动机和发电机可以运转在相对固定的几个工况点上,发动机和发电机都针对这些工况点调整优化达到最高的发电效率。
不论车辆加速还是减速,功率需求如何变化,发动机的工况就是那几个。车辆平稳行驶或减速,功率需求小,发出来的电有富裕,那么除了提供给驱动电机之外,额外的电能充入电池。反之,车辆加速、上坡,功率需求大,发出来的电不够,那么电池参与放电,补足缺少的功率。
如果电池电量充足,且功率需求没有超过电池能力范围,发动机便熄火。
相比较增程式混动车,在高速巡航这种发动机的舒适区,DM-i可以实现发动机的直驱,这是最高效的工作状况。
而如果遇上高速超车这种最高功率的需求,那么发动机便会以最大功率直驱,同时电池单独供电给驱动电机。这就是和DM-p相同的并联模式。DM-i仅能在较高车速下实现并联。
注意,DM-i和DM-p的电机所处的位置是相同的,都与车轮直连,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完全可以给他匹配更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可以把发动机换成更高功率的版本,也可以在后轴配备P4电机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只是因为发动机在低速阶段无法直驱,也即无法实现并联模式,比起拥有多挡变速箱的DM-p会略逊一筹。
DM-i的核心价值是省油,大功率电机、大功率发动机都会造成油耗的上升,给侧重省油的DM-i匹配高性能,得不偿失。不如划归DM-p阵营。
根据申报信息,宋PLUS DM-p就会采用这样的策略,在DM-i基础上增加一个120kW的P4电动机,与现有的DM-p,也即采用P0P3结构,由第三代DM技术更名而来的混动系统有所差异。
时势造英雄,DM-p孕育了DM-i
从结构来看,早些年的F3 DM向DM-i过渡是相对平滑的,但比亚迪却放弃F3 DM的增程式路线,而采用P3结构的542双擎DM(DM-p)。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当年的比亚迪作为混动技术的先驱者,需要一个响亮的招牌来打响名气。DM-p技术带来的542(5秒,四驱,双擎)强大性能比起节油,是更加直观而有力的宣传武器。
P3结构对燃油车型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视。虽然比亚迪一直以来都以混动技术领导者的形象出现,但直到最近两年新能源渗透率稳步提高之前,其主要销量营收还是来自于燃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