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几个历史文化名城,颇有些神奇仙气,比如豫北淇县。
古代的淇县,称朝歌,它是商朝后期的首都、周朝最大诸侯国卫国的首都,也是封神榜故事的发生地,屡见于《诗经》。林姓、卫姓、康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这里也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荆轲的故乡。
如今的淇县,百度时却必须带上前缀“鹤壁”二字,不然就很难查找到详细的介绍。从前威名赫赫的国都,沦落为现在的寂寂无名,朝歌声名不再,淇县变得不起眼,这名字改得比帝辛被称纣王还要窝囊。
虽说地名变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常见之事,是朝代变迁、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因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涉及到民众生活和社会交往,更涉及万千百姓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因此,很多地名的变更都不成功。
对于坊间盛传要撤县设区的淇县来说,朝歌时代的繁华和改名后的尴尬,让这个人口不足30万的小县,憋足了劲儿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或许每个淇县人,都希望能有一天,再叫朝歌。
张生丽|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当淇县还叫朝歌的时候
云梦山中都是神仙
▼
12岁那年,在爸爸的书柜里,我翻到一套《封神演义》,书中那些神仙百官、妖魔鬼怪,个个道高神奇、法力无边,读起来惊险有趣。
在我幼年想象里,封神榜的故事一定都发生在天上。
直到22岁那年参加工作后,去鹤壁找大学同学玩,她带我游览淇县云梦山,才知道3000多年前,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伐纣的那段历史,大多就发生在脚下这片土地上。
位于豫北鹤壁的淇县,以前叫朝(zhao)歌,是商朝的繁华首都,也是纣王末日狂欢、酒池肉林的奢靡乐园,“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摘星台
但据《水经注》记载“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乐也。”
当时我就挺纳闷,为何要将朝歌这个光彩照人、声威赫赫的名字,给改成灰头土脸、平淡无奇的淇县呢?
莫非因为这里是煌煌600年殷商的终结之地、灭亡之地、伤心之地?莫非把亡国之君帝辛改称带有蔑视之意的纣王还不够,还要把朝歌之名也覆灭陪葬,让它永世不得再繁弦急管、朝暮歌舞?
胡适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从小我们在教科书和《封神榜》里读到的纣王,和真实历史人物也存在着很大出入。
纣王原名帝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记载其“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里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民间帝辛像
他在位初期重视农桑、发展国力,打退东南夷入侵、讨伐徐夷,统一东南,把当时中国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浙、福建沿海一带,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晚期穷兵黩武、沉湎酒色、宠幸奸佞、残*忠良的纣王,激起了天怒人怨,远在陕西的表弟武王率诸侯讨伐,一直从西安打到朝歌,牧野大战纣王兵败,他换上镶满金银的宝玉衣裳,登鹿台自焚。
商朝社稷就此崩塌。但现存的古城垣依淇河、傍太行,里外三层,仍展示出《诗经》里“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的巍然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