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真正样子,王安石的真实面貌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4 00:40:01

熙宁六年,宋朝国库的窘境逐渐好转,北宋名将王韶在西北以气吞山河之势,连下熙州、河州、洮州、岷州等五州,并且攻入吐蕃,夺取两千里沃土,在河西走廊三面包围西夏。这是北宋开国以来,在军事上取得的最空前的大捷,也是北宋在开疆扩土方面,唯一全胜的战例。

接到捷报后,宋神宗不顾帝王仪表,在龙椅上站了起来,他哈哈大笑,接受群臣朝贺的完毕后,宋神宗把腰上的玉带解下来,亲手赐给王安石。在宋神宗看来,自己有生之年能建立如此功业,全赖王安石变法之功。

这时,不仅宋神宗踌躇满志,王安石也感觉到自己走到了人生的巅峰。他此时,才真正意识到,孟子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原来是那么美好。

三、水火不容,强极则辱

从王安石变法从开始的那一刻,顽固派对他的弹劾,从来就没停止过。

宋朝有一个独特的监察体系,史称台谏,即御史台谏院的合称。读过《宋史》的人都知道,“台谏”在北宋历史上,风头尽出,几乎每一件大事,这帮文人都要“参与”一下。

最先和王安石对垒的人,是御史中丞吕诲。*有句话,叫“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诲,正是“大事不糊涂”宰相吕端的孙子。吕诲出身高门,是个硬茬,因此多次在御史台和谏院任职。

王安石变法,吕诲十分不认同,《宋史·吕诲传》云:

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吕诲认为,王安石擅自改变朝廷体制,他列举王安石的十条罪状,说王安石有“动摇天下”之罪。最后一句“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把王安石说成了大奸臣。

王安石的真正样子,王安石的真实面貌(9)

吕诲带着御史们不断声讨,王安石称病不出,让宋神宗非常苦恼。

作为王安石来说,他不是要撂挑子,他是要看看宋神宗到底有没有决心把变法进行到底。

宋神宗想到一个“和稀泥”的办法,他对大家说:如果我因为支持王安石,贬了吕诲,我怕王安石内心不安。

言外之意:我也不贬谁了,大家都消停一些。

不曾想,吕诲等人变本加厉,弹劾的奏折如潮水涌来,王安石也忍无可忍,对宋神宗说:

“臣以身许国,陛下处之有义,臣何敢以形迹自嫌,苟为去就。”

言下之意,我一心为国,问心无愧,你贬吕诲,我不会内心不安。

宋神宗看双方都不妥协,最终决定,贬吕诲到河南。吕诲“为天下声讨王安石”,结果被贬,内心不甘,两年后郁郁而终。

吕诲临终前,司马光前来探望他,他“张目强视”,用最后的力气对司马光说:“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君实,是司马光的字,吕诲的意思是说:我虽然死了,你为了天下百姓,一定要阻止王安石!

司马光和王安石,曾经是非常好的朋友,虽然后来水火不容,但仍然敬重对手。

王安石的真正样子,王安石的真实面貌(10)

笔者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司马光的文章,对司马光本人,我佩服不已。我认为,司马光不是小人,他是君子,他和王安石之争,是政见不合,不是人格诋毁。

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因触动贵族的利益,因此失败,其实,这样说是有些片面的。比如说,司马光的反对,就非因为自己利益受损。我举个例子:

在王安石的变法中,“青苗法”占据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内容是,在百姓青黄不接的时候,由官府提供低息贷款给百姓,等百姓丰收后,再偿还给官府。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就相当于某银行给某企业提供贷款,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在北宋时期,司马光认为,这是朝廷乘人之危,公然收取百姓利益,和唯利是图的商人没什么区别。

王安石说:即使官府不放“低息贷款”给百姓,百姓也要借民间的高利贷,那样,百姓的日子会更苦。

司马光说:官府既然有余粮,为何不直接赈济百姓?

王安石说:我们国库空虚,我也想免费赈济百姓,但实力不允许!

司马光说:国库空虚,应该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也不能从百姓身上榨取利益。

王安石说:老兄,我这不是剥削百姓,我是在救他们的同时,也在救国,所谓利国利民。

上面的这些争论,是笔者自我发挥的,虽然和史*载略有出入,但能代表司马光和王安石到底在争论什么。

王安石的真正样子,王安石的真实面貌(11)

笔者认为,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没有错,王安石想要是“富国”,司马光想要的是“为民”,这两者本来没有冲突,但在北宋当时的窘境下,必须有一个优先的选择,王安石选择前者,司马光选择后者。

王安石是一个砥砺进取的“改革家”,司马光是个本本分分的“儒者”。

相比之下,王安石的想法更加超前,司马光却有些守旧。

宋朝是文治的天堂,更是儒家学说进一步禁锢思想的关键时期,那个社会,如司马光一样守旧的人太多了,所以,王安石太孤独。

除了青苗法,王安石还力推免役法,封建社会,赋、税、役三者分开,“役”指的是劳役,需要老百姓出力为国家干活(比如挖沟修渠等),之前,每当朝廷分派劳役,百姓都必须参与,王安石推出免役法后,把所有的劳役都折合成“免役钱”,大家有钱的,可以出钱不出力,没钱的,不仅可以出力,还能多干活赚钱养家。如此一来,不仅帮那些闲散的苦役找到一条挣钱的门路,还给国家创收,又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政策。

若干年后,司马光上台,废除新法,但很多人却建议保留免役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免役法的确是好法。

王安石变法,很多出发点都是好的,接下来,笔者要给大家说一下,法是好法,但人非好人。这里的“人”,不知指王安石本人,而是指那些执行者。

四、法是好法,人非好人

王安石若想顺利推行新法,就必须有人支持,因为朝堂上许多老臣都反对变法,所以,王安石不得不起用年轻人。这样,问题就来了。

这些年轻人,有的人是崇拜王安石,想和他一起兼济天下,但还有些人,则是想趁机拜到宰相门下,打着推行新法的名义,捞取油水。上文说了,王安石的思想太超前,他是孤独的,也就意味着,他麾下的这些人,要么不懂新法的真谛,要么就是投机者。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叫市易法,内容是朝廷出钱,把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回收,等市场上稍有短缺时,再卖出去。以避免大商贾对市场的控制。这一条,思想极其超前,同时,也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因为很多商贾的背后,都是贵族。

王安石把市易法交给吕嘉问来推行。关于吕嘉问,有个故事不得不提。

吕嘉问是宰相吕夷简的重孙,吕夷简在宋仁宗时期担任宰相约20年,吕家在朝堂上根深蒂固。吕夷简的儿子吕公绰、吕公弼、吕公著都是北宋重臣,吕嘉问便是吕公绰的孙子。

王安石的真正样子,王安石的真实面貌(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