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猴子的简单介绍,简单介绍猴子的特征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4 00:58:09

李重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人与猿猴的相感,是古代的一种文化传统。汉代造型艺术呈现过多种猿猴形象,或惹人莞尔或让人回味,更令人惊讶的是猴子这一汉文化中的寻常动物,竟也常见于北方草原文化、西南滇文化等中,被其他民族视作一种吉祥物。

在先秦秦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猴子有什么样的奇妙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圈的猴文化有过哪些精彩的碰撞?产生过哪些令人难忘的艺术品,又留下了怎样烙印在岁月波影深处的动人图像记忆?

汉代以前的猴文化

猿猴是汉文化十二生肖动物中的一员,向来被视作灵敏聪慧的象征。这一文化意识最早见于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日书》甲种中,它是最早较系统地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提到过“环”(音猨,即猿)。先秦文献如《山海经》《尔雅》《楚辞》《埤雅》等也记载过猿猴。

当然猿猴与人类缘起更早,其艺术造型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70年代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出土一批红陶动物,其中有一件陶猴,长6.5、宽2.4厘米。陶猴的两前肢捧一物举在胸前,两后肢分开、以类似箕踞的姿态坐在地上,呈现出早期艺术不拘于礼法的一派天然特色(图1)。

关于猴子的简单介绍,简单介绍猴子的特征(1)

图1 湖北邓家湾遗址出土陶猴

商周玉器、青铜器上也出现过猴子图像。据文焕然先生介绍,甲骨文中记载过猴。

可知汉代以前的文献和造型艺术对猿猴已经多有关注。既然前期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那么汉代的猿猴艺术又有哪些形式上的突破,其含义有哪些拓展呢?

猴形器物

汉代的猴形器物与战国时期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题材脱胎于战国时期。比如战国的铜猴艺术对汉代艺术有直接影响。

战国艺术突破商周艺术的抽象化,变得具象,虽然流传至今的仍然是贵族才能消费的精致艺术品,可它们已经开始沾染人气,其题材、造型不再遥在云端拒人千里,而与日常生活多了牵连、变得亲近。铜猴艺术亦如是。

战国时期在北方草原地区流行一种骑马青铜饰。有部分学者认为骑马者是人,是西周至战国晚期草原骑士的形象;但邢义田等学者则考证骑马者是猴子。如一件鄂尔多斯搜集的战国青铜带钩,一件钩身浮雕一匹正在奔腾的战马,马背上一勒着缰绳的骑马者侧身正面迎向观者;钩尾狭长(图2)。有研究称之作“胡人骑马形青铜带钩”,但细究骑马者的面部特征,则发现更近似于猿猴的特征:头呈圆形,大眼突吻,所以称之为“猴骑马形青铜带钩”可能更为合适。

关于猴子的简单介绍,简单介绍猴子的特征(2)

图2 鄂尔多斯猴骑马青铜带钩

猴骑马铜饰件流传久远,除了影响汉代,还一直延续到清代。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件南北朝猴骑马铜饰件,通高4.9、长4.7厘米(图3)。马静立,鬃毛丰厚而高扬,马尾根部略向上伸、尾毛下垂;马上骑坐的猴子形象特征明显,圆头、圆眼、突吻,背部弯弓,右前肢持着缰绳,左前肢托腮,后肢跨在马背上。

关于猴子的简单介绍,简单介绍猴子的特征(3)

图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南北朝猴骑马铜饰件(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带钩是一种系结束腰革带的饰品,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皮带扣。洛阳、曲阜鲁国故城皆出土战国时期的猴形铜带钩。

猴形图像还装饰着当时的灯具。出土于战国中山王厝墓、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一座十五连盏灯,充分展示了当时灯具的最高技艺水平(图4)。

关于猴子的简单介绍,简单介绍猴子的特征(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