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融出生于荊州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具体年份不详,可能在880年前。
崔道融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广博的见闻和学识。
崔道融在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县(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期间与司空图、方干等结为诗友,互相赠诗。
崔道融后来避地来闽,依附于閩王王审知,被征为右补闕,但未赴任而卒,卒年不详,可能在907年。
第一首《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形态、香气、神韵和寓意,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敬佩和怜惜之情。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这两句写梅花的外貌,用“数萼”表示梅花初绽的稀少,又用“含雪”形容梅花的洁白,给人一种冷清而高洁的感觉。
用“孤标”比喻梅花的孤傲,不与其他花争艳,又用“画本难”暗示梅花的神韵难以用画笔表现出来,显示了梅花的超凡脱俗。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这两句写梅花的气质,用“香中别有韵”表示梅花的香气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不同于其他花卉,又用“清极不知寒”形容梅花的清雅无暇,不畏冬天的寒冷,体现了梅花的高贵坚强。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这两句写诗人的感情,用“横笛和愁听”表示诗人听到笛声时心中感到愁苦,或许是因为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或人生遭遇,又或许是因为担心梅花的凋谢。
用“斜枝倚病看”形容诗人倚靠着梅枝观赏梅花,暗示诗人身体不佳或心灵创伤,与梅花相伴相怜。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两句写诗人对北风的请求,用“逆风如解意”表示诗人希望北风能够理解他对梅花的爱惜之情,不要无情地吹落梅花。
用“容易莫摧残”表示诗人恳求北风不要轻易地摧残梅花,让它多开一些时间。这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第二首《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即事》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一首绝句,写的是诗人在溪边村舍遇见的一件小事。诗人无意中发现有一只小船没有系好,被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一位小童正在玩耍,看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有客人来,急忙跑去打开柴门。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平淡疏野,没有华丽的修辞和夸张的想象,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这两句是写景,描绘了一幅春日水乡的图画。篱外谁家不系船,表示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小船没有拴好,随风飘荡。
这里用了一个疑问句,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春风吹入钓鱼湾,表示小船被春风吹动,漂进了钓鱼湾。这里用了拟人手法,把春风比作一个顽皮的孩子,把小船当作玩具。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亲切。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两句是写事,描绘了一位小童的反应。小童疑是有村客,表示玩耍的小童看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
上句表达了小童的好奇心和热情心。急向柴门去却关,表示小童急忙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下句表达了小童的礼貌和尊敬。柴门是用树枝编扎成的门,说明了乡村生活的简陋和贫困。
这首诗虽然只写了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反映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感悟,对乡村风俗的赞美和尊重。
诗人以平实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新而宁静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第三首《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滩》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一首绝句,写于他任永嘉县令期间。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这两句是说,奸臣伯嚭使吴国走向灭亡,却反而让西施承担这恶名。伯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太宰,他被越王勾践贿赂,放过了被俘的勾践,导致了吴国的覆亡。
西施是越国人,被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为美人计之用。诗人用“陷”字表明了西施是无辜的牺牲品,她并没有参与政治阴谋,只是被利用了。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这两句是写西施的故乡和心情。西施滩是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下临浣江的一处地方,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诗人借用春水急流的声音,暗喻西施的不平之鸣。
这里有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另一方面是西施悲惨的命运。
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下联紧扣主题,结构对称,语言简洁有力。诗人以一种同情和理解的态度,为西施正名,表达了对她的敬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