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
《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响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厌:满足;诈:欺骗。"兵不厌诈",指用兵打仗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也作"兵不厌权"。权:权宜,权变,因时因事而变。
东汉安帝时有由于官吏不法引起羌族对内地的侵扰,古都太守虞诩带了几千人马到甘肃境内去跟羌人作战。羌人得知消息要在半路上拦截,虞诩便停军不进,扬言要上奏请兵。羌人以为是真的就分兵到邻县去了。虞诩等羌兵散开立刻兼程进军,不分昼夜一天要走一百多里,并且下令每天要增加行军用的土灶数目。
有人问道从前孙膑行军打仗时每天捡灶,为什么你倒要增灶?兵法法上规定行军每天不过三十里,为的是要防意外。为什么你每天走这么多的路?虞诩说敌军人数多,我们人数少,走的慢了会被敌军追上,走的快每天又增加灶数,敌军必以为我们有了生力军就不敢追赶了。
虞诩又说从前孙膑减灶是见弱,我的增灶是示强,彼此情况不同对付的办法也就两样了。这一说大家才悟出了道理。当时虞诩的兵力不过三千人,而羌兵有一万多人。两军对阵时虞诩下令不许使用射得很远的强弩,只用射得很近的弱弓。羌军以为不足位,更加用力急攻。
虞诩等将军破禁再用强弩集中射击,无法不中,将军大受挫折便撤退了。虞诩又派出人马埋伏在羌军的退路上进行袭击,羌军果然大败。过后他想度地势修筑了一百八十座营垒,召集流亡阵计贫民,一郡从此安定。虞诩领兵打仗灵活机动,通拳答辩,不为前人兵法所束缚。兵不厌诈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AI造句:面对狡猾的对手们,只有灵活运用自身优势,懂得兵不厌诈,才有取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