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启:
长城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据说,宇航员站在月球上观望地球,用肉眼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类建筑就是万里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著名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讲的就是发生在秦始皇时期。
秦、汉、明三个封建王朝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古往今来,文人武士或慕名而来,或偶尔路过,创作了不计其数的诗词,抒发他们一睹万里长城雄伟风采后的感受。
李益: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这首《登长城》又题《塞下曲》。诗中的汉家,借指唐朝。上郡,即绥州,天宝元年改为上郡,治所在龙泉,今陕西绥德。
古长城,指东接上郡,位于今陕西靖边东北的秦长城。
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古代指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除了《登长城》外,李益所写与长城有关的诗还有《统汉烽下》:“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这首诗写当年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劳民伤财修建了万里长城。而今烽烟散去,塞外边疆空寂无声,让人倍感悲凉。
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汪遵,一作王遵,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即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宣州泾县人,初为小吏。
《长城》是汪遵写的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诗人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偶有所感,咋看长城如同铜墙铁壁牢不可破,但武治终究不如文治。
汪遵认为,再强大的军事武力,也远远不如仁义道德的精神力量。就连空前强盛烜赫一时的秦王朝,也不能和上古主修仁德的尧庭舜阶相提并论。
诗中蕃戎,指当时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
临洮,秦置县名,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当时毗邻国境,是长城防线上的军事重镇。
汪遵所写与长城有关的古诗词还有《杞梁墓》:“”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这首诗写无数男子被抓去修筑长城,活活累死,抛尸荒野,而他们的妻子都成了可怜的寡妇。
长城,可真是无数人的血肉之躯建成的啊!
陆游: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是创作诗数量最多的古代诗人,光现存诗词就达9000多首。
陆游这首《古意》,前两句叙事,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对仗工整;后两句抒情,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西汉与匈奴“和亲”,昭君出塞,至死也不曾回过故乡。昭君墓被当地人称为“青冢”,有很多处,应该多为衣冠冢,但反映当地人民对昭君的爱戴。
陆游创作的与长城有关的古诗词还有《古筑城曲》:“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
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屡求求长生不老仙方未能遂愿的秦始皇驾崩,遗诏扶苏治丧即位。“指鹿为马”的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18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陆游的《古筑城曲》,看似叙事,实则寓理,字字深沉,句句凝重。
思诗:
与长城有关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
从魏晋才女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里的“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到东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里的“饮马长城窟”;
从唐朝诗仙李白《北风行》里的“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还有他的《送张遥之寿阳幕府》里的“不假筑长城”,一直到明朝林氏三世五尚书之始林瀚《诫子弟》里的“长城万里今犹在”……
与万里长城有关的古诗词,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雄伟壮丽,连绵不绝,是我国古代诗坛上一道十分别致而又无比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