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杰出诗人,被誉为“诗鬼”,以其瑰丽奇幻、独树一帜的诗风在中唐诗坛独领风**。生于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省宜阳县),系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远祖虽贵胄,至李贺时家道已中落。他自幼聪颖,才情出众,诗歌创作早熟且独具个性,深受韩愈、皇甫湜等文坛巨擘赏识。
李贺短暂的一生饱受疾病与困厄困扰,但他执着于诗歌创作,留下了大量瑰丽奇异、意境深远的作品。他的诗作融合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与个人独特想象,语言瑰丽、意象奇特,情感深沉而激越,对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寓于其中,形成了鲜明的“鬼魅”风格。李贺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代表作品李贺的代表作品众多,其诗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尤以描绘梦境、揭示内心世界、讽刺时弊、咏史抒怀等方面见长。以下列举部分经典之作:
《雁门太守行》:此诗描绘边塞战争的壮烈场景,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名句,展现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与将士们的英勇精神。
《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的音乐效果,创造出一幅瑰丽奇幻的音乐画卷,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展现了李贺诗歌中特有的瑰奇意象与超凡想象力。
《梦天》:诗人借梦境飞升至月宫,俯瞰人间,抒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如“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等句,展现出宏大的时空观。
《金铜仙人辞汉歌》:通过对金铜仙人离开汉宫的悲凉描绘,寓言式地反映了唐朝国势衰微的现实,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深深忧虑,如“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等句,情感深沉而哀婉。
《致酒行》:诗人以饮酒为线索,抒发怀才不遇、渴望施展抱负的心情,如“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句,表达了对光明前景的希冀与对现实困境的挣扎。
出生与家世李贺出生于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省宜阳县)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其远祖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尽管出身宗室,但到李贺这一代,家族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显赫地位,生活较为清贫。父亲名为李晋肃,“晋”与“进”同音,导致李贺在科举仕途上遭遇“避讳”问题,影响了其仕途发展。
李贺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据说七岁时便能写诗,深受当时文坛名流如韩愈、皇甫湜等人的赏识。他虽早年即有诗名,但由于家世、健康状况以及科举上的挫折,其一生仕途颇为坎坷,仅曾任过奉礼郎这样较低的官职。在短暂的三十七年生命中,李贺始终坚持诗歌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唐代诗坛一颗璀璨而短暂的流星。
成长经历李贺出生于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省宜阳县),出身宗室,远祖为唐高祖李渊之叔父郑王李亮。
公元797年(约七岁)
显示出过人的文学天赋,开始尝试作诗,有“神童”之誉。
公元803年(约十三岁)
韩愈、皇甫湜等人闻其才名,特地前往探访,李贺当场作《高轩过》一诗,受到两位文坛巨擘的高度赞赏。
公元807年(约十七岁)
李贺继续潜心诗文创作,诗名渐起,作品开始流传于世。
公元81½年(约二十岁)
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遭到“家讳”之阻,未能顺利应试。
仕途经历公元813年(约二十三岁)
经过曲折,李贺终于得到机会入仕,被授予从九品上的奉礼郎之职,负责朝廷礼仪活动。
公元814年(约二十四岁)
在京任职期间,李贺结交了一批文人朋友,包括杜牧、张祜等,他们相互唱和,诗文往来频繁。
公元815年(约二十五岁)
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因病请假,离开长安,返回故乡福昌县养病。
公元816年(约二十七岁)
李贺因病重逝世,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诗歌生涯。逝世后,其诗作由友人整理成《李长吉歌诗》传世。
政治态度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此时唐朝国力逐渐衰落,内忧外患频仍。在他的诗歌中,尽管直接涉及政治议题的作品并不多,但仍然可以从一些作品中窥见其对当时社会现实与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如《金铜仙人辞汉歌》通过对金铜仙人离汉宫的悲凉描绘,寓言式地反映了唐朝国势的衰微,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深深忧虑。
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如《老夫采玉歌》通过对采玉老夫劳苦生活的刻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对统治者的剥削与社会不公进行了间接批判。
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李贺在许多诗作中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如《致酒行》中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既表达了对个人前程的迷茫,也寄寓了对社会公平、公正的期待。
综上所述,李贺的政治态度并未直接表现为对某一政治事件或政策的明确立场,而是更多地通过诗歌创作来抒发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的复杂情感,包括对国势衰颓的忧虑、对社会不公的揭示以及对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哀叹。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位敏感而深思的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心灵独白。
婚姻子嗣史料无记载。
他的朋友圈韩愈(768-824):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比李贺年长约20岁,对李贺的才华非常赏识。据《旧唐书·李贺传》记载,韩愈曾读到李贺的诗作后,惊叹其才情,称其为“光艳照人”。尽管两人年龄相差较大,但韩愈对李贺的提携与赞誉对李贺的声誉有一定提升作用,他们之间存在师友之谊。
皇甫湜(777-约835): 皇甫湜是中唐著名散文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重要成员。他与李贺年纪相仿,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好友。皇甫湜对李贺的诗才极为推崇,甚至在《李贺集序》中将其比作屈原。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皇甫湜对李贺的诗歌创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张籍(约767-约830): 张籍是与李贺同时代的诗人,与韩愈亦有交往。虽然直接记载他们友情的文献不多,但从张籍曾编选李贺诗集这一事实来看,他们之间应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欣赏。张籍对李贺诗歌的整理与传播,有助于后世了解和认识李贺的文学成就。
其他文人: 李贺还可能与其他一些同时代文人有过交往,但由于史料记载较少,具体名单和交往细节已无从考证。可以推测,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在当时的文人圈内应有一定的知名度,与一些同辈或前辈文人有过诗文唱和或交流。
个人成就诗歌创作: 李贺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尽管流传至今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其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他的诗作收录于《李长吉歌诗》(又称《昌谷集》),共计240余首。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奠定了李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坛影响: 李贺的诗歌创新了唐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鬼魅”风格和瑰丽奇幻的意象,开启了晚唐乃至宋词中“花间派”、“鬼仙派”的先声。李贺被誉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足见他在唐代诗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学贡献: 李贺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采用大量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融合个人独特想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瑰丽奇幻意境。在内容上,他关注社会现实、个人命运、宇宙哲理等多个层面,拓宽了诗歌的主题深度。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后世诗人如李商隐、温庭筠、苏轼、陆游等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创作风格李贺的创作风格独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瑰丽奇幻: 李贺善于运用瑰丽奇特的意象,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等,构建出超越现实、富有神话色彩的诗歌世界。
鬼魅幽深: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鬼魅”气息,如《秋来》、《天上谣》等,通过对死亡、梦境、鬼神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神秘、阴郁而深邃的艺术氛围,形成独特的“鬼魅”风格。
情感深沉: 李贺的诗作情感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都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如《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家国之痛,以及《致酒行》中的怀才不遇之悲,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语言独特: 李贺善于运用新奇、独特的词汇和句式,语言瑰丽而富于音乐性,如“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等,给人以强烈的听觉与视觉冲击。
艺术特点意象新颖: 李贺诗歌的意象往往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甲光”等,既具象又象征,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象征隐喻: 他的诗歌中广泛使用象征与隐喻手法,如《金铜仙人辞汉歌》中金铜仙人象征唐朝的衰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情感浓烈: 李贺诗歌情感饱满,无论是悲愤、哀愁、孤独还是幻想,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想象丰富: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现实与幻境、人间与仙界、生与死巧妙结合,创造出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语言瑰丽: 李贺诗歌语言华丽,善于运用色彩鲜明、音韵和谐的词语,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红袖添香夜读书”(《秋夕》)等。
文化贡献诗歌艺术革新: 李贺的诗歌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格律束缚,大胆创新,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他的诗作融合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特点,既有古风的自由奔放,又有律诗的精巧严谨,这种独特的艺术探索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意象美学贡献: 李贺以瑰丽奇幻、鬼魅幽深的意象构建了独特的诗歌世界,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库,对后世意象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诗歌意象往往富含象征意义,通过超现实的描绘揭示深层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内心世界,对后世诗人如何运用意象进行深度表达提供了范例。
情感表达深度: 李贺诗歌情感真挚且深沉,其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宇宙人生的哲思,均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这种对内在情感世界的深入挖掘和真实呈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诗歌中情感表达的深化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题材拓展: 李贺的诗歌不仅涉及传统的咏史抒怀、山水田园、边塞征战等题材,还大胆涉足梦境、鬼神、生死等较少触及的主题,拓宽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为后世诗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文学思想影响: 李贺的诗作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照,他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反映出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这些思想内容丰富了唐代文学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亦有所启发。
后世评价文学地位: 李贺被尊称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等并列为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动摇。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唐诗》,成为后世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评价: 后世学者及评论家对李贺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赞赏其诗歌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清代学者王士禛称其诗“如鬼如仙,不可捉摸”;近代学者闻一多认为李贺“是浪漫主义的最坚决的拥护者”。
学术研究: 李贺的诗歌及其创作理念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从文学史、诗学理论、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对其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李贺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唐代诗歌风貌及中国诗歌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后世诗人影响: 李贺的诗歌对后世诸多著名诗人产生了直接影响。如李商隐深受其影响,继承和发展了李贺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方式;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诗人则在其“鬼魅”风格和艳丽辞藻中找到了灵感;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李贺诗歌的影响。
作品介绍大全:
李贺的诗歌创作虽仅留存下来约240首,但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每一首作品都堪称佳构。以下是对李贺部分代表作品的简介:
《雁门太守行》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描绘了壮烈激昂的战场景象,展现了戍边将士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句,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被誉为古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梦天》 该诗以梦境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宇宙星辰的奇妙想象和对生命终极问题的哲思。诗中“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等句,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天上世界,充满神秘而冷寂的气氛,体现了李贺诗歌中常见的“鬼魅”风格。
《李凭箜篌引》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家李凭弹奏箜篌时产生的神奇效果,以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尽魅力。诗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运用通感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显示了李贺高超的艺术想象力。
《金铜仙人辞汉歌》 该诗借金铜仙人离开汉宫的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和对个体命运的无奈哀叹。诗中“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等句,既描绘了汉武帝陵墓的荒凉景象,又传达出对英雄迟暮、王朝兴衰的深刻思考。
《苏小小墓》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南齐名妓苏小小的追忆,抒发了诗人对红颜薄命、世事无常的悲悯之情。诗中“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等句,以凄美的意象刻画了苏小小生前死后的情境,流露出对个体生命的深切同情。
《浩歌》 作为李贺晚年的作品,此诗直抒胸臆,袒露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怨、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等句,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展示了其诗歌中深沉而激越的情感世界。
《致酒行》 该诗以饮酒为线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和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诗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在困顿中的自我激励与对未来希望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