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阅读《论持久战》的画
1938年10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中国军队歼灭了25万日军的战绩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这一阶段性的失利并没有磨损国内抗战胜利的信心,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与之相反,日本军方看到《论持久战》之后惊慌不已,冈村宁次针对性地提出了“囚笼政策”,企图通过把抗日根据地分割成不能相连的小块地区,再逐一进行消灭。对此,我党在敌后发起了反日军“扫荡”的百团大战,和正面战场上的国军配合,让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又振奋起来。
1942年,日军已经深陷战争泥沼不可自拔,即使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狠挫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日军在中国战场依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被军国主义迷昏头的日军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反而在中国收买大量伪军,以华制华,同时抽出兵力参加与美军的作战。
崇仁亲王三笠宫在1943年1月被派到中国执行这项政策,同时对中日作战情况进行考察。伪装成普通军官的三笠宫在前线看到了与日本国内大幅报道的“大东亚共荣”完全不同的局面,他只见到了日军*害百姓、奸淫妇女、焚烧抢掠的暴行。
日本皇室:裕仁、崇仁、宣仁、雍仁
一位随行的日本军官还得意洋洋地向三笠宫炫耀日军用活人做靶子训练新兵的手段,南京大屠*一案的认知更让三笠宫触目惊心。他对于日本军队“帮助亚洲落后民族实现崛起”的“正义”行为产生了怀疑,内心的信念快速崩塌。
随着考察的深入,三笠宫还接触到了一本叫做《论持久战》的书。三笠宫震惊地发现当前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形势就跟这本5年前出版的书所描述的一模一样,战争的发展规律神奇的契合了历史的预测。
三笠宫彻底丧失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斗志,就算*的《论持久战》把中国方面的应对策略和双方的优劣都写的明明白白,三笠宫也清楚地知道,就算日军从五年前开始防范,也根本无从破解,中日战争发展下去无非是现实把*的沙盘预言重演一遍罢了。
1944年,三笠宫根据自己在前线的考察资料写成了《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一文,对日军侵华战况进行如实描述,反思了日本侵华战争的错误决定,把南京大屠*和“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公之于众,宣称日本军队无法与中共军队对阵。这一文书报道之后使日本国内一片哗然,美国的媒体也争相报道此事。
日本政府不得不把三笠宫的文章和《论持久战》一起封禁起来,不让三笠宫的反战思想继续蔓延下去。但三笠宫的想法并不止步于一篇文书,文的不行他就用武的。在爱国者三笠宫心中,只要*掉东条英机这个鼓吹战争份子,自己就能成为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把日本军队撤回国内,从而阻止日本灭亡的危机。
日本《同盟画报》对三笠宫的报道
1944年,三笠宫一手策划了刺*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的“津野田事件”。为了能够彻底消灭东条英机和他身边鼓吹侵略的军国主义者,及时挽救日本亡国的步伐,三笠宫甚至在刺*中用了氢氰酸毒气弹。而暗*行动的参与者之一,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可惜三笠宫的计划并不周密,东条英机不仅没死,还跑到了日本皇宫请求天皇捉拿罪犯。案件一路抽丝剥茧,矛头赫然指向了天皇的亲弟弟——崇仁亲王。东条英机不肯善罢甘休,却不能拿皇室人员如何,天皇只能把越来越反战的三笠宫软禁起来,他的所有言论和著作也被禁止发表。
希特勒、东条英机
虽然三笠宫没能成功拯救日本,但他的反战和反思步伐并未停止。战后的几十年中,他一直坚定地站在军国主义和右翼份子的对立面,致力于让日本政府承认自己在侵华战争中的错误并道歉。
1998年,我国*受邀访问日本,82岁的三笠宫在国宴上向中国表示:我的良知现在仍然令我很伤痛,我想向中国人民道歉。
抗日战争结束之前,日本高层坚决反战的军政人员只有一个三笠宫。战后,他的队伍中却多了一个名叫远藤三郎的陆军中将。
远藤三郎曾经担任日军第三飞行团团长,对重庆的蒋介石进行轰炸,企图一举摧毁中国抗战的指挥部。最终得出“轰炸无用”的结论,认为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日军的炮弹。1941年的宜昌战役中,远藤三郎只身驾驶飞机前往宜昌救援,而且奇迹般地搬来了救兵,让日军从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势中保住了宜昌。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远藤三郎依然是一个狂热的好战份子,拒不承认日本的失败,甚至大放厥词:“即使放下武器,赤裸裸的日本也不用惧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1947年在巢鸭监狱被改造的一年,远藤三郎依然不肯承认日本输给了中国的事实。
后来他看了*《论持久战》一书,“觉悟于一夜之间”,从战争罪犯转变成了中日友好份子。远藤三郎还把自己的日记《日中十五年战争和我》等公开出版,揭露了731部队的石井四郎拿活人做实验的罪行,被日本的右翼骂为“国贼”和“赤色将军”,他的昔日同僚也不肯与他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