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 瑞
曾有人问我:好散文的标准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八个字: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今读韩有义的散文集《秋色无限》,这八个字又现脑海。
散文区别其它文体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作者在场性”。无论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必须亲临现场。即使人不在现场,其心灵也必然在场。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因此,散文叙事抒情的真与假,不仅是文章的品质所在,也是作者品性及感知和认知的所在。虚构散文则是作者精神临场所成。好散文是作者的写真照!
《秋色无限》虽然分春夏秋冬四辑,其实只有两部分:作者感知的抒写、认知的表达。作者对情感的描述如《家乡的莜麦》《莜麦情结》,是对乡情的回忆。儿时的快乐之情掩盖了生活的艰苦;《招魂》《疗伤》中对亲情的描写,让人在平淡的现实中找到了温暖。《牵手》中作者写到:“唐山大地震那夜,我喝多了酒,睡得很沉,地震时,化德县城关镇震感强烈。她被震醒了……她使劲地推我,搡我,我还是没醒,她没办法就躺在我身边,一动不动。第二天,我知道昨晚地震了,问她知道不,她说知道,‘那你咋不叫醒我?’‘我推你,你不醒,我就睡了’‘那要砸死怎么办?’‘要死一块儿死!’听了这话,在哭笑不得之际,也特感动:她是我同生共死的伴侣啊……”平凡的生活、简单的结婚却蕴藏着如此伟大的爱情,至情至性的真实跃然纸上,令影视中煽情的爱情黯然失色。
作者对情感的描述粗而不俗,细而不腻。即无愤青那种无理性的冲动,又无围观者冷血的麻木,张驰有度中显示出成熟的有良知的情感流露。
散文中作者的情感如同一条小溪贯穿于叙事始终,无论是《鼠口夺粮》的儿时记忆,还是《小湖泊大景观》的自然与人关系的叙述……基于良知的情感时时发出悦耳的叮咚声,泛起诱人的涟漪。作者感知和认知往往结伴而行于散文中,赋予叙事和抒情丰富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情趣,这是作者成熟的标志,是现代观念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在表达对社会、对世界认知的散文中,则表现出作者和其作品的中国特点。散文《坐公交》就是一篇颇有戏剧色彩的作品:“一次,车上十分拥挤。两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蹒跚上车……气喘吁吁地站到两个年轻人跟前……两位年轻人没有任何表示,一个戴着耳机眯着眼,另一个则闭着眼。这时车上的喇叭响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给有需要的老人让座……’这样的广播每隔一段时间播放一遍……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集中到这两个人的脸上,这是怎样的两副特写面孔啊,五官还算端正,看上去一脸疲惫。我当时心里默祷:‘年轻人还是醒醒吧,睁开眼,起个身,给两位老人让个座吧……’车到站了,两个年轻人下车了,自然引起人们一片指责。且慢!这时一位老人说,我们的座位正是那两个年轻人主动让出来的。一个小学生举手说,我们的座位也是他们让的,他俩站了一路,刚刚有空位坐下来,就……车上的人都不言语了,大家陷入了沉思。”
作者真实细致地描述了他记忆中的这个戏剧性的场景,以及众乘客面对两个年轻人的态度。我们生活在一个现象社会中,感官接触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成为感知,进而注入理性的自觉而形成认知,赋予现象本质的意义。所以坐公交这一社会现象的选择和描述,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方式和态度——成熟的带有儒家中庸之道意味的中国特色的认知。任何现象皆有善恶两个指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片面的、幼稚的、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这篇文章让人们认识到,既要看到当下年轻人不足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与时俱进日益健康成长的一面,才能正确认识他们,才能对社会、对世界有全面的认知。
《老树的诉说》是一篇聚集作者文学叙述特点、体现作者艺术品格和人格魅力的优秀作品。该文采取寓言的方式,通过一株老树发自肺腑的诉说,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老树对作者曾将它作为女神敬赞表示了感谢,也痛心疾首地以自己悲惨的遭遇控诉了人类的贪婪和对自然的破坏,发人深省。大自然涵汇万物,风云雷电、阳光空气、山水草木……我们离不开自然,阳光、空气、水这些看来最不值钱的东西,一旦离开了,我们就无法生存。可有时人类在贪得无厌的物欲驱使下,不管不顾,为所欲为,滥挖疯釆……老树的遭遇令人悲愤。这是一篇至情至性、形式独特、引人深思的优秀散文。读过这篇散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情怀有追求的作家勇敢的担当。
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关键在一个真上!文学的真实并非历史、现实生活的真实,它是作者体验自我的真实。客观存在只有在作者感觉到并认识了才有意义。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感觉、认识,所以事物才有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
散文集《秋色无限》是一部表达作者真实体验的作品集,因其真实才具备了善与美的品格。(耿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