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水平十分落后,造成传递信息的成本费用昂贵。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该如何传递信息呢?
古代最初的联络通信都是为皇权服务的,一般用来传递政令军情的。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信鸽传书的画面,这是利用了信鸽识别巢穴的能力。不过信鸽传书这种方式不确定性太大,也不利于信息保密。因此更多的是人为传信,古代的驿站由此而生。
驿站诞生的是早,不过和普通人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古代有钱人家传递信息,一般会派遣自己家的仆从专门跑一趟。
不过普通人中,更多的是穷人,他们经济条件不允许专门派人传递信息。
他们更多的选择是委托一些顺路的商贩、亲戚朋友、邻居来捎带信物。
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很明显,毕竟不是自己的事,谁又能正真的上心呢?
东晋有位叫殷洪乔的官员,他去南昌任太守时,委托他捎带的书信有一百多封。他当面答应委托人,结果半道上把信都扔进江水里了。
所以说,遇到紧急的事,这种传递方式极为不便利。
直到永乐年间,宁波帮商人发现这一商机,创建了民信局。它与如今的快递行业极为相似,业务涵盖信件、物品等。
民信局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等到清朝中晚时期,民信局行业已经成熟。全国大小民信局有数千家之多,范围之广,遍布全国,甚至周边国家也有身影。
不同的民信局之间也会合作,行成了严密广泛的民间通信网,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直到近代,民信局逐渐被邮局取代。民国十九年,政府宣布废除了这个行业,民信局在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