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构成:精、气、神。西汉《淮南鸿烈》曰: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何谓精?精(肉身)为舍,是形的层面,是人体的房子,是三维中的皮肉筋骨,起承载的作用。人体细胞等出现异常只是病的表面症状。这就像电脑显示器,不通电,只是个空壳。
何谓气?气是经络里的能量,是从“神”到“形”的通道,起运行气血的作用。
常人讲:“人活一口气——有气叫生命体,没气叫尸体”;“气聚则生、气强则健、气弱则病、气绝身亡。”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此可知:除了气,人的生死还由经络来决定。人体共有12条经脉、365条络脉、72000条气脉,经络是气(能量)的通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俗话说:“人体经络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寒了生病,热了生疮。”倘若一个人气不足,风寒湿邪就会“乘虚而入”进入身体,进而堵塞经络,让身体功能逐渐衰竭,而若一个人能量足,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由此可知:气(能量)不足、经络不通是病的形成环境。气的强弱,是受神(精气神的“神”)来支配,神全,才能气足。
何谓神?神即是心,称心神。心为灵叫心灵。灵为魂叫灵魂。一切活动都是神(精气神的“神”)来主宰,“神”是生命真正的主人。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心静,神清;心明,眼亮。
神由三魂七魄和意识灵魂组成。
三魂包括天魂、元魂、生魂;七魄包括天冲魄、灵慧魄、气魄、力魄、中枢魄、精魄、英魄。
《黄帝内经》歧伯曰:血气己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由此可明,人不仅仅是肉眼仪器所能见的皮骨筋肉、毛发指齿、五脏六腑等,还有肉眼仪器所不能见的经络、思想意志、魂魄等。中国早在医学典籍中也曾详细记载魂魄与人体生命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节: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毋庸置疑,人,除了有看得见的皮骨筋肉等构成外,还有看不见的三魂七魄等存在。重新、客观、全面认识我们的人体才是“拥有健康”的开始!
破“疾病”,揭真相。那什么是病呢?
葛洪《抱朴子》曰: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亡。由此得知:失魂落魄就是病,魂魄具足人健康。
正如《上清洞真品》所说:“神(精气神的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所以神不灵,则气不武,身则衰、则腐、乃至亡,这就是人体生病的过程。
人体的三魂七魄如同守卫,护卫着我们人体的生命系统正常运行,是抵御外邪进入身体的屏障,《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人虚即神游失守卫,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
每个魂魄都对应掌管着人体不同的生理机能,都有具体的形状、位置。不同的魂魄分离将会出现相对应的病症。
当“魂飞魄散、魂不守舍、失魂落魄”时,古人是有应对之策的,如葛洪《抱朴子》曰: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礼典有招呼之义,此之为物至近者也。然与人俱生,至乎终身,莫或有自闻见之者也。岂可遂以不闻见之,又云无之乎?意思是说:当人部分魂魄离去,术士就用捕招它的‘拘录法;当魂魄全部离去,〈仪礼〉中记有‘招魂法’。这些是万物中最贴近人的事了。然而魂魄与人俱生,一直到死,没有人说自己能看见、听到过啊!然而,怎么能以没听见、没看见,就说自己没有魂魄呢?
西医讲精,属物质层面,是无神(精气神的神)、无气主义;
中医讲气,系连接层面;可叹的是:现代被西医化了的中医也是无神(精气神的神)论者!
这就是令人窘迫的地方:当代传统文化之祖国医学出现了断层——中国中医学院派丢掉了“神”的章节,不知魂魄,何谈中医?
首都医科大学2004年12月第6期文刊【摘要】中指出:
“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缺乏关于神魂魄理论的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涉嫌唯心论,从教材中彻底删除,至今未能恢复,致使许多青年中医不知神魂魄为何物,或对其存在很大误解。神魂魄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瑰宝之一,是科学理论,值得认真发掘整理,应该在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恢复其相关内容。”
因此,为“中医”招魂势在必行!
当人体虚弱时,能量不足固摄不住魂魄,从而离开人体。气的运行由神来决定,当魂魄不在体时,即魂不守舍、神魂颠倒、失魂落魄不能主宰气了,气运行的就会变慢,此时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即邪鬼外干,暗物质,暗能量便进入身体,堵塞经络,经络里因有暗物质,变得沉重,血流缓慢,长时间气不足、血不通,甚至有大面积淤堵。毒素增加,不能正常代谢,日积月累,毒素越来越多,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下降,自我调节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腐烂,最后形成疾病。由此可见,招全魂魄人则健。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里有段文字,对于生命的真相和疾病的原理,以及与德的关系,揭示得极其深刻和透彻,对医者和患者都具有极大教益。为使现代人能直接读懂这一段,我们用白话文进行释读:
黄帝问:患者的形体活动功能丧失,卧床不起,血液流量锐减,运行缓慢,而治疗却不见功效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人体内精气神三宝中的神,拒绝执行管理命体功能的职责所造成。
黄帝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出现体内的神(精气神的神)拒绝执行管理命体功能的职责所造成。
黄帝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出现体内的神(精气神的神)拒绝执行管理职责呢?
岐伯回答说:针石等各种医治的方法,都是符合于大道自然规律的,它们的运用是否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还需要使用者和受用者内在的尊道贵德品格与能量作为受体,同频配合。现在人不能主动提升自己的精气神以符合“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品质要求,造成内在的品格低劣,能量匮乏,不能与符合道性规律的医治方法相应、同频共振,所以疾病难以治愈。
而当疾病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体内的“精”坏质损,“神”所需要的房舍破败、脏臭不可居住和进行工作,神也就必然离体弃形而去。“精”坏“神”离后,人体的荣气和卫气必然迅速散逸消失,而不可能再重新收聚运行。在这种情形下,各种医治手段也就全无效验。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因为人们离道失德,丧失道德的信念,自私贪婪,嗜欲无穷,内乱、内耗精气神,五阴生发无穷的五情志活动而自伐精气神。荣气不能营和于五藏六腑三焦,卫气的层级保护消失,内邪蔓延滋生于深层,外邪长驱直入体表。在体内各系统中主持工作的神,这些体元失去居住和工作的最起码环境,纷纷离开各自的工作环境,所以疾病无法治愈。
德全者无病。真正健康的人应如《周易》文言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曰: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自古有言——“仁者寿”以及“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之说。其根本在于治心,使人的道德思想水平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心性变好,自然身康体健、福寿康宁。
懂得了人体结构(精、气、神),知悉了病的来由(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亡),我们还需了解一些概念——
精分皮、肉、骨、血等;
气分阴阳、营卫、先后;
神分三魂和七魄;
能量有正能量,负能量;
补有四种:药补、食补、气补、神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光)补。
医分三品:上医、中医、下医。上医也称圣医,指天人合一者,用道(本源的智慧)治病;中医用法治病;下医用术治病。
医有四境:道、法、术、器。
道是天道,本源;法是人定的,就是说你该怎么跟着“天道”去做,如祝由十三科等。“法”也有善恶之分。顺应天道的“法”就是善法,违背天道的“法就是恶法;术是指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如望闻问切;器是指有型的物质或是有形的工具,如针灸、拔罐等等。
常言道:上医治未病。治未病不是指防患于未然,不是将得病的可能消于无形。而是通过正心、修身,修复并开发人类退化了的潜能(人之所以退化,是因为德降道滑、降本流末丧失了先天本有的功能,因此,只能看到三维空间的外相,看不到三维以外的真相),使之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后,突破三维,通过天眼观宇宙多维空间,查找疾病背后的真相,进而破译健康密码。
既为上医,必有其过人之处。上医重道,时时刻刻站在道的立场去为人处世,始终秉持济世度人之念,无私无欲,因为重道,所以合道!当他的心与道相合,此时的他已接通了道的能量,也就是本源的能量,成就自然无可限量!因为天人合一,故而具有无上的仁爱、无量的智慧、无限的胸怀、无尽的能量!因此,自然无病不治,无所不知,不仅可医人,还可医国、医天!
自古有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惩罚人用灾,地惩罚人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