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同事友情诗,描写同事之间情谊的诗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30 08:25:06

【摘要】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友情诗宛如熠熠生辉的珍珠,传递着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古代友情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古人之间淳朴而动人的情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境界开阔,一扫离别之悲,表现出友情不受时空限制的豁达,给人以鼓舞与慰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生动的比喻将无形的情谊具象化,凸显出朋友间的深情厚意,令人印象深刻。这些诗作不仅仅是对友情的描绘,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人的内心世界。它们有的在送别之际抒发依依不舍,有的在重逢之时欢庆喜悦,有的在思念之时倾诉牵挂。诗人们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让友情的温度透过千年岁月依然温暖人心。古代友情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强调了真诚、信任、互助在友情中的重要性。它们激励着后人珍惜身边的友情,传承那份珍贵的人际真情。阅读古代友情诗,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份真挚纯粹的友情,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情感的博大精深。

赞美同事友情诗,描写同事之间情谊的诗句(1)


在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而古代友情诗,更是其中动人心弦的华章,以其真挚深沉的情感、优美典雅的语言,传颂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心灵画卷。

友情,作为人类情感中一种纯真而美好的存在,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们吟咏的主题。古代文人以其敏锐的心灵感知和卓越的才华,将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融入诗歌之中,铸就了诸多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当我们翻开泛黄的诗卷,仿佛能听到那穿越千年的深情呼唤,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心心相印的温暖。

在古代友情诗中,我们能看到友情的多元形态。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豁达,王勃以开阔的胸襟消解了空间距离带来的阻隔,让真挚的友情超越了千山万水;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激昂鼓励,高适给予友人以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展现了友情的积极力量;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浓厚感激,李白用生动的比喻道出了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无尽赞美。

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朋友之间相聚时的欢乐与温馨,更有别离时的不舍与思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在饯别友人之际,以酒寄情,将那浓浓的牵挂和祝福融入这一饮之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则借浮云、落日的意象,烘托出离别的黯然神伤。正是这些或豪放、或婉约、或深沉、或明快的表达,使得友情在诗歌中得以永恒,触动着后人的心弦。

古代友情诗还常常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时代背景相融合,反映出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在动荡的乱世,友情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在繁华的盛世,友情则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例如,在安史之乱的烽火中,杜甫写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饱经沧桑的重逢,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又如,在盛唐的气象中,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展现了友人之间匆匆相遇,却以简洁话语传递深切思念的情景。

古代友情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力量。它教会我们珍惜身边的朋友,理解宽容他人,以真心换真心;它让我们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友情是那盏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是那股温暖心灵的春风。当我们沉浸在这些优美的诗句中,仿佛能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领悟友情的真谛。

走进古代友情诗的世界,犹如漫步在一片芬芳四溢的花园,每一朵花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又似徜徉在一首悠扬动听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友情的旋律。让我们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欣赏、去品味这些不朽的诗篇,从中汲取友情的滋养,让这份美好的情感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绽放。

赞美同事友情诗,描写同事之间情谊的诗句(2)


第一节 友情的特征、分类和文化内涵

友情,如同璀璨星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如同温暖春日里轻柔的微风,抚慰我们心灵的疲惫;如同静谧秋夜里皎洁的月光,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黑夜。它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而珍贵的情感纽带,具有多样的特征、不同的分类,并在各种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友情的特征首先表现在真诚与信任。真正的友情建立在相互坦诚、毫无保留的基础上。朋友之间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不虚伪、不做作。同时,信任也是友情的基石,彼此相信对方的品质和承诺,放心地将自己的秘密、困惑和弱点与对方分享,而不用担心被背叛或嘲笑。正如古人云: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只要心意相通,真诚信任,距离和差异都不会成为阻碍友情的因素。

其次,友情具有相互理解和包容的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习惯和偏好,朋友之间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处境和选择,尊重彼此的个性和差异。在遇到分歧和矛盾时,不是急于指责和争吵,而是以包容的心态寻求和解,共同解决问题。这种理解和包容使得友情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考验的洗礼,愈发深厚和坚固。

再者,友情是无私奉献和支持的。真正的朋友会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为对方着想。无论是在喜悦的时刻共同分享快乐,还是在困难的时刻给予鼓励和支持,友情都展现出了无私的力量。正如歌德所说:

“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通过实际行动的奉献和支持,友情得以不断延续和深化。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友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有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形成的友情,例如书友、球友、驴友等。大家因为对同一事物的热爱而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切磋,分享其中的乐趣和心得。这种友情充满活力和激情,能够让人在追求兴趣的道路上感到不再孤单。

还有基于同窗之谊发展的友情。在学校的时光里,同学们一起学习、成长,共同经历青涩的岁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友情往往伴随着纯真和美好,是人生中宝贵的回忆。即使毕业后各奔东西,那份同窗之情依然会在心底珍藏。此外,亦有患难之交。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境时,那些始终陪伴在身边、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朋友,便是患难之交。这种友情经过风雨的锤炼,更加坚不可摧,让人懂得珍惜和感恩。

不同的文化对于友情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和诠释,从而赋予了友情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感。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和追求。孔夫子也曾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表达了对朋友来访的喜悦之情。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还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歌颂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描绘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友情意味着忠诚、义气和患难与共,朋友之间讲究的是“一诺千金”和“两肋插刀”。

在西方文化中,友情同样备受重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友情分为三种:基于利益的友情、基于快乐的友情和基于美德的友情。他认为基于美德的友情才是最完美、最持久的。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关于友情的经典描写,如《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罗恩和赫敏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展现了勇敢、信任和团结的力量。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但并不妨碍他们对友情的珍视,朋友之间相互尊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予彼此支持和鼓励。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友情都被视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欢乐、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孤独。它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善良和有爱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友情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真诚与信任中建立起来的友情,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在相互理解和包容中发展的友情,让我们学会了宽容和尊重;在无私奉献和支持中巩固的友情,让我们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让友情之花永远绽放,散发出迷人的芬芳,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精彩和意义。愿我们都能拥有真挚的朋友,在友情的陪伴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赞美同事友情诗,描写同事之间情谊的诗句(3)


第二节 友情诗的种类和特点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友情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它们以真挚的情感、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友情诗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送别赠别诗、思念怀人诗和相聚同游诗等。

送别赠别诗是友情诗中颇为常见的一类。古人交通不便,分别之后再相见往往十分艰难,因此送别之际,诗人往往感慨万千,以诗抒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通过描绘清新的景色,渲染出离别的氛围,最后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饱含深情的举动,表达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和牵挂。又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夸张的手法,将友人的深情比作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汪伦深切的感激与留恋。这类送别赠别诗往往通过描绘分别的场景、表达不舍的情感,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思念怀人诗则是在分别之后,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诗人以豪迈的胸襟,抒发与友人即使远隔天涯,也心意相通的情感,缓解了离别的忧伤,表现了友情的超时空力量。而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中“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则充满了对友人命运的担忧和牵挂,梦中相见更显思念之深。这一类诗以深情的笔触、细腻的刻画,将对友人的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聚同游诗则记录了朋友间欢聚一堂、共同游玩的快乐时光。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宾主间的愉快交谈,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朋友相聚的温馨与欢乐。这类诗歌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古代友情诗具有多种显著的特点。

首先,情感真挚深沉是古代友情诗的核心特点。诗人对待友情的态度是诚恳而热烈的,无论是分别时的痛哭流涕,还是相聚时的欢声笑语,都发自肺腑,毫无做作之感。他们用真心去感受友情,用诗歌去记录友情,使这些诗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其次,古代友情诗善用比兴、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诗人常借助自然景物来烘托情感,如杨柳寓意离别,明月寄托相思。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晓风、残月等凄清之景衬托离别的哀愁。再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通过黄叶树在雨中凋零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身的孤独寂寞。

再者,古代友情诗语言优美、简洁而富有韵味。诗人往往运用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有些诗作还注重韵律和对仗,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古代友情诗还具有传承性和普遍性。从《诗经》中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唐代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再到宋代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友情诗的主题在不同朝代的诗人笔下不断延续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对真挚友情的共同向往和追求。

古代友情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人情风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那份真挚纯粹的友情,也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重新审视和珍视身边的友情。让我们在古诗的海洋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朋友,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友情篇章。总之,古代友情诗以其丰富的种类、鲜明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是人类情感的瑰宝,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追求真挚的友谊,感受生命中的温暖与美好。

赞美同事友情诗,描写同事之间情谊的诗句(4)


第三节 友情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诗歌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诉说着生活的百态。在众多的诗歌主题中,友情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它见证了古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探寻古代友情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就如同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友情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这部古老的典籍中,已经有了对于友情的质朴描绘。《诗经•小雅•鹿鸣》有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通过描绘宴请宾客的欢乐场景,展现出主人对朋友的热情与珍视。虽然此时对于友情的表达较为简洁和含蓄,但已奠定了友情诗的基础,开启了这一诗歌主题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子百家争鸣。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活跃,情感更为丰富,对于友情的表达也更加深刻。屈原的《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既感叹了别离之苦,又抒发了新交之喜,将友情中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时期,友情还常常与君臣之义、家国情怀相互交织。例如《离*》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此句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诗人与志同道合之人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情谊亦蕴含其中。

到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格局促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友情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乐府民歌中的《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用朴素的语言,通过书信传递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朋友之间的牵挂与思念。此时的友情诗,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逐渐成熟,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与文化多元并存,文人墨客对于友情的思考和感悟更加深入。以“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在诗文中常常抒发对朋友的真挚情谊。例如,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以悲愤的笔触描写了与兄弟好友分别时的痛苦和不舍,情感真挚深沉。这一时期,由于玄学和佛教的影响,友情诗中也开始融入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友情的表达更加富有内涵和层次感。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友情诗也呈现出繁花似锦的繁荣景象。初唐时期,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豁达豪迈,一扫别离诗的哀伤之气,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友情观。盛唐时期,诗人辈出,佳作如云。李白的友情诗以其奔放洒脱的风格独树一帜,例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生动的比喻将友情的深厚表现得夸张而又动人。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豪迈的语气鼓励朋友勇往直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在淡淡的伤怀中蕴含着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这些诗作风格各异,但都真挚感人,将友情的美好与珍贵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唐时期,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深厚友情为人所称道。他们相互酬唱的诗作,如白居易的《梦微之》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以梦为媒介,倾诉着彼此的思念,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境界。晚唐时期,社会衰落,诗人们的友情诗往往带有一种世事沧桑的感慨。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凄凉的氛围中蕴含着对重逢的期待。

宋朝时期,词的兴起为友情的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细节描写,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表现得极为细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明月为寄托,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美好祝愿,境界开阔,情韵悠长。

元明清时期,尽管诗歌的主流地位逐渐被小说和戏曲所取代,但友情诗依然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元曲中的友情表达更为直白和通俗,如关汉卿的《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前程万里’!”

明清时期,诗歌的风格多样,既有复古的倾向,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陈子龙的《秋日杂感》中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在感慨个人身世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总的来说,古代友情诗从起源时的质朴纯真,到发展过程中的丰富多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也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视友情、珍视情谊的传统美德。这些优美的诗作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品味古人真挚友谊的同时,也能汲取温暖和力量,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

赞美同事友情诗,描写同事之间情谊的诗句(5)


第四节 友情诗的常见意境、主题和思想感情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友情诗如同闪耀着温暖光芒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魅力映照出古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情谊。通过对古代友情诗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常见的意象、意境,深入探究其所蕴含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常见意象

1. 明月:明月常常成为友情诗中寄托思念的象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将自己对友人的牵挂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带着这份深情陪伴友人到达遥远的地方。明月的清辉洒遍大地,不受时空限制,无论相隔多远,都能照耀着彼此,恰如朋友间的情谊,虽远犹近。

2. 酒:酒是友情诗中用以助兴和倾诉衷肠的常见意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以酒送别友人,这杯酒中饱含着浓浓的不舍和祝福,喝下这杯酒,千言万语都在其中。饮酒之时,朋友们能够放松心情,坦诚相待,畅所欲言,酒成为了友谊升华的催化剂。

3. 杨柳:杨柳依依,长亭送别,“柳”与“留”谐音,蕴含着挽留之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王维的笔下,清新的杨柳增添了离别的愁绪。亲朋好友即将远行,折柳相送,希望友人留下,但又知晓留不住,这依依杨柳便成了不舍心情的具象表达。

4. 书信: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传递友情的重要纽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此句写的是家书,但同样可以反映出书信在联络感情方面的珍贵。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穿越千山万水,维系着朋友间的牵挂和思念。

5. 大雁:大雁南飞北归,象征着传书递信。“衡阳雁去无留意”,友人远去,只能期盼大雁能捎去自己的问候与关怀。因大雁长途迁徙,守信而归,故而也被视为友情的信使和坚贞的象征。

二、意境营造

1. 悠远辽阔:古代友情诗中,常通过描绘广阔的天地来营造出一种悠远辽阔的意境。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孤帆渐行渐远,消失在碧空尽头,只剩下滚滚长江水向着天边流淌。这种意境烘托出诗人对友人前路茫茫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绵长深厚的感叹。

2. 凄凉感伤:分别总是令人伤感,友情诗也常营造出凄凉感伤的意境。“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漂泊不定的浮云如同游子的心情,缓缓西沉的落日仿佛老朋友惜别之情,在这样的情境中,离别的愁绪愈发浓烈,令人心生悲戚。

3. 清新明快:也有一些友情诗展现出清新明快的意境,表达对重逢的期待和对友情的坚定信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风景如画的江南,于缤纷落花中与友人再次相逢,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惊喜和喜悦,整体意境明丽而欢快。

三、主题呈现

1. 惜别念友:这是友情诗中最为常见的主题。诗人们在离别之际,往往难舍难分,以诗歌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深思念。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强调了友谊不受距离的限制,但字里行间依然透露出即将分别的离愁别绪。

2. 重逢欢聚:久别重逢是人生一大乐事,因此也是友情诗的重要主题之一。当分别多年的朋友再次相聚,那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在与友人重逢时,感慨岁月流逝,却难掩再度相见时的欢快。

3. 劝慰鼓励:朋友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诗人会以友情诗来给予安慰和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这一激昂豪迈的诗句,让友人在迷茫中重拾信心,勇敢前行。

4. 歌颂真诚:歌颂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情谊是友情诗的永恒主题。“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认为真正的友情不受距离限制,只要心意相通,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如同近邻一般亲近。

四、思想感情

1. 真挚深厚:古人对待友情极为真诚,他们的友情诗中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朋友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对友人的真心无瑕,这种真挚的情谊令人动容。

2. 豁达乐观:面对离别,古代诗人并非一味悲苦,许多诗歌展现出豁达乐观的胸襟。“人生何处不相逢”,充满了对未来相遇的期待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体现了友情的珍贵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思念牵挂:相距遥远的朋友,心中总是牵挂着对方。在友情诗中,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借明月寄托对兄弟的思念,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感受彼此的存在。

4. 感慨时光:友情在岁月长河中经历考验,诗人们在与朋友的聚散离合中,往往会感慨时光的匆匆。“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庄以浮云和流水为喻,感叹分别后的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友情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古代友情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力量,让真挚的友情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第五节 友情诗的修辞和表现手法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友情诗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歌颂。它们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文学艺术的结晶。对古代友情诗中的修辞和表现手法进行探究,能让我们更深入地领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古代友情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诗人们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友情具象化,使其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汪伦对他的送别之情比作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形象地表达了友情的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又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比邻”这一近在咫尺的比喻,消解了空间距离带来的疏远感,生动地展现了真正的友情不受地域限制,即使相隔天涯,也能心意相通。

二、夸张手法的魅力

夸张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友情的表达更加豪放、激昂。诗人李白在《赠汪伦》中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深千尺”夸张地形容桃花潭水的深度,以此突出汪伦送别之情的无比深厚,这种夸张并非虚夸,而是通过极度的渲染,将诗人内心对友情的珍视和感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在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一生大笑能几回”的夸张,强调了与朋友相聚机会的难得和宝贵,使友情在这种极度的渲染中显得更加珍贵和令人难忘。

三、比拟手法的灵动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使友情具有了生命和动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情感色彩。在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红豆被赋予了相思的情感,借红豆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而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游子比作小草,形象地表现了游子对母爱的微薄回报,若将其引申至友情,也能体现出朋友间心意的传递与感恩。

四、对比手法的强化

对比手法通过鲜明的对照,突出友情的真挚和可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寒冷的冰水在玉壶之中依然晶莹纯净,与外界的浑浊形成对比,表明自己坚守友情的纯洁和坚定。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一句诉说分别的孤独,后一句则以豪迈的气势展现出朋友前途的光明,一忧一喜的对比中,凸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祝福。

五、借景抒情的含蓄

借景抒情是古代友情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烘托情感。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孤帆消失在碧空尽头,江水滔滔流向天际的景色,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这些凄清的景色,烘托出与朋友分别后的孤独和凄凉。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将深厚的友情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含蓄而深沉,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六、用典手法的厚重

用典使友情诗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韵味。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中“宦游人”一词,借用了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两人同为漂泊在外的宦海之人的感慨,增加了诗歌的厚重感和沧桑感。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观棋烂柯的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七、象征手法的隐喻

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形象或符号,暗示出友情的某种特质或意义。在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菊花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恬淡的心境,当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菊花时,菊花也象征着他们之间纯洁而超脱世俗的友情。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寒菊在北风中傲然挺立、不落枝头的形象,象征着友情的坚贞不屈和永不凋零。

古代友情诗中的修辞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共同构筑了友情诗的艺术殿堂。这些手法不仅使诗歌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更让友情这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得以永恒流传。当我们诵读这些古诗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份真挚的友情。它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文学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共鸣。让我们在这古老而优美的诗歌中,继续探寻友情的真谛,传承中华民族珍视友情的美好传统。


第六节 友情诗的鉴赏方法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友情诗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温暖的情感力量。它们或以真挚的笔触描绘离别之苦,或以深情的呼唤表达重逢之喜,或以细腻的心思传递牵挂之情。然而,要真正领略古代友情诗的魅力,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以下,我们将从多个层面探讨鉴赏古代友情诗的路径。

一、知人论世,洞察背景

每一首友情诗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诗人的个人境遇之中。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准确理解友情诗的内涵至关重要。例如,李白一生豪放不羁、崇尚自由,他在送别友人时写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句中既有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感慨,又彰显出他自己洒脱豁达的情怀。而杜甫身处安史之乱的动荡之中,他的友情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则蕴含着对时代沧桑和人生飘零的深沉叹息。通过研究诗人的身世背景,我们能更好地体会他们在友情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如何受到时代风气和个人遭遇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二、捕捉意象,感受氛围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载体,在友情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杨柳、明月、酒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杨柳依依,常寓含离别之情;明月皎皎,往往象征着思念与牵挂;而酒则是友情的催化剂,见证着欢聚与倾诉。当我们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那杯中的酒就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诗人满腔的不舍与祝福。同时,要留意诗歌中对环境和场景的描写。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以孤帆、碧空、长江等宏大而孤寂的景象,烘托出送别时刻的悠长和深沉,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份悠远的相思和无尽的牵挂。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古代友情诗往往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诗人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空间距离的遥远一笔抹去,凸显出友情的坚不可摧。在鉴赏时,要仔细玩味诗人精心锤炼的字词。有时一个字的精妙运用,就能让整首诗熠熠生辉。如“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中的“绿”字,不仅仅描绘了春草返青的景象,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归来的殷切期盼。

四、对比分析,深化理解

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友情诗进行对比,或者将不同诗人表达相同主题的友情诗相互参照,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诗人情感的变化和诗歌风格的差异。例如王维前期的友情诗《送元二使安西》清新明快,而后期的《山中送别》则显得含蓄深沉,这种变化反映了他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心境的转变。此外,不同诗人对于友情的表达也各具特色。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与信任;而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则在同病相怜中流露出惺惺相惜之情。通过对比,我们能更加全面地领略古代友情诗的丰富内涵。

五、结合文化,拓展内涵

古代友情诗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儒家的“仁者爱人”、“和为贵”等思想,道家对自然随性、真诚无伪的崇尚,都在友情诗中有所体现。此外,古代的礼仪制度、交通通讯状况等也会影响诗人对友情的表达和感受。比如,在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的古代,一次分别可能意味着长久的分离,因此送别之诗常常充满了悲切和眷恋。而在一些文人雅集的场合所创作的友情诗,则更多地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

六、诵读吟咏,感受韵味

古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之美,通过诵读吟咏,我们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平仄和押韵所带来的音乐性。抑扬顿挫的声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沉浸在诗人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反复的吟诵中,我们能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友情诗中那种难以言表的微妙情感,犹如品味一杯陈酿,越品越香醇。

古代友情诗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们承载着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知人论世、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对比分析、结合文化以及诵读吟咏等多种方法,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感受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领略古代文学的无穷魅力。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用智慧的眼光去解读古代友情诗,让这些经典之作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散发着熠熠光辉,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温暖与慰藉。


第七节 友情诗名句第八节 代表作赏析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伐木》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先秦〕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译文】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佳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简析】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

全诗六章,每章六句,为古体四言诗。此诗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写他们再约后会。全诗叙述了从理想到现实再到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诗人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形成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赠王粲诗》

曹植〔两汉〕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译文】安坐之时愁多心里忙,拖着衣裳来把西园逛。
树木逢春花儿已盛开,池水清澈激起波浪长。
池中仅有一只鸳鸯鸟,寻找同伴鸣声很哀伤。
我真想去把那鸟捉住,可惜无船难到水中央。
我要回去忘了来时路,不住回头步步结愁肠。
风儿凄厉在我身边叫,太阳无言滑向正西方。
密云垂雨能够润万物,何必担心恩泽会不周到呢?
是谁让你心细想得多,致使百般忧愁涌心上?

简析】王粲归附曹操后,与邺城众多文士一样,对自己的政治才干颇为自负,对仕途的期望值过高,因此,他们对曹氏父子视他们为文学侍从的做法越来越不满。于是王粲将这些不满写进《杂诗·日暮游西园》中寄给了曹植。曹植得诗后,就拟王粲原诗写了这首诗来劝慰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中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鸟”比喻对方,从“鸟”对人和人对“鸟”的态度和情意方面着笔,表达诗人对朋友的诚意和自己力不从心的歉意,他通过该诗劝勉王粲不要思虑太多,流露出自己虽有心提携却无能为力的遗憾。整首诗委婉深厚,节奏舒缓,韵味悠长,诗人高尚的诗品和人品可见一斑。

《移居二首》

陶渊明〔魏晋〕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译文】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
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简析】这组诗写于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408年(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移居二首》是一组五言诗,这两首诗均写诗人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其一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其二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整组诗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感情真挚淳朴,语言真切自然。

《赠范晔诗》

陆凯〔南北朝〕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
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简析】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梅花开放,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作此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叙事,点明时值及寄赠之事。后两句是诗人的自白,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寥寥数字,似为自谦,实则是诗人用梅花喻指友人高洁的品质,意谓只有梅花才配得上友人,浅语之中隐有深意。该诗语言浅近,无秾丽绮艳之气,没有刻意为诗的痕迹,轻淡描写中蕴含着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重别周尚书二首•其一》

庾信〔南北朝〕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译文】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简析】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周弘正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为一首送别诗。此诗前二句写诗人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后二句虚写景物,含义丰富,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该诗描述了诗人羁留北方时送别同僚南归,借送别友人回归故国之际,抒写其回归无望的悲怆。

二、隋代•唐代•五代十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简析】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27岁。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说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年)。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是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之景、宽阔的长江放舟画面以及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表现出他送别友人时的无限依恋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赞美之情。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绘制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简析】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此诗是诗人为好友而作,他以此抒发感慨、寄托慰藉,表达对好友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勾勒出一幅春光消逝的萧条景象,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好友“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露出诗人对好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好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诗人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送友人》

李白〔唐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简析】《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的名篇之一,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愁别绪。开头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然后诗人以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孤蓬,隐含不忍分离和担忧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将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意境开阔,情真意切,其语言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坐小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简析】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赠汪伦》是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朴实、真诚的感情;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唐代〕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译文】自从你走后究竟有什么事情?一直闲居在沙丘城内。
沙丘城边有一棵苍老古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
鲁地酒薄无心痛饮酣醉,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简析】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是作于745年(唐玄宗天宝四载)秋,当时李白四十五岁。天宝四载秋,杜甫李白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这是一首怀人诗,此诗深刻表现出诗人与杜甫间的真挚友谊。开头诗人自问,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接着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显示出萧瑟凄寂的气氛;再进一步说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大大加重了抒情的分量;结尾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主旨,颇有语尽情长的韵味。全诗格调高古,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皆入诗中,情深意长,凄怆感人;其语言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却又不失豪放本色。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唐代〕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译文】楚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天晴时山间的鸟不停地鸣叫,两岸林中的猿猴却在晚风中哀嚎。
我的一生从未流过泪,现在却在这里泣涕不止。

简析】此诗作于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郁贤皓曾撰此诗《系年辨疑》,考证出宋之悌乃宋之问之弟、宋若思之父,并根据宋之悌生平事迹,认定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左右。这首诗,可能就是宋之悌赴交趾贬所前,李白在江夏(即今武汉市武昌)与他分别而作。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点明地点,说眼前江水与碧海相通,暗示宋之悌的贬所;颔联点题,写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眼前杯酒之中;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下句写晚风中的猿啸声;尾联表现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前三联写得豪逸洒脱,最后却以悲怆沉郁作结,全诗大开大合,跳跃跌宕,情调悲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戏赠杜甫》

李白(存疑)〔唐代〕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与你相遇,刚好是正午太阳当顶,你头上戴着竹笠。
询问你,你我分别后为何如此消瘦?怕是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简析】此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李杜二人自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至762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诗人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倍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出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己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展现出两位大诗人间的真挚友谊。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唐代〕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译文】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简析】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其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河南省商丘市)之间。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充溢着鼓舞、希望之感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全诗语言古朴真淳,直抒胸臆,把叙事、绘景、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了深情厚谊与诗情画意,是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李白〔唐代〕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译文】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哥们肝胆义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简析】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其时黄金散尽,来到安陆隐居,其间曾去襄阳,向堂兄襄阳县尉乞求接济。所以这首诗是李白到襄阳后向堂兄李皓的求助之作。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年轻时裘马轻狂的过往,以及希望接济帮助的想法。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运用引用、衬托等手法,表现出诗人轻狂豪爽的性情,虽是首求人接济的诗,但却写得英风侠气、豪情满怀,虽一时遭困,然犹有昂首青云之意。

《哭晁卿衡》

李白〔唐代〕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译文】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简析】此诗作于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真实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显示出两人间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全诗通过几个短促的镜头来寄托哀思,言辞颇多象征、隐喻,哀其人而不忍书其事,沉痛而不呆滞,惨然之情,溢于楮表。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唐代〕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译文】镜湖水面如明镜,您四明狂客(指贺知章)归来荡舟尽豪情。古代曾有王羲之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简析】这是李白赠送给贺知章的一首诗,创作时间与《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大约同时。贺知章与李白可以说是忘年交。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正月,贺知章以道士的身份辞京回乡,玄宗诏令在长乐坡饯别贺知章。李白当时正在长安待诏翰林,就赠给了他这首诗。

这是一首赠别诗。此诗先想象友人回乡终日泛舟遨游镜湖的情景,再运用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赞美友人的书法艺术。全诗紧扣“归越”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诗中用典自然精切,内容富有情趣,显示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诗艺。

《灞陵行送别》

李白〔唐代〕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译文】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荡似深情。
岸上古树已无鲜花,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
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
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紫色宫阙上浮云顿生,遮蔽了红日。
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简析】这首诗当作于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前后,此时李白入长安已有一段时日。从诗意看,诗人所送的行者是一位遭受排挤、仕途失意之人,在诗人的寄寓中,有着政治的因素。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共十句,首二句点明送别地点灞陵以及灞水东流的景象;次二句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景中寄寓着依依惜别之情;五六两句说明朋友南行之途,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七八两句写回望所见的红日西沉、浮云升起的黯淡景象;末二句说愁绝的离歌触发了深广的忧思。诗中抒写行者和送行者的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政局的忧虑。全诗运用灞水、紫阙、古树、春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的景象,并向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透露出一种世事浩茫的意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过于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暗含别离之意,其表述严谨,对仗工整;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由实转虚;颈联笔峰突起,高度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同时继续劝勉、叮嘱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全诗结构跌宕,气韵流畅,意境旷达,虽篇幅极短,却开合顿挫,风光无限,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的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

简析】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送别诗。此诗前两句描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烘托出清新舒朗的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意。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别情,诗文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送别》

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简析】《送别》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其题材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它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意中有意,味外有味,匠心独运,耐人咀嚼。

《送别》

王维〔唐代〕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简析】《送别》是一首五言古诗,为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他对自己的现实境况也并不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溢着诗意,可谓是词浅情深,意蕴深长。

《酬张少府》

王维〔唐代〕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唯 一作:惟)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人到晚年就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效国家,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
世事如此,还问什么困厄与显达的道理,不如去听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简析】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王维写给张少府的作品。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酬张少府》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颔联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他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失落、苦闷的气息。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唐代〕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简析】李使君当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王维写此诗相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民情,勉励其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诗中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是唐诗送别名篇之一。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唐代〕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 一作:君门)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长安道 一作:临长道)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 一作:孤城)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简析】綦毋潜是在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则此诗当作于723年(开元十一年)王维被贬济州之前。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对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并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有才能的人最终不会被埋没。全诗诗意明晰动人,语言质朴真实,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其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令人振奋。

《送邢桂州》

王维〔唐代〕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译文】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
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
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
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简析】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以前。邢桂州指邢济。按唐人惯例,邢济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市)上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取水路前往,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想象风波洞庭的气势,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助想象友人此行一路击水扬帆所见风光,描写从镇江经洞庭到桂州沿途所见的景物。首联写送别场景;颔联和颈联描写水路行途与沿途之景,通过变幻的色彩表现湖海的浩渺和潮水的涌猛,衬托出一幅宏阔壮美的天地背景;结尾连用两典,饱含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和清明政治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气韵雄阔,声调爽朗,其巧妙运用典故,以颂为劝,诗意十分委婉。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简析】《问刘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思念友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中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言辞,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展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诗中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唐代〕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译文】你拿过我的酒杯斟满美酒同饮共醉,与你一起拿着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度光阴。
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但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

简析】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后,白居易写了这首七言律诗送给刘禹锡。诗人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其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全诗体现了白居易诗坦率真诚、敢于直言揭露问题的艺术特点。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唐代〕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酝 一作:酿)

【译文】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简析】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刘禹锡交往甚密,唱和齐名,世称“刘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如今年近古稀,相对痛饮,感慨万端。二人相约饮酒时白居易便创作了此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人生不同时段的感受;颔联、颈联明写“醉听清吟”对饮的乐趣,暗含对政治上遭冷遇的不满;尾联紧扣题意,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既表达了他对挚友的深情厚谊,又表现出其在现实面前的哀伤和愁苦。全诗言简意赅,语淡情深,显示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唐代〕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译文】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消除浓浓春愁,醉酒后攀折了花枝当做行令筹子。
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计算一下路程,你今天该到梁州了。

简析】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809年(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一篇即景生情、因事起意之作,以情深意真见长。从诗中可见诗人同元稹的交情之深、情谊甚笃。全诗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诗人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的诗意常情,给人以尤其真实、亲切之感。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白居易〔唐代〕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图画 一作:写画)

【译文】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残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简析】此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友人张籍任水部员外郎,白居易恰逢暮色登杭州城望海楼眺望美景,创作这首诗寄赠远在外地的友人张籍。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暮色中登上杭州城东楼,远眺壮美景色。他在感叹景色壮美的同时,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秀,情调轻松;寓情于景,新颖有致,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美感享受,是一首著名的闲适诗。

《别董大二首》

高适〔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简析】747年(唐玄宗天宝六载)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董庭兰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这是一组送别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后又各奔他方时的赠别之作。第一首诗重在写董大,先勾勒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以表现其处于困顿不达的境遇中,后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展现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主要写诗人自身,先回顾十年漂泊生涯,后勉励友人,也是自励,以调侃方式显示出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组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是盛唐之音的生动体现。

《客至》

杜甫〔唐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简析】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此时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此诗。

《客至》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心境和好客之情,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赠卫八处士》

杜甫〔唐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译文】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喝下十几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简析】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心生万千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赠给卫八处士。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之感;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和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文字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天末怀李白》

杜甫〔唐代〕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译文】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简析】这首诗当作于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前二首诗中的怀疑总算可以消除了,但怀念与忧虑却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又写下《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贫交行》

杜甫〔唐代〕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作 一作:为)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译文】富贵之交总是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反复无常,轻薄之辈却纷纷追随,无法计数。
君不见现在世人中像管仲、鲍叔牙那种贫富不移的深厚交情,已被视如粪土,抛弃净尽了。

简析】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杜甫在京城献赋之后。《贫交行》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感伤交道浅薄,世态炎凉,人情反复,所谓“人心不古”。全诗语短而恨长,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之情。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唐代〕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先还汉 一作:元还汉)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译文】曾经有一个狂客贺知章,连他都称呼你为谪仙人!
看到你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你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
你的诗文才华横溢、精彩绝伦,必将万古流传。
你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
玄宗经常召见,你颇受宠信。
后来又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
这样反而遂了你辞官归隐的心愿,不用再去劳神于官场的勾心斗角,并保全高洁的名声。
我与你相遇后,你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你的坦荡胸怀。
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

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
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
你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你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
但是你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
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
遭受君主冷遇,你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
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你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
老来多病,仍然苦心孤诣地作诗。在清冷的秋月下,独吟于暮江之滨。
无需抱怨圣恩不垂青,还是远离官场,自在地泛舟江湖吧!

简析】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自成都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正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作乱。于是转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此时才获悉李白正在当涂养病,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是诗人因思念李白而作的。诗人与李白情谊深厚,得知他被放逐,于是在诗中向李白表示慰问和同情,竭力称赞他的才华,既表达了对李白的深切思念,也流露出对统治者不公平对待这样一位奇才的不满。全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属上乘之作。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唐代〕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谢。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简析】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835年)秋或开成元年(836年)秋。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含蓄地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同时重温彼此同游的情谊,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和过往在扬州风流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送柴侍御》

王昌龄〔唐代〕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沅水 一作:流水)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离开没有感到悲伤。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期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其蕴涵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唐代〕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骆氏亭外竹林环绕,雨后亭外景物焕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简析】这首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便写下此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全诗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用笔极为简练,以竹坞、亭槛、流水、枯荷等极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绝妙的意境,并且把诗人对崔雍、崔衮两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及他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地传达出来。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唐代〕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译文】你在长安我在洛阳,你我长久分离;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简析】该诗是作者于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秋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诗。令狐绹当时任右司郎中,所以题称“寄令狐郎中”。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在诗人闲居寂寥之际得故交寄书殷勤存问而感到的温暖和欣喜;后两句转写其当下的境况,表达对故交情谊的感念。全诗语言凝炼含蓄,情意真率诚恳,有感念旧恩故交之意,而无卑屈趋奉之态;有感慨身世落寞之辞,而无乞援望荐之意。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唐代〕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
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
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
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简析】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的故人,故有感而作此篇。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概括了两人曾经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描写重逢情景。这首诗既有对欢聚、痛饮和欢笑的生动描绘,也有对环境、形貌和心思的细致刻画,全诗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韵致悠远,传神地叙写了诗人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的喜悦之情。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唐代〕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空山 一作:山空)

【译文】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
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简析】此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或五年(789年)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丘员外,即丘丹,排行二十二,曾官仓部员外郎。当时丘丹隐于临平山中学道,韦应物与他屡有往还唱酬。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达诗人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诗人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诗人从容落笔,浅浅着墨,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唐代〕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被打湿的船帆显得沉重,天色昏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简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为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颔联和颈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尾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唐代〕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译文】被千万层山水阻隔使书信来往间断,今日忽接到你寄来的诗,难得你爱怜我在梦中还打听我。
我现在病魔缠身以致心神错乱,只梦见些不相*人却没有梦见你。

简析】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写了上面这首和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酬答小诗构思相当奇巧,感情极其诚挚。虽然全诗只有四句,却把诗人对好友的无限感念之情和自己的凄苦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几乎没有设色布景,也丝毫没有生涩拗口之语;其人物形象生动隽永,情调感人肺腑。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代〕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 一作:终)

【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简析】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联想到弹琴,又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雅之感。

《留别王侍御维》

孟浩然〔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寂 一作:索)

【译文】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简析】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先述说诗人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不舍得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其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其语言浅显,表达直率,自然流畅,对偶不求工整,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唐代〕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简析】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可能是丁凤,有才华而不得志)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出庙等候他,并作此诗记其事。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友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了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唐代〕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译文】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简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解下千金剑赠朱大,既表现出朱大的豪侠性格和对朱大的期望,也把诗人平生创建功业的壮志豪情寄托其中。首句点出友人所去,暗示朱大豪爽的性情;次句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以及赠剑的意义;三句写分手脱赠千金宝剑;末句语浅意深,是赠剑时的赠言,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全诗感情挚厚,神采激扬,在孟诗中别具一格。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唐代〕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七里 一作:七城)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译文】弯弯的月儿升起悬挂在凉州城头,皎洁的月光照亮整个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数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一首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年。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斗酒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简析】此诗当作于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3年(天宝十二载)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754年岑参赴边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诗人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老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其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艺术因素,运用顶针句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写出凉州的宏大、繁荣和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后六句则写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敦促互勉。全诗格调豪迈乐观,尤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展现出盛唐的时代气象。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唐代〕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简析】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这首诗即作于这时期,约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时。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为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次八句写天山雪的特色,写出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后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全诗有寒气彻骨,而又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芙蓉楼上送你离去,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简析】这组诗大约作于742年(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写的是第二天早晨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临别托意;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友人饯别的情景。全诗构思精巧,用意深婉,于写别情中又现出诗人高洁的形象。其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历来为人所传诵。

《送魏二》

王昌龄〔唐代〕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在橘柚飘香的江楼上醉饮话别,江风把那细雨吹进小舟,顿感丝丝寒凉。
想象你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在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简析】此诗作于748年—756年(唐玄宗天宝后期)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表诗人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富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题长安壁主人》

张谓〔唐代〕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译文】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就不会很深。
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简析】这是张谓寄居长安时,题在房东墙壁上的诗。诗题中的长安壁主人无名无姓。犹如俗称张三李四,是诗人描写的市井人物的典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直接指出世俗社会人情往来、友谊都是建立在黄金的基础上的,含有浓厚的讥诮之意;后两句形象地描出长安壁主人虚情假意的笑脸和冷漠无情的心肠。全诗语言平淡,刻画世情入木三分,反映出中唐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唐代〕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深竹 一作:湿竹)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译文】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多少年没见了。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飘浮着云烟。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简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抒写了与友人离别多年而乍相会又分别时的心理历程。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竟以为在梦中,而明朝还要分别,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只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全诗句式工整,淡淡道来,却是情深意长。

《送魏万之京》

李颀〔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简析】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两人却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愁,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尾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出他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唐代〕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译文】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
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雷雨交加,让人生寒。
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你的消息还远在海云边。

简析】贾岛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时结识了一个隐居不仕的朋友吴处士,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便写了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其具体的创作时间有待考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对送别时的场景、天气、环境的回忆,烘托出临别时的伤感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吴处士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语言生动,情感深厚,笔墨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寄韩潮州愈》

贾岛〔唐代〕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译文】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简析】贾岛初为僧,好苦吟,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而还俗应举,所以他与韩愈感情深挚。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谪潮州刺史。他在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自己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情,中间两联直抒别后的景况,尾联写祝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全诗八句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唐代〕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简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抒发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意,描写他挥手远望直到陷入思念、愁肠百结,写得动人心弦。全诗曲折婉转,别具匠心,离思深情,悠然不尽。通篇没有“别离”二字,只写离别后的美景,而浓厚的离情别绪已完全融入景中。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刘长卿〔唐代〕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译文】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简析】此词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当时刘长卿因受到鄂岳观察使吴仲孺的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行经苕溪。从题目看,此诗是寄给梁耿的;从内容看,梁耿当时也在贬所。康骈《剧谈录》卷下:“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长卿遂撰其词,意颇自得,盖亦不知其本事。”

这首词运用舒缓的韵律,淡笔勾勒典型的景物形象,表达出词人的悲愤愁苦之情。前四句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全词将词人惆怅又孤独的心情含蓄地贯注于景物形象之中,景中含情,笔致清婉,其画面之生动、传情之深远,耐人寻味,显示出词人高超的诗歌艺术造诣。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唐代〕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译文】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简析】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勾勒出一个宏大的出行背景,透露出友人的行程方向和遥远的目的地;后两句从另一个角度,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将江春、草色、马蹄赋予人的情感,生动而又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唐代〕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译文】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荒凉的村落,树上的秋叶随着风纷纷坠落。
平日无人影迹的绵远古道上,唯一见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
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
要不是顾惜深厚的知己情谊,在这种时候,谁还会跑到这白云出没的山野来啊。

简析】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诗人遭诬陷,贬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曾在碧溪坞筑“碧涧别墅”。好友侍御来访,两人在碧涧别墅倾诉衷肠。诗人不免悲喜交集,感慨万端,写下这首诗。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前六句写景,勾画出一幅荒村落叶,山雨断桥的寂寥图景,从而反衬出好友皇甫侍御来访十分难得,表现诗人意外的惊喜。最后两句点题,谓友人和己同病相怜、互为知己。全诗写意外之喜,实含失时之悲,情融景适,余味悠长。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唐代〕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译文】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简析】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韦庄在虢州村居时结识了到中国访学的僧人敬龙,后来敬龙学成归国时,韦庄写此诗给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为送别日本僧人归国而作,祝愿自己的朋友一路平安,顺利到达家乡。他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出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感人,既表达了诗人祝福的心愿,又描绘出一幅美妙、壮阔的海月行舟图,引人遐思。

《哭李商隐》

崔珏〔唐代〕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译文】成纪郎官名字叫李义山,身归黄土让人空怀长叹。
诗词树林的枝叶已落尽,学术界的浪涛一夜枯干。
狂风暴雨把那灯烛吹灭,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他应该到世外攀折玉树,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坛。


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
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
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
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简析】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巨星,他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抱负难酬,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45岁的李商隐郁郁而终。他的挚友崔珏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下了这两首《哭李商隐》。这是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第二首诗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又道出了对世情的不平。全诗行文酣畅,情辞并茂,诗人对友人深挚的哀悼之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送人东游》

温庭筠〔唐代〕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译文】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你心怀浩气、远志告别了古塞险关。
汉阳渡水急风高,郢门山朝阳之下景象万千。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所送何人不详(或为鱼玄机,鱼有《送别》相和)。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这是温庭筠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贬隋县尉之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离江陵东下之前(应为咸通二年秋)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50左右。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送别,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零、天涯孤棹等景色显得悲凉而不低沉,虽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而是慷慨动人,透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怀。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有秋景而无伤秋之情,与人别而不纵悲情。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唐代〕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译文】我在丹阳城外送你上船,这一分别,使得我们感受两个不同地方的深秋。
天色已晚我还站在江头遥望江北,寒鸦已经归巢,江水依然无语东流。

简析】此诗是诗人严维在长江南岸的丹阳(今江苏镇江)送友人渡江北上而作的,季节当在秋天,其具体创作年份未得确证。这是一首写离别的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述诗人送别友人途中的所见所闻,抒写了他与友人离别前后的真挚情谊。全诗造语清丽流畅,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堪称唐人赠别诗中的精品。

《山行留客》

张旭〔唐代〕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简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全诗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李端公》

卢纶〔唐代〕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掩泪 一作:掩泣)

【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简析】《李端公》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律诗,此诗抒写乱离中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抒发诗人对身世飘零、时局动荡的感伤。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沿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他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深感与友人相识太晚,担心在时世纷乱中与对方后会无期。全诗辞情并茂,顿挫有致,哀婉感人。

《客夜与故人偶集》

戴叔伦〔唐代〕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泣 一作:覆)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译文】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简析】此诗正写于作者江南入幕期间结果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于江南某旅店之中,偶然遇见离别多年的同乡旧识,不觉满怀惊喜;但是相逢苦短,天亮又将分别,却不知下一次相会将在何时何地,这引起了诗人的满腹惆怅。于是诗人题诗与同乡告别,这篇作品遂得以问世。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于羁旅之中和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人意料;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情景交融,语短情长,含蓄婉转,意境悠远。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唐代〕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译文】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简析】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微风的形象,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随风而起、随风递进,表现了诗人临窗独坐时孤寂落寞的心绪,抒发了他对苗发与司空曙等故人的悠悠思念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描写细致,匠心独运,显示了诗人出众的艺术才华。

《醉留东野》

韩愈〔唐代〕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译文】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

简析】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当时韩愈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原来客游在汴,孟郊将要离开汴州南行,诗人赋此诗留别。这是一首杂言诗。诗中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孟郊之间的深厚友谊,从中可见对孟郊的推崇。此诗以自我调侃和幽默风趣的艺术风格,回顾了与孟郊交往的历程,总结过去的友谊,表达对今后友谊长存的良好祝愿。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韩愈〔唐代〕

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译文】让人惆怅啊,桃树下落花成路不能观赏,很多的红色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地上。
听说城垣西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得像白雪遍地,想与您一同去醉中赏花,意下如何?

简析】刘师命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来到阳山,与韩愈于相聚,此《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诗当作于此时。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此诗为永贞元年(即贞元二十一年)春在阳山作。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桃花凋落铺满了树下的路,不忍践踏不能观赏,充满了遗憾;后两句写闻知城西梨花盛开,欲与友人相偕前往花下同醉。其中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形象地表现出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这首诗先写惜花,再写友情,以惜花托友情,景美情真、飘逸洒脱,是韩诗短章中的佳制。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唐代〕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译文】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叩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简析】这首诗是丘为早年的作品,从诗中表现的林泉之思来看,大约写于诗人中进士之前。如题所示,诗人是专程到山中寻访隐者,结果却未见到,但看到隐者居处的环境,颇有感触,便写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诗人不辞山高路远,等到叩门无人回应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了隐者生活的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山间景色使诗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了隐者生活的情趣。诗中通过寻访隐者不遇这一具体事件,体现了诗人由寻访隐者变成欣赏美景,感悟隐逸之趣与清净之理,由失望变得满足,表现出他的幽情雅趣和旷达胸怀。全诗语意平淡,写景清寂,虽无华丽词藻,但感情真挚、构思新颖、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唐代〕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译文】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
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
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
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
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
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
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
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简析】元和十年(815年)二月,二人分别从永州、朗州回到长安,谁知不到一个月,却被外放至更为荒僻的远州任职。是年三月,二人打点行装,携家带口,又一次踏上南下之路。分手之后,相互写诗酬答,共六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为第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颔联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颈联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尾联两句,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全诗愤慨凄凉,将与挚友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表现得十分感人。

三、宋代•金代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宋代〕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同:樽)

【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简析】这首词是在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所以以此词赠行。

这首词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聚,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其以思想活动为线索,先是回顾过去的交往,情谊深厚,怀恋足珍。话别时对友人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词中感情一波三折,委曲跌宕,写得可谓动人心弦。全词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宋代〕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译文】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定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酒阑人散,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简析】此词当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是苏轼唱和杨绘(字元素)的应酬之作。傅干《注坡词》卷四词题下尚有“时移守密州”五字。据傅藻《东坡纪年表》和王文诰《苏诗总案》,熙宁七年七月杨绘接替陈襄为杭州知州,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为之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

此词上片想象与友人两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还乡的愿望,表达别后思念之情;下片表示不要以世俗的方式来表达离情别绪,并道出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和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该词真情勃郁,又巧妙地将想象、写景,用典等手法结合起来,是一篇即席惜别的佳作。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宋代〕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译文】风时而有情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时而无情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们共赏过几次夕阳斜晖?不用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之间便已是物是人非。谁像我苏东坡,到白首之年,忘却了世俗的机诈之心。
记得西湖的西岸,落日时分的山隈最美,草木青翠,云霏如烟。算起来你我相处得宜,如你我这般的友谊,确实弥足珍贵。我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朋友恸哭于西州门下。

简析】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时,作此词赠予参寥。

此词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全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友谊,气势雄放,意境浑然。上下阕均以写景发端,议论继后,景语中有情语,议论时亦辅之以超旷、闲逸、感喟之情,大气包举,襟怀高妙,风格豪迈超旷。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宋代〕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译文】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像碧色琉璃。

简析】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该词上片写揽景兴怀,通过对有美堂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将其内心的不舍与惜别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全词以美的意象带来了极高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将词人与友人的感情至深展现得一览无余。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宋代〕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译文】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简析】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赴黄州贬所途中,过春风岭,正是梅花凋谢的时候,曾作《梅花二首》;过岐亭,遇故友陈慥。这次去岐亭访陈慥,正好时隔一年,景色依旧,想到前一年的凄凉境况,苏轼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初春种种景象,有声有色,纯是乡野风光;同时在日常生活情形的叙述中,表现了贬斥生涯里友情带给诗人的温暖;篇末回忆去年贬来黄州途中“细雨梅花正断魂”的况味,痛定思痛,于平静中透出辛酸。全诗自然天成,情意深厚,有天机自得之妙。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苏轼〔宋代〕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简析】这首词当为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在扬州时所作。此前三年,即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年),苏轼在杭州担任太守,苏坚是他的属官,监杭州商税,两人交往颇密。此时因苏轼被召还京,苏坚告别苏轼回吴中故居,苏轼为之送行而作此词。

这是一首送人之作。词的上片抒写词人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片写自己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此词赞赏苏坚的故乡、称许他的才华,写其对家乡的思念,祝贺他的归乡。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风深微婉曲、含蓄深沉而又旷放,别具一格。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宋代〕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译文】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绿澄澈。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简析】这首词当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或与《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作于同时同地。这是苏轼写给友人朱寿昌的,当时朱寿昌知鄂州(今湖北武昌)。此词上片由景引出思归之情和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直抒胸臆。此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章法结构的统一。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宋代〕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简析】春末时节,王观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大都督府送别从客途返家(也可能是去探望在浙东的爱姬)的好友鲍浩然。词人家在如皋(一说高邮),欲归不得,写下此诗赠与好友。这是一首送别词,为送别友人之作。上片用“眼波”、“眉峰”比喻浙东山水,表明行人去处是令人向往的山清水秀之地;下片点明送别是在暮春时节,写离别思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叮嘱友人“千万和春住”。词人虽写送别友人,却不落惜别伤感的窠臼,而是通过描写别时的景物和离人的行踪,祝愿友人“永葆青春”,表现出两人之间深长的友情和惜春之意。全词构思新颖,比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写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寄黄几复》

黄庭坚〔宋代〕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见 一作:想得)

【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里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你治理国家就像三折肱的良医一样,不需要去请求别人的经验。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简析】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寄黄几复》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诗人与黄几复昔日之交情,如今的怀想;他称赞黄几复不但清贫好学,而且干练有为,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次元明韵寄子由》

黄庭坚〔宋代〕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译文】半世交往,亲密的情谊像流水般地过去,有几人能建立功名,绘像在凌烟?
又是春风,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过眼;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北,只见到波浪拍天。
我想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前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知道你这位金石之友一定不会嫌弃,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
我们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发苍颜。

简析】这首诗是元丰四年(1081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37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感慨时光如逝水,功业难成;颔联描写春天景物,花开江涨,而怀远之情见于言外,如作画之着色;颈联叙写怀抱,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尾联又转笔感叹兄弟之思,欲归而不得,只好听任时光流转,催生白发而已。这首诗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一直被人当作律诗的样板。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宋代〕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译文】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匆匆离去。洛阳城东郊外的小道已是柳枝满垂。大多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为人生短暂的相聚和分别所苦,离别的遗憾久久激荡在我的心田。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肯定会更加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一起游览。

简析】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据词意,在写作此词的前一年春,友人亦曾同作者在洛城东同游。欧阳修在西京留守幕前后共三年,其间仅1032年(明道元年)春在洛阳,此词当即此年所作。词中同游之人或即梅尧臣。

这首词伤时惜别,抒发了词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上片叙事,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抒情,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遗憾、怅惘之情蕴含其中,表现出词人同友人的情谊之深以及他对这份友谊的珍惜。全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宋代〕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欲语 一作:未语)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饯行的酒席前就想先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清风与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不要再按旧曲填新词,清歌一曲就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一定要将这洛阳城中的牡丹看尽,继而才能与春风轻松地告别。

简析】这首词道离情,写作于1034年(景祐元年)春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洛之际。这首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着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上片,尊前伤别,芳容惨咽,直接叙写眼前情事,接着转入对眼前情事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下片,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于最后道出遣玩的豪兴。全词在转变与对比之中,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之爱赏和对人世无常之悲慨,这两种情绪两相对比,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空间,余韵袅袅,意味深长。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宋代〕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译文】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简析】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平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词中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塑造出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历来受到词评家的赞赏。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欧阳修〔宋代〕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译文】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
听说你要去赴任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今后再难相见,就算我登上高楼也望不到你的家。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简析】此词当作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当时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此词上片抚今追昔,下片抒写对朋友的情意,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和离别在即的愁绪。全词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虚实处理得当,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富有浪漫色彩。

《喜迁莺•花不尽》

晏殊〔宋代〕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译文】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
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简析】词人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饱受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此首为晏殊词中较少见的词意颓废消极的作品,亦在对友人的劝慰中倾注自己的真情,挥笔写下了这篇词作。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全词不假外物,不事雕琢,直抒胸臆,给人以明快俊爽之感。但表面的豁达洒脱掩饰不了词人身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抚今追昔感叹今古一梦,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过垂虹》

姜夔〔宋代〕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译文】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简析】此诗是诗人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除夕,携小红由石湖(苏州与吴江之间的风景区,范成大的别墅所在)范成大家,乘船归湖州(今属浙江),路过垂虹桥时所写,因此诗题也命为《过垂虹》。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联写抒写诗人的畅达与快感,直抒胸臆;后两联一方面勾勒环境,补足前半,又在回首眺望中,寄托无尽的情思,给人以景外的回味。全诗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过吴江垂虹桥时的情景,风格轻快,语调低缓而不哀,呈现出一种如歌如画的幽情雅韵。

《柳枝词》

郑文宝〔宋代〕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译文】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行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离去。
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带着行人远去,满载着离恨去到那遥远的江南。

简析】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出一个“等”字;颔联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后二联直写离别,写得生动形象、情意盎然。全诗构思精巧,把无形的别情写得具体、有形,用反衬手法表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不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三江小渡》

杨万里〔宋代〕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译文】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简析】此诗所写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江西吉水即杨万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诗应为杨万里在家乡期间所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简单描绘了三江小渡口周边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不管风波去又来”一句与首句“溪水将桥不复回”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玉楼春•戏林推》

刘克庄〔宋代〕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译文】年年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东奔西跑,竟然把客舍当成了家里,家里反而像成了寄宿的地方一样。每天都拿着青铜大钱买酒狂饮,整日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一天混到晚,每天晚上点起红烛掷骰赌博,经常都是彻夜不眠一直到天亮。
你应该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却难以触摸猜透。西北的神州还没有收复,男子汉应该有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切不要为了红粉知己而轻易地流下几行男儿泪。

简析】这是刘克庄为规劝林姓友人而写的一首词。据另题“戏呈林节推乡兄”,林是作者同乡,当时任节度推官,但名字失载,钱仲联先生《后村词笺注》说可能是林元质的长子林宗焕,因宗焕亦莆田人,又曾在浙西安抚司供职,与题称“乡兄”、词云“跃马长安”者俱合。而刘克庄的妻子姓林,福清人氏,题中的“林推”也可能就是林夫人的乡里同族。林观曾为泉州和漳州两郡推官,题中的“林推”或即其人。饮酒狎妓,原是文人津津乐道的快事,但时值国运衰颓,时势艰危,词人早已没有了那种心思。因此词人对林姓友人的纵酒狎妓生活深感惋惜和遗憾,因而写下此词予以规劝。

此词上片描写林姓友人在都城的冶游放浪生活:行是跃马,路是都市,居在客舍,饮是美酒,事是呼卢:以诙谐之笔表现其浪漫豪纵;下片和盘托出对林姓友人的规箴,告诫友人不要因为终日偎红倚翠、儿女情长而忘却恢复中原的事业。上片写人,下片致意,既各有所重,又相得益彰。全词气劲辞婉,内刚外柔,心中激昂慷慨,笔下温厚和平,章法亦甚精巧。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宋代〕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译文】陈亮自浙江省东阳县来会见我,留居十日。我俩同游鹅湖(江西铅山县境内),后又同赴紫溪等候与朱熹会晤,而朱没来。陈亮明天就要飘然东归,我十分恋恋不舍,追送他一程。走到鹭鸶林,遇雪深泥滑,我难以前进,与他分别。便独自在方村饮酒,惆怅了许久,恨自己挽留不住好友。我于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甚悲,便写下了《贺新郎》寄托情思。过了五天,陈亮来信索取此词,我俩千里相隔而心思相同,料想彼此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想起我与陈亮在驿亭饮酒话别,我曾说他的才能和文采像陶渊明,满腹经纶和政治抱负可比诸葛亮。(这里通过称赞陈亮,写出二人志同道合,友情深厚无比。)不知何处飞来乌鹊,把松枝上的积雪急促地踏下来,落在我的破帽上,好像我头上多添了白发。(这里借景抒情,写自己年近五十,破帽苍颜,蹉跎岁月,报国无门,不胜感慨!这是神来之笔,自嘲庸碌衰老,且与赞美陈亮的话相对照,巧妙!)当时,正值岁末严寒,草木凋零,大地是剩水残山,缺乏美好景物(无态度),只有几枝疏梅装点风光。两三只雁,在长空发出凄厉的叫声。(这里明写自然景物,暗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只落得水剩山残。“疏梅”“两三雁”影射力主抗金的志士,势单力薄,艰难困苦。字里行间,蕴含深远的忧国情思。)

陈亮是品德美好的佳人,重约守信,如约前来相会,聚谈十日之后,又轻易地离别。此时,清江(指江西信江上游)水深冰冻,不能渡越,我很愁苦。车轮路断,好像轮生四角,难以行动,使我不能继续追送他,深感离别的悲伤,销魂直到骨髓!不禁发问:谁使陈亮(兼指自己)如此极度愁怨?是我俩志趣相投、同仇敌忾的深厚友情,才产生了如此临别依依的万千愁怨,如同费尽人间铁才铸就的错刀钱币一样。于是,我们的离别之情,而今便可喻之为相思错。(“相思错”暗含深意:当时南宋国运衰危,朝廷腐败,使人民群众颠沛流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当然是南宋当政者的错误,也是辛陈二人“愁绝”的主要根源。“错”有双关语意,既指错刀,也指错误。但后者不便明说。)耳听长夜笛声凄凉,更添愁苦。希望吹笛人悠着点儿,莫把笛子吹裂了。

简析】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陈亮远道来访,和辛弃疾同游鹅湖,虽然为期只有十天,这在辛弃疾一生中,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会见。陈亮东归之后,辛弃疾写了这首《贺新郎》,两人往返唱和,各自写了三首。他们两人在词中所写的,离不开抗金这个中心思想。

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对与友人带湖相聚又分别的悲伤。开篇盛赞陈亮出淤泥而不染,随即以冬景写南宋山河的破碎。几点残梅,透露希望,令人感动。词人追赶友人却失望而归,暗示仕途不顺;那“铸刀之错”是他们友情深厚的体现,更是南宋统治者不思北征而铸成的国家大错。结尾以悲痛之语收住。全词写得勃郁动荡,笔力奇重,具有沉郁顿挫的特色。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晁冲之〔宋代〕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译文】回想当年在西池欢聚畅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可自从分别以后一封书信都没有。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也不可能再像当初那般了。
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或许能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湖,与好友会晤。尽管相互相思也不要问近况如何,因为明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哪里还管落花命运如何。

简析】哲宗绍圣元年,即元祐九年,“二苏”及“四学士”先后相继连续被贬。晁冲之虽只作了个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今河南密县东)。晁冲之在隐居生活中对旧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深怀眷念,该词就是这样一首怀旧相思之作。

此词开端直叙往昔在京邑文酒诗会,欢情良多,“别来”转入当今亲旧星散,音容茫然。“寻常”二句,以往常反衬现实,言外充满人事变迁之慨。换头言旧知无信,唯有求之梦寐。而梦中相遇,休问何如,紧承“不如初”意脉。收拍以“春去”、“花无”回答,言外美景已逝、好事成空,前路黯然。该词曲笔传情,以乐写哀,将沉痛的思念寄托在平淡的语句和豁达的理性思考之中,显得别致新颖,发人深思。

《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文天祥 / 邓剡〔宋代〕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译文】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简析】作者在广东潮州战败被俘,解往元都燕京,同行难友邓郯到南京时病了,不能继续上路,作者在驿站写了这首词和他作别。此词多处运用典故,言简意深。其上阙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愤,恨自己未能*敌立功;下阙写要学习古代英雄,坚持斗争到底,与友人共勉。这首词表达了战事失败后的悲愤,也显示出词人坚决的斗志,同时对难友表示惜别。

《沁园春•斗酒彘肩》

刘过〔宋代〕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译文】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白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简析】根据此词的小序和《柽史》记载可知,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当时辛弃疾担任浙东安抚使,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刘过因事无法赴约,便在杭州写了此词以作答复。此词上片写词人想赴辛弃疾之邀,又不能去;下片开端打破了两片的限制,紧接着上文写白居易的意见。词中先是设想自己赴约途中被白居易、林逋、苏轼三位前代诗人拉回去;后化用三位诗人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用以说明不能赴约的理由。全词语言峻拔,淡逸有致,文情诙诡,妙趣横生。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宋代〕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译文】懒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黄昏时分吹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
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

简析】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此词当是其中之一。词的上片透露分手离别的含意,表现了二人友情的深挚。下片写客中送客,形成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表现了词人的孤寂心情。全词抒情委婉,真挚感人,以其直言无隐、真情流露打动人心,并将依依惜别之情和盘托出。

四、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虞集〔元代〕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译文】在自己家南面的小山包上有座小小的亭台,在亭台周围已有少许山花开始随意地开放了。春光明媚,山花盛开,所以特地写信邀请好友熊少府你无论如何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一定要前来游赏。你来后,你我朋友二人要随意地开怀畅饮,不要顾惜泥土绿苔弄脏新衣尽情地欣赏游玩,因为一旦错过时机,风雨一过天气虽说晴朗了,但到那时,你我朋友说不定又是你东我西各在天涯,再也难得相聚;或者即使没有你东我西各在天涯,也能再相聚首,但到那时也是春光不待人,早也匆匆的过去了。

简析】虞集以南人身份出仕元朝,虽然不存在名节问题(宋亡时他才五岁),但由于他引以自傲的“忠孝门风”(为抗金名臣虞允文五世孙)和他在朝为宦时屡受排挤,因而对于元统治者总有些贰心。虞词多写出任与归隐的矛盾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此词题为“招熊少府”,“招”有招集、延请的意思。“少府”是官衔,“熊少府“这个人显然是虞集友人,生平不详。

此词上片先写景,由景想到邀请友人在此畅饮赏景,共诉衷肠,体现出词人与熊少府之间深厚的友谊,表达了他邀请的急迫与期待;下片写两人饮酒时无拘无束,开怀畅饮,尽兴散步,任意休憩,最后流露出对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时无常的感叹。词中,上下片结句重复,只改换一字,便诉尽衷肠,并为全词增加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在轻快流畅、清切婉丽中越发显出“招熊少府”的语重情长、情意恳切。

《梦武昌》

揭傒斯〔元代〕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译文】一梦回到黄鹤楼跟鹦鹉洲,又同昔日那般游玩了一番。
苍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间,落日铺满了七泽的水面。
傍晚城头鼓角声齐响,遥传四方、撼动大地;人们系舟江浜之时,千帆万樯排列得高下参差,令人目不暇接。
昔日朋友虽然都在但因分散而难聚首,只能独自面向南池看那白鸥嬉戏。

简析】在揭傒斯早年的汉、湘之游中,武昌是他居留最久、印象最深的城市。诗的首联,只交代了梦中来到黄鹤楼、鹦鹉洲这二处昔日游历之地,连用二地名,毫不修饰,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武昌的山川之胜既已写足,颈联便转向武昌的风土之奇。诗的尾联,已是梦醒时分:“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武昌是诗人交游广多的城市。梦到武昌而不提故人,未免对不住昔日的朋友。梦醒后的气象很萧条,不过,这份萧条,也正足以反衬出上文的宏大与昔日的壮游。

《金缕曲二首•其一》

顾贞观〔清代〕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译文】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回想以前令人悲伤的事,你又怎能够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老家贫子幼,早记不起杯酒相娱的时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正直人却总是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戍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一堂的,又有几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生命还有。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简析】康熙十五年(1675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此首便为其中之一。这是以词代书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自身的坚定信念。其上片痛快淋漓地为吴兆骞的痛苦倾诉,下片笔锋一转,变成多方安慰开脱,希望他不要被痛苦摧垮。全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现出死生不渝的友情,又映射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感人肺腑,催入泪下,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性德〔清代〕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遂成知己 一作:竟逢知己)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译文】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万万没有想到能和你(顾贞观)成为知己。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您难道看不见,月光像水一样清澈皎洁?

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若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我们今朝以情相许,以后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劫难。而我害怕的是,我们以后的缘分,却恐怕会在他生他世里了。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简析】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贞观与纳兰性德相识,结下了深厚友谊。这首词即是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相识不久的题赠之作。据顾贞观记云:“岁丙辰,容若年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日,填此曲为余题照。”

这首词上片言风尘京洛,乍逢知己,青眼相加,门第并不能成为障碍;下片说两人以心相许,郑重约为知己,哪怕横遭风波,情谊不会动摇。全词慷慨淋漓,跌宕生姿,与纳兰其他词之凄婉缠绵颇为不同,将其重交谊、笃友情之执着展露无遗。

第九节 结语和展望

友情,是人类情感中熠熠生辉的珍宝,自古至今都被无数文人墨客反复吟咏。在古代诗歌的长河中,友情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温暖而真挚的光芒,或悲或喜,或深或浅,为我们展现了古人丰富而细腻的友情世界。

古代友情诗的主题丰富多样。有倾诉别后思念的深情之作,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为媒,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描写重逢喜悦的篇章,像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暮春的落花中重逢故友,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还有赞颂友情坚贞不渝的,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真挚深厚的友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古代友情诗善用各种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具魅力。借景抒情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烘托友情,比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凄凉的景色映衬离别的愁绪;对比手法也时有运用,以今昔对比来展现友情的珍贵与变迁,如韦应物的“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同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友情诗的语言更加生动,情感更加饱满。

古代友情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人际交往的特色和价值观念。在交通不便、通讯困难的古代,友情的维系显得尤为艰难和珍贵,因此,诗人笔下的友情更显厚重深沉。那些感人至深的友情诗,传递出的是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知己的渴求,以及对真诚和善良的崇尚。

然而,当我们站在现代社会的视角回望古代友情诗,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古代友情诗所描绘的友情,大多局限于文人墨客之间,对于社会其他阶层的友情描写相对较少,缺乏更为广泛的社会代表性。而且,在表达友情的方式上,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往往显得较为含蓄、内敛,与现代社会开放、直接的交流方式有所不同。

展望未来,古代友情诗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和冷漠。古代友情诗中所体现的那份真诚、纯粹和深情,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真正友情的渴望和追求。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诗作中汲取养分,学习他们用心经营友情、珍视朋友的态度。

在创作方面,现代诗人可以借鉴古代友情诗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同时结合当下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情感需求,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友情诗篇。让友情诗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挥其温暖人心、振奋精神的力量。此外,我们还应当积极推动古代友情诗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代友情诗,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的文化基石。

总而言之,古代友情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珍宝,值得我们深入地总结和研究。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应当积极传承其精华,不断创新与发展,让友情的赞歌在诗歌的天空中永远传唱,激励着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珍惜友情,携手前行。


《参考文献》

[1] 毕宝魁.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2] 曾晓鹰.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第2版).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戴建业.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4] 黄小京. 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乐云,黄鸣.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武汉:崇文书局,2015.

[6] 刘敬余.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7] 莫砺锋. 唐诗与宋词.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8]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北京:中华书局,2017.

[9] 姚国军. 古典诗词欣赏.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

[10] 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

[11] 张玉梅. 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12] 张长青.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3] 古诗文网-古诗文经典传承 (https://www.gushiwen.cn/).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