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所阅读的文本尽可能生命化
——读《柳林风声》
4月3日晚8点,攀丛辉老师在“百千教师读书会”带领我们“一起去柳林听风声——荐读《柳林风声》”。
在荐读活动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个观点——将所阅读的文本尽可能生命化。
那么,如何将自己阅读的文本尽可能生命化呢?这就要说到阅读一本书的意义了。
攀老师说,我们在阅读文本时,要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蛛丝马迹;另外,还要将文本与自己的日常思考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文本中找到某些能够引人思考的地方后,想到自己日常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阅读,和生活结合,和日常的思考结合,就是照见自我的一个体现。照见自我就是把文本生命化。当我们阅读一本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照见自己的时候,那么,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就显现了出来。
我呢,今天早晨,就是带着这种阅读理念,打开了《柳林风声》这本书,阅读了第一章。
第一章 河岸美景 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件事:生活在地下的鼹鼠感应到春天的召唤,他不顾一切地放弃累人的大扫除,冲出家门,冲出地面,冲进明媚的阳光,享受清新的空气,自由、惬意地闲逛。在河边,他遇到了善良、好客的河鼠,并与他成为一对好朋友。
《柳林风声》这本小说,开篇便展开了一幅甜美、和谐的英国乡村生活风景画卷,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作者笔下的童话世界里。作者用温柔、典雅的文笔,不仅拟人化了动物们,还拟人化了其他的事物。
如,P1,“春天的气息在四周弥漫,吹过他头顶的天空,在他脚下的泥土里蠢蠢欲动。春天带着渴望与无拘无束的精神,一路飘荡进他那阴暗低矮的小屋。”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整个春天都写活了!此刻,春意正浓,春日正好,我们为什么不引导孩子们仿写春天呢?就用拟人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