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马洪萌
“青阳二三月,柳青复桃红。” 三月也被称为“桃月”。《吕氏春秋 仲春记》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这一时节,春雨绵绵,桃花盛开,黄鹂鸣唱,五谷盛长,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桃是源自中国的古老树种,也是最早的观赏花木之一。《山海经》中记载夸父追日,临死前掷杖化为桃林,给后人福泽。桃与桃花在诗歌中出现始于诗经。“投我以木桃,抱之以琼瑶”,“何必秾以,华如桃李”。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先秦的桃花明艳热烈,灼灼动人,承载着人们对新婚女子的美好祝愿。与诸多华而不实的花木相比,桃花谢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正如青春貌美的新娘,婚后家庭会人丁兴旺,生活美满幸福。
魏晋的桃花落英缤纷,是乱世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位渔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人人和平相处,处处丰衣足食的世外桃源,是世代文人追求的至善至美的理想世界。
桃源问津图全卷(局部)文徵明(明)
桃花源是中国古代绘画经久不衰的主题,南宋画家陈居中曾有《桃源仙居图》长卷。明代文徵明辞官后也以桃源为题作画。画上绿树环抱村宇,小山穿插其中;屋内三五小友饮茶谈古论今,楼下妇人携幼问路,村中溪水潺潺,风景优美,生活悠闲。
十九岁的王维,还在追求诗与远方。一首《桃源行》绘出他心中的净土。“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时光逝去,峰壑已变,对再寻不见的桃源,诗人感叹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
仙源何处寻。”晚年归隐的王维,心安便是归处。“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不必再去寻找,隐居村里,杏树下垂钓的我已是桃花源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