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语言,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很自豪我们优美而富有魅力的汉语。我们的语言传承了几千年,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文化,每个音符、每个笔画都是文化沉积的历史,都是厚重的中华文明的传承。现在从孩子启蒙开始,就推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为了不同区域的中国人,都能听懂。现处说普通话的大时代,那么家长应该教孩子方言吗?
在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孩子到了嘤嘤学语的时候,家长有的会教孩子方言、普通话以及英语等。不同家长,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做法。家住陕北的王奶奶家,孙子从3岁开始一直是王奶奶在带,儿子和儿媳一直在上班,家中王奶奶一直和孩子呆一起。王奶奶教孩子说话、认字等一些启蒙教育等。王奶奶曾经是乡下的村会计,在村里来说算是有文化人,读书识字,比一般的同龄奶奶显得更有文化。王奶奶当然也把村里陕北的口音、方言一并传给了孩子。陕北口音大家都知道,鼻音特别重,和普通话相比,总是鼻音过重。孩子6岁被父母送进了幼儿园,但是到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在笑话孙子,说他是乡下来的“土孩子”。由于方言的原因,他的拼音非常不好,一些音节发不出来,普通话一直说不好。
那么现在到底应不应该教孩子学习方言那?让我们一起看看学习方言的利弊。
教孩子方言的好处:
1、帮助孩子了解方言背后的文化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各有不同,但是文化的传承大部分靠两种方式,一个是文字记录,另一个就是语言代代相传。每一个地方的方言都记载了当地的文化与历史。现在东北话的背后,就是各个历史事件的最好的记录。现在的东北话融合了满语与山东话。大家熟知的“嘎哈”,就是两种方言的融合,包容了山东含义,与满语的发音。东北话记载了东北人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也见证了闯关东的人口大迁徙。学习方言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了解文化的过程。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随着现在交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机动,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出去都说普通话,大家都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就算两个老乡相见,不说家乡,完全在语言中看不出你是哪里人。如果说家乡话,两个人一开口,就知他乡遇故知。身处他乡,缓解相思无疑老乡见老乡是最好的安慰。孩子以后长大出去闯荡,会说自己当地方言,遇到老乡,无疑是人生四喜之一。
3、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发扬自己的风格。让全中国了解家乡的特色,了解家乡的美。一条洁白的哈达,让我们了解藏族豪放洒脱的生活,中国西南还有这么优美的一个地方。黄家驹乐队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沁人心肺,让我们记住了粤语的优美,记住了粤语的神奇魅力。一首《上海滩》让我们了解到上海滩的繁华,与国际都市的魅力无限。
学习方言的弊端:
1、对于孩子学习有影响
小亮家的小亮,就像开头王奶奶家一样,小亮是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农村也没有上幼儿园,到8岁的时候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小学。到学校里,小亮就被班主任告知,学习语文非常费劲,拼音发音别的孩子教一遍就能学会,他因为鼻音,和方言口型的影响,一直发不对声音。这对小亮的学习非常不利。但小亮一直在努力学习,克服方言的影响。
2、百里不同语
家住广州的刘女士,以前说方言真是说话不便。他们在小的时候,一出村就像去国外一样,每个村子或多或少都有“话不同音,因不同意”的情况。刘女士说,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出门办事,非常困难,说话都不懂什么意思。现在这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会发生了。因为孩子在学校就是“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所以说现在出门说普通话,大家都能理解,方便沟通,方便交流。
3、不同民族之间沟通不便
张先生是今年新到大队工作的大队*,他从外地刚到南疆基层。他是一位援疆大学生,是一位汉族人。他每次到贫苦户家里调查,都需要找一位翻译,因为当地的方言他不懂,和当地人员沟通不不便,好在一个村里有几个小学生,学过普通话,可以充当张先生的翻译。普通话还是不同地区人与人交流沟通做好的语言,新闻联播主持人,字正腔圆,大家都能听懂。孩子不会说普通话,民族之间、地区之间更是无法沟通。所以说,应该从孩子时候就交给孩子普通话。
对于学不学习方言,每个人的见解都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网友A:方言利于传承文化,保留当地的地域特色,大家喜爱的京剧、越剧等,改成普通话来演绎就没人听了,也没有了精彩的段子。方言也帮助人们产生地方认同感,人们见面从口音中就可以辨别对方是老乡。但是方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间的交流,有些偏远村庄甚至会出现出村须带翻译的现象,带来不便,所以说现在都在推广普通话。
网友B:现如今很必要推广普通话,可以消除各地区、民族之间的语言隔阂,实现正常交流。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方言不应该成为现代文化的牺牲品,应该传扬发展与继承。
您认为应不应该教孩子方言呢?您的孩子学方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