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有课文《一面》,作者阿累——本名曹靖华,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
《一面》是篇好作品,但课文中的《一面》是个残品,被删了好些内容,回味差了好多。如果我是老师,上课时,我会把原文找出来,与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那些内容,是不好删掉的,就像长在身上的肉,怎么能说挖就挖掉了呢!
比如:作者说“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躲雨就躲雨,为何又说“歇歇”呢?因为他后边还有一句话——“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已经使我困软得象一团棉花了。”为何如此辛劳?因为他只是售票员,这与作者三次提到自己都是相照的,一次是内山先生泡茶给他时——“像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 ConductorXX”蓝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后脑勺上,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一次是问书的价格时,“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面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尽管很困累,但他还没失业,还是幸运的呢)”;一次是鲁迅先生给他推荐书时,“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
再比如:作者说“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课本中是“几分敬意”,而非“敬爱和感激”——这之间差别是很大的!作者为何会有“敬爱和感激”?“同情中国”四个字不够立体!而作者是讲了细节的:一是内山先生泡茶给他,作者说这是“优遇”;二是讲到价格不贵时,内山先生是“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地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三是内山先生叫鲁迅先生出来,“内山老板大概这时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这三处,都是小处,但可见作者为什么会“敬爱和感激”——再说了,内山是鲁迅的朋友,交情甚好,作者称内山为“先生”与称鲁迅为“先生”,有相同的部分理由。
再比如:原文开头是有“一·二八”这几个字的,这比光光“1932年”强多了,这是背景的介绍与强调啊,怎么说删就删了呢?
更不可思议的是,把原文最后几段都删了!这是作者在鲁迅死后写的纪念文章啊。难道这几段话是没有用的?必须有用啊!这在情感上不是一种升华吗?不是把文章提到一个新高度吗?这才是这篇文章最大的最有实际意义的地方啊!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感受,而且纯粹是从写作的角度上来考虑。编教材的人这么做,一定是有理由的。对吧?!以下,也是纯粹从写作角度谈谈这篇课文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藏而不露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原文)
读课文,从第一段读到倒数第二段,作者都没有明说这个人是谁!直到最后一句才道白“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作者藏得多好!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
写鲁迅而不见鲁迅,但处处是鲁迅,与老舍《骆驼祥子》中写热而不见,但处处显热,有异曲同工之妙。
※外貌描写抓特点——瘦多次写鲁迅
1◆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正直而慈祥的目光
◆竹枝似的手,小袖管紧包在腕子
3◆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都是抓住了人物特点的:瘦、头发、胡须、烟嘴。这些都是鲁迅的“标配”啊!
特别是作者一直在强调鲁迅的“瘦”!反复强调!
这些“瘦”,为鲁迅的死伏笔了。也说明了鲁迅作为一个“战士”,他面对的敌人是多么不好对付!这与当时社会背景是相关的。
特别是1、2、3这三处描写(2和3几乎一样),从远到近,越来越清晰。这是贯穿文章的一条线,因为这是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啊,所以鲁迅的影子处处都在,这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叙述。而且,它既是作者观察鲁迅的从远到近,也是作者敬佩鲁迅的从远到近。
※以小见大题目是《一面》,很小,但作者借由这一面,表达出了“坚强”“继续前进”——这是大!
※ 叙述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站在1936年这个时间点,这是先回忆,再及当下,算倒叙。
如果站在1932年这个时间点,作者是叙述,事件与时间是同步的!像“流水账”一样,从头写到尾,但作者写得很精彩,把鲁迅从模糊写到清晰,从“瘦”写到精神。
再添句话,“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如果是现在的话,估计还要请鲁迅签个名呢。想起陈丹青的一句话: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