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千年积累,人类似乎不再缺乏优秀读物,但是仍然无人通晓“宇宙语言”,因此人们渴望成为梦想的“炼金术士”。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到那样——“一想到能够点铁成金,或能够发现长生不老液,就心驰神往,再没任何研究巫术的念头。”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类已经创造出太多“象征意义”,以至于常常无法厘清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正因为这点——之前不太明晰,但现在越来越清楚——我才选择读一些很精的经典。很精,首先得精彩,引人入胜;其次要精练,故事简单,却意味深远。经典,则需要经受时间洗礼,若能沉淀下来,方可如“金子”般光彩照人。
毫无疑问,《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正是这样一本书。
我太爱读十来万字的书了,不长不短,读起来轻松,又能够充分表达。读过的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动物庄园》《活着》,如今又多了一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都被归入很精的经典一类。
在总结这些书的共性时,我不禁想到一个词——梦想。有人说,人类是靠梦想活着。对此,我不做评论。但的确感到,对人类而言,梦想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至于是怎样一种象征意义,则恰好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来解说。
圣地亚哥单纯而朴实的梦想,可谓起因于商人的女儿,终结于沙漠绿洲的法蒂玛。塔里法老妇所指引的宝藏,原本该出现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可历尽千辛抵达目的地之后,却被一群粗鲁的寻梦者狂揍,不过幸好得知:宝藏在西班牙残破教堂的无花果树下——那正是圣地亚哥梦想开始的地方。
其间的故事,涉及解梦、预兆、彷徨、恐惧、信念、诱惑、坚持、磨难、爱情、学习、等待、幸运……等等,诸如此类,几乎所有可能的词都被用上了。仿佛世间的人,倾其一生所能经历的全部,甚至更多,都浓缩在这个牧羊少年身上。不得不说,如此描摹人类追求梦想的历程,堪称典范。
我写读后感,通常不愿纠结于细节。不管是恩怨、苦难、幸福、甜蜜,还是日常的温婉、琐碎,抑或现场的宏大、凄切,于我都如洪流中的点点浪花,不可说没有感动,但绝不是立足点,或着眼点。我更愿意瞥向整体,总想看看隐藏在故事后面的“筋”。有时与作者的意图不谋而合,有时又毫不相干,甚至背道而驰,但若能从中获得切身感受,我便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因此,对于圣地亚哥的梦想,我不得不提出以下看法。
首先他的梦想得以实现了。正如书中写到:“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有意思的是,最终实现梦想的地点,恰恰是梦想开始的原点。对这一构思,我的感悟是:梦想在出发的地方。然而,实现梦想之后呢?若结合“梦想”和“原点”的象征意义,我相信,其中隐含了“梦想就是个结局”的终极象征——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
“梦想就是个结局”,从梦想实现的宏观构成去看,绝不夸张。这有利于人们意识到梦想的本质,避免将其看得神乎其神,甚至一切以“梦想至上”。就此意义而言,它让人们看到“完整”的梦想,从而在追求梦想时,不忽视“幸福”的意义。或许如书中多次申明那样,“天命”使然。换句话说,若达成,梦想就是个结局,若达不成,梦想也该是个结局——一切总该有个交代——毕竟,不是每个梦想都能实现,更何况梦想和梦想也常会冲突呢。
这大概更符合本书“治愈系小说”的本质。
至此,若认为作者的意图已经了然,那将大错特错。追求梦想的过程,必将面临各种情况,或波澜壮阔,或历尽艰辛,或一帆风顺,或九死一生,或功德圆满,或半途而废……正如圣地亚哥所经历的,一切都可能发生。
尽管如此,为何不学金庸那样评价:“保罗·柯艾略和我属于同一类作家——浪漫主义作家”,为“梦想”添上浪漫主义的结局呢?
梦想就是个结局,而其他,我想——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吧。
二〇一八年九月五日 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