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五中学八年级(6)班 田乙君
辛弃疾,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词中之龙”“豪放词派代表”……无数标签贴在他身上,他不仅驰骋在战场上,也常叱咤在课本里。
直到我翻开了《把栏杆拍遍》,我才看到了那个站在成功光环背后阴影中的辛弃疾。
初识辛弃疾,是在《清平乐·村居》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他路过茅屋低小的房檐,走在布满绿草的小溪旁,定格村中人家的生活片段。后来又读到他的《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置身疆场,只见战马如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如惊雷般震耳离弦。那时,我为他的满腔激情和蓬勃生气所感动,他抹去了宋词中的胭脂与相思泪,推开了别开生面的新格局。
可是,我打开本文时才真正了解,他一生以恢复国土为志,可由于与当时苟安江南的统治者政见不合,使他命运多舛,备受排挤,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局外人,壮志难酬,无奈跌入词坛,蘸着血与泪,写下心中愤懑与执着的报国之志。名为“弃疾”,他想为国家攘除积弱之病,可他不是“去病”,没有汉武,也没有伯乐,最后彷徨一生,只能悲凄地承认“大疾难弃”。才发现,我只顾想象温馨田园,铁血战场,而忽视了闲适背后的那颗爱国心以及战马弓弦之后的那一句“可怜白发生!”因太爱国、太爱民而被摒弃的他,因为一腔正气与血性,成了自已的悲剧。那个鲜衣怒马,二十二岁便组建义军抗金的少年郎,最终还是被那个时代披上苍颜白发,“把栏杆拍遍”。
本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可历史的闹剧阴差阳错地安排给他一个一生充满阴晴圆缺的角色。当撕开他每次重燃希望时的种种,才发现强大驱壳下的他,抹着满面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