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如一,为良知
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做人要实,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可交之人。
《后汉书杨震传》中有个“杨震四知”的故事。
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为人处事,要深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不该要的东西,不干不该*事。
生活中口若悬河、信誓旦旦的人有很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始终如一,为坦荡
君子慎独,做人做事要有持续性。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守节不变,内心强大,坚定不移,始终如一。
无论是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是元代时许衡的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以上种种,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对于慎独,他们能够做到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而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因为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因为长久的慎独,讲求的是内在定力,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君子慎独。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主播:吴强
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及网络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