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受太平洋战争影响,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开始投入文学创作。
她凭中篇小说《沉香屑 · 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一炮走红。
张爱玲自己说,这是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它讲的是:
女大学生葛薇龙为留在香港读书,向姑妈梁太太求助,却因此沦为情局当中的棋子,为人所用,迷失自我,一步步走向堕落。
也是两个女人通过嫁人寻求出路,却在婚姻里误入歧途的故事。
当时,文学刊物《紫罗兰》的主编周瘦鹃看过作品后评价道:
“《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的风格很像英国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红楼梦》的影响。
不管别人读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
纵使佳人已逝,时代嬗替,让人倾心的作品,总能够常读常新。
女学生的追求
葛薇龙,首先登场的小说人物,“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
她有一张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眼睛长而媚,白净的皮肤,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整个人像上海粉蒸肉。
当初,为躲避战乱,葛薇龙和家人来到香港,后来上海局势缓和,父母便决定回乡。
去留之间,葛薇龙犹豫不决,跟着回去,就得转学,学业必然受影响;
自己留下,生活费都将成问题。
她不甘心,同时也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厚着脸皮找上门,向嫁到香港却从无联系的姑妈梁太太求助。
通过简单交流,梁太太摸清葛薇龙的脉搏,又见她长得颇有姿色,一个主意在心里生成:
“眼前这小妮子,不正好是主动送上门的工具么?”
权衡之下,梁太太愿意资助侄女完成学业。
葛薇龙很快就明白,这个忙,姑妈并非白帮自己,实际上两人达成一项交易:
一个出钱供对方读书,一个出卖姿色帮对方搞情欲勾当。
葛薇龙愿意合作。
更何况,自从搬进梁宅后,典雅豪阔的庭院、心旷神怡的音乐、音乐中轻荡似小舟的房间、衣橱里金碧辉煌的衣服,真是让她心动,又陶醉。
她也清楚,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有损名声,便安慰自己:
“只要我行的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
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
将来遇到真正喜欢我的人,自然会明白的,决不会相信那些无聊的流言。”
到底是年轻人,涉世浅,持有身正不怕影斜的意愿,却无法预见自己难以抵御一入侯门深似海的*。
命运之索,环环相扣。
在冥冥力量的掌控下,每个人都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这个女孩子的追求与沉迷,很容易让人想起茨威格的警世之言: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予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起初,葛薇龙仅限于充当钓饵,帮姑妈勾引各种人物,点到为止,见好就收。
直到有一天,某段插曲让她忽然警觉,必要时,姑妈会让自己作出牺牲,来笼络男人。
这种不可避免的牺牲,她当然不愿意。
于是决定离开。
古话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葛薇龙已经对奢华的生活上瘾。
她思忖着,想要离开这里,继续过好日子,那就只能嫁人,嫁一个有钱人。
可是,仅仅有钱不够,还得合意,彼此有感情。
否则,单找有钱人,姑妈就是现成的榜样。
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葛薇龙心里响起:
千万不能变成姑妈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