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秋膘什么意思,秋膘是什么意思 具体说一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9-05 13:59:15

暑去也,天凉好个秋

——处暑说说养秋膘

文/景明时

自立秋至今,七下八上雨季虽已过,但仍有台风雷暴横行,洪水泛滥,天气潮湿闷热,不过暑伏虽未尽,凉风已时至,品物肃敛,稻谷飘香,又经一度鹊桥相会,国际气候战云密布,处暑节气如期而至。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

养秋膘什么意思,秋膘是什么意思 具体说一下(1)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8月22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七下八上(雨季)结束。

处暑即是出暑。然而立秋至处暑后,天气并未立即变得凉爽,‌反而因为“秋老虎”的现象,‌天气仍然炎热。‌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短期内的炎热天气,‌这种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8月和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黄帝内经》的长夏就包括立秋、处暑节气,“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在时间和温度上,长夏与暑伏的气象都基本上是同步的。

那么立秋处暑不是秋,秋在何时?宋代的诗人吕本中,当身处粳稻飘香的南方时,他也发现处暑炎天秋尚远呢,他在《处暑》一诗写道: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当然立秋是标志季节转换的开始,‌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气象学上的秋季开始。‌在气象学上,秋季的开始是‌按“候平均温度”即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初始日期为标志。‌如根据河北省的气象统计资料,‌石家庄平均在9月中旬入秋;湖南气候中心预测通常平均入秋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前湖南还处于盛夏,远未达到入秋标准。这进一步说明了在季节上立秋并不意味着气象学上立秋气候的正式开始。‌

实际上,‌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和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因此,‌虽然立秋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但真正的秋季到来需要等到处暑节气近白露之时。尽管如此,处暑时节,因为早晚温差效应,仍有丝丝凉风吹来,暑意渐消,让人直觉得“天凉好个秋!”

当然处暑仍有暑热之气,但秋令主收,收敛肃*,燥气当令,万物成熟进入凋谢,稻谷成熟进入秋收。

养秋膘什么意思,秋膘是什么意思 具体说一下(2)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的民俗活动也很多,如有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在养生方面,《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所以处暑养生,仍要遵内经之旨,在饮食上要“增酸减辛”,要护津液,润燥养阴,又可以助肝气。

酸可收敛益阴,可以多吃苹果、葡萄、柠檬、山楂、乌梅、食醋等酸味食品。因酸可入肝,故又可助肝气,以缓秋刑。

处暑后,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湿度会逐渐下降,人们会感到皮肤干燥,鼻腔干燥,口咽干燥,大便干结,所谓“燥胜则干”。这时要多吃一些多汁益阴的蔬菜与水果,如黄瓜、冬瓜、芹菜、菠菜、芝麻、百合、胡萝卜、白萝卜、秋梨、莲藕、荸荠、柑橘、香蕉、柚子、罗汉果等。亦可在药膳中加入沙参、玉竹、百合等养阴润肺的药材。

酸味收敛,辛味发散,秋天养收不宜散,故应尽量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香燥之品,也要少吃煎炸熏烤的食物,除阳虚体质者外,不宜过多食用温热之品,如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易加重秋燥。

处暑之时暑热尚存,暑多挟湿,中医提倡辨证论治、辨体施养。由于气候原因和人们饮食习惯以及体质不同,处暑补养之时,还要分辨几种常见的体质情况,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而非养阴润燥一以贯之。尤其关于“贴秋膘”的习俗,需要根据时代特点和体质特点加以调整。

原来从前人们因为夏日天气酷暑炎热,农活辛苦劳累,消夏能力有限,天热影响食欲,缺少休息睡眠,所以日渐消瘦。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因之在秋季天气转凉后,要多吃一点油水补回来。“膘”就是饱含油脂的肥肉,“贴”即是滋补之意。人们讲究立秋贴秋膘、就是吃鸭肉以及牛羊猪鸡等肥厚油腻之品,而秋补贴膘也非止一日,且常在秋凉之后,国人就可以大快朵颐。

养秋膘什么意思,秋膘是什么意思 具体说一下(3)

贴秋膘,即秋季食肉补养,在当代社会适合高体力消耗人群,因为胃口好,脾胃健康,适合贴秋膘。但要做到“贴膘不养膘”,避免过食肥厚油腻,造成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反为不美。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食肉过多还易导致人体消化不良,气机阻滞,痰湿内生。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鱼、禽、肉、蛋摄入量共计120 ~200 克,希望大家掌握这一推荐量。

然而现代人们饮食情况和生活方式跟从前大不相同了,夏天可以吃瓜果,喝冷饮,饮凉茶,开空调,吹电扇,生活反季节,人们脾胃很容易受寒湿内困,形成身体困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或腹痛腹泻等症状,这在现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是故这类人在饮食方面就要注意健脾祛湿、温中散寒,而不是贴秋膘。

另外现代人们在漫长的酷热夏季,由于贪凉饮冷,广廈之下,频频吹风,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也会感到“无病三分虚”,若秋凉初始即急于进食大量补品,就会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堪重负,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脾虚运化失常,出现消化不良、痰湿内生,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口粘,乏力、大便粘腻、面色暗黄等症。

养秋膘什么意思,秋膘是什么意思 具体说一下(4)

研究表明,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会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秋乏,指秋季期间感到疲乏。民间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其实这是不同季节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

所以,出现上述症状的人们在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而非急于贴秋膘。

首先要补充食用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等补充优质蛋白。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还有传统的小米粥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其次进补前不妨适度食用健脾开胃、药食两用的食材,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山楂、陈皮等。其中芡实是药食兼优、调理脾胃的佳品,芡实含有大量对人体极为有益的成分,包括蛋白质、钙、磷、铁、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l、B2、C、粗纤维、胡萝卜素等,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芡实甘补涩敛,入脾、肾经,药力平和,能补脾兼祛湿,益肾兼固精,有补而不腻、涩不留湿的特点。

寒湿困脾的患者要先行调理,可以食用健脾化湿、温中散寒的食材和药材,如山药、茯苓、芡实、炒薏米、砂仁、白豆蔻、草果、姜枣茶或者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附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等。

养秋膘什么意思,秋膘是什么意思 具体说一下(5)

化解“秋乏”,则要保证起居有节,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要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以及易消化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秋乏现象就会自然消除。

处暑时节,那些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胄火旺盛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牙痛、口臭、口疮、便秘等。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先清胃火,要适度多摄入一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或者服用牛黄解毒片、黄连清胃丸等,待胃火清退后再行议补。

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和体质状况,“贴秋膘”并非对每个人都必要和适用。如果目前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内、营养也不存在不足,而且精力充沛,就不一定要额外“贴秋膘”,只要注重日常健康饮食,适度预防秋燥即可。

总之,处暑节气‌白天依然炎热,‌早晚则较为凉爽,‌形成了较大的温差。‌这种天气情况要求人们在养生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增减衣物,‌合理按排饮食,辨体施养,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即要养阴润燥,又要防暑祛湿,还要加强运动,迎秋赏景,登高望远,增强体质,天人相应,迎接一个丰收的秋天,真正体会到天凉好个秋!

养秋膘什么意思,秋膘是什么意思 具体说一下(6)

作者简介:景明时,中医副主任医师。甘肃古浪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曾在北京安定医院、京棉集团医院等多家医院临床工作40年。论文和科普文章散见于《天津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杂志》、《中国医院管理》、《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等杂志及健康报、医药养生保健报及其他学术刊物。自2015年退休返聘于北京朝阳区八二中心中医科工作。偶有作品在媒体发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