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文言文全文,海瑞初中文言文答案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0-01 01:04:02

“举世皆浊我独清”是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老先生的一声喟叹,而两千年后又有这么一个人被看做如此,那就是明代的大清官海瑞。海瑞,字汝贤,海南人,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清廉官吏,与包拯、于成龙等齐名甚至较两者更甚。

对于海瑞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历史课本上文革中对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的有关片段,知道《海瑞罢官》是历史学家吴晗所写的一个剧本,后来才知道海瑞是一个大大的清官忠臣,以清廉耿直著称。其实,更多关于他的印象使人觉得这位老先生是泥古不化的、行径僵直的人,因为封建历史上很多以清廉著称的官吏大都有这种毛病,孤僻、不合群、不知变通、甚至不识时务,为清廉而清廉,以清廉自许,把清廉当做自己的事业,因此虽有清廉之名却无能吏之实。前些日子看了人民大学毛佩奇教授的百家讲坛讲义《大明王朝》,又翻看了一下《明史》,才自己发现却是错怪了海瑞,海瑞不但不是泥古不化的人,反而很有变通,不仅清廉且是能吏啊。

海瑞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他在二十八岁的时候才考取生员的功名,在三十六岁的时候才中举,到四十一岁的时候考进士无望才做上类似县中学校长之类的官;在当这个官的时候,他就不太合群,有上级领导视察学校的时候,其他的官吏都跪地拜见,而他单单作揖了事,说是在学校这个地方不应该跪拜。这样看来他是讲究一些基本的原则的,有那么一些书生气,和现在的很多书生一样吧,总想用书中的道理来要求别人。其实,他中举的一片文章——《平黎策》并不书生气,是关于如何安抚海南黎族老百姓的,当政者后来所实行的政策大都符合他的意见,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无论如何,看来他的政绩还是不错的,后来他就被提拔为淳安知县了。当了县长后,他的艰苦朴素的作风显现出来了,“布袍脱粟”,还让老仆种菜自给自足,而他在老娘过生日的时候买了二斤肉都成了新闻,由此推断虽然他还有一个老佣人但是还不能经常吃上红烧肉。

下面的一件事可作为他并不迂腐的证据,说是有一天,当时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说县里招待所的服务不好,因此闹事,海瑞让人把他吊起来,说胡总督曾要求过往的官吏都节俭一些,而这个公子哥如此嚣张奢侈一定不是胡总督的儿子,于是就罚了几千块钱并上缴到国库。有爪牙跑去告诉了胡宗宪,胡宗宪也没有因此怪罪他。怎么样,海瑞这位老兄没那么憨直吧。后来又有人嫌弃县里服务不好,因为知道海瑞的名声没有声张。其后,海瑞被提拔为嘉兴的通判,继而被提拔为兴国州的判官。以后,他又被提拔为户部主事到京城做官,可以说是屡有升迁啊。我觉得仅仅靠他的清廉是很难得到这样机会的。

做了京官以后,按说是财政部的官职,好做得很啊,油水也很足,然而他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给皇帝老子提意见!其实上道折子也很正常,那时候嘉靖皇帝喜欢学道修仙,大臣们经常写一些青词献给皇上,我不知道青词是什么东西,想来必是预祝皇帝他老人家早日得道成仙一类的话,而当时的首辅大臣徐阶也不得不好好写几首邀宠。谁知海瑞他洋洋洒洒千言的一道奏折说的却全是责备的话,什么皇上要靠像我这样的大臣来说说话才能胜任啊,什么俺想说说肺腑之言啊等等。

接下来就陈述了嘉靖的罪状,有这么几条:一、一心修道,大兴土木;二、二十多年也不上朝办公;三、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泛滥;四、不回家看孩子;五、经常因为猜疑屠*大臣;六、不回家看老婆。特别重要的是评价嘉靖修仙的事,说尧舜禹汤等先贤皆不能长生,唐宋的方士们也活不到现在,教您老仙术的陶仲文更是死在了您前头,您老人家还自己孜孜不倦啊,穿着皇帝的新装不想脱啊。皇帝看到后大怒,要手下马上去逮捕他,手下人说海瑞上疏时已经买了棺材、诀别妻子、遣散奴仆在家等着呢。嘉靖帝没说啥,读了三四遍,为之感动叹息,说:“此人可比比干,然而我不是商纣王啊!”又说:“海瑞说得都对。我现在病了,哪里还能做事啊。”但还是命人逮捕了海瑞并追查主使之人,海瑞被判处死刑,等待处决。

然而,嘉靖在处决海瑞前去世了,海瑞又被无罪释放。监狱的狱长知道皇帝死后,就设宴款待海瑞,海瑞还以为要被处决了呢,就大肆吃喝。当监狱长告诉海瑞消息后,海瑞恸哭不已。海瑞被释放后被提升为尚宝丞,又任职大理寺。

海瑞不但对皇上直言其非,对世事的评价还很大胆。隆庆元年,首辅徐阶被御史刘康弹劾,海瑞说,徐阶侍奉先帝的时候不能把皇帝从修真建庙中解救出来,畏惧皇帝的威严保全自己的职位,这些事情是有的,然而自他执政以来,忧心国事,贡献颇多。那刘康是甘心鹰犬、捕噬善类之辈,比高拱罪大。

后来他又被升职,以右俭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应天,其辖下的官吏很是忌惮他,有罪的都自己离职了,更有权贵之家大门上本来刷的红漆,听说海瑞到来,赶紧又漆黑了,还有的为此减少了扈从人数。海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力摧豪强,抚穷弱。还处罚了徐阶两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儿子。

然而,有一些奸民乘机诬告,造成一些大姓蒙冤;兼且节俭费用,让来往官吏不能享乐,因此也颇多怨言。这时候有个人站出来了,说他“滞不达政体”,虽然不太懂文言文,可这“滞不达政体”想必是说海瑞是个一根弦不会做官吧。然而皇帝还降诏褒奖了海瑞。接着给事中戴凤翔弹劾他庇护奸民,于是改督南京粮储,当地百姓“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以记之。随后,高拱执掌吏部,让海瑞改任南京户部,海瑞遂以抱病为由辞官了。由此看来,海瑞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也明白为什么被贬官,我想有两种可能:一、力摧豪强可能的确过头了;二、知道得罪了人没法再干下去,还是回家算了。

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上了首辅大臣,也不喜欢他,让巡按御史去考察他,海瑞以家常饭招待他,居住条件也不怎么样,御史叹息而去。史书上说“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万历十三年,皇帝看重海瑞的名声,提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他当时已经72岁了。海瑞又上疏劝万历皇帝实行洪武年间的严刑以整饬吏治,皇上不以为然也没有怎么怪罪他。

后来皇帝屡次想要召用海瑞,但都被执政者推托了,仍然担任南京右都御史。当时,当下面官吏偷懒的时候,海瑞仍然矫正他们的行为;有御史摆场戏,就想用太祖时期杖责的政策来惩罚他们;百官皆害怕海瑞,以之为苦。此时又有官吏弹劾他,他也屡次上疏求退,皇上慰留不允,遂死于任上。海瑞没有儿子,佥都御史王用汲在他去世的时候看他,“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于是出钱埋葬了他。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史书评价:“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以至巡抚,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这样看来有几点需要澄清:一、海瑞确实是个清官,死后身无长物;二、海瑞不但是个清官还是个能吏,几十年内屡有升迁,还多有政绩,帮助推行一条鞭法;三、海瑞并不迂直,在处理胡公子事件的时候办得很聪明;四、海瑞很孝顺,平时不买肉,老娘过生日才买上二斤;五、海瑞并不自以为是,在触怒豪强、工作有过失的情况下,选择了回家而不是硬着脖子上;六、上疏嘉靖皇帝并不是为了博得一个“文谏死”的名头,确实是想给皇帝一点忠告,因为从第四点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条筋,除非他想为死而死;七、他并不是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因为有很多人被他感动了,有的是举荐提拔了他的官,有的是没有计较他把自己的儿子吊起来,有的是出钱把他埋葬了,虽然他把嘉靖皇帝的衣裳脱了,皇帝也没有*他的头,否则就是斩立决而不是养到监狱去了。

然而,像这样一个清正廉明、有所作为、官声颇著的人为什么不被委以重任、甚至入阁呢?依我看还真是张居正所担心的“峭直”二字,你海瑞勤谨清廉没有缺点不要紧,不能揭兄弟们的短啊,不能耽误兄弟们进步啊,如果把您老人家召入内阁,所有阁臣的短处都落入您老眼里,您老眼里又揉不得沙子,阁臣们哪里还有心思做工作啊?所以宁可内阁效率略微低下也不能冒着内阁颠覆的危险把你召进来。这正应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那句古话了。张居正作为明代的中兴宰相,这一点还是看得很准的。然而皇帝却希望大明王朝所有的官员能够像海瑞一样清廉有为,是一面旗帜,所以虽有所触怒亦不赐死。只是一厢情愿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