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那么一种情怀,让你浮想联翩,却又无可奈何。
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把它想象成一首歌,一首只有把身心放置在闲情逸致的一首歌。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已经忘记闲情逸致是什么,很多人对闲情逸致持贬义观,不是不屑就是不满,到处喧嚣着奋斗奋斗,可是到头来自己也不知道奋斗是什么。
快节奏的消遣只有更快节奏的环境才能让自己放松下来,跟着摇滚一起摇摆一起混,成为了当下大部分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循环往复得快,情绪整日整日地处于一种疲惫状态,到快撑不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泡沫式的追求,让人不在状态。
虽然学过这首唐朝大诗人的诗,可是日积月累的岁月让我对它只有懵懂,不想看解析,也不想去了解背景,就这样模糊着就好,凭岁月任意流转,我只对你朦胧不变。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闲情逸致?
那种超脱自然的感情,寄情于景却又回归人间友情,这种感觉很美妙,虽然不知道李白大诗人的经历,但那时候挥毫泼墨,写下这千古名句,寄托友人的浪漫情怀,想想都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的伟大。
虽然生命会消逝,但是总觉得它会在另一个地方开始,时间轮回的感觉犹如万水千山峰回路转。
一首诗应该有一首诗的态度,每一次读,都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加入自己经历的感悟,虽说和原意差别很大,但自己的理解也让一首诗有了别样的魅力,加上与现代快餐社会的对比,慢节奏的生活尤其显得珍贵。
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道出了李白大诗人对汪伦的认可,孤独的世界只有你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希望,让我有了想象不到的收获,这是一种能力,比金钱可贵的能力。
想想当时李白身处的环境“乘舟将欲行”,本就收拾好了心情,准备翻篇了,“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诗人李白从自己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思绪拉了回来,“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何等的一种感情!影视剧中的反转不就是利用了这一种手段吗?
回归到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许多人来不及说再见就匆匆离去,许多的感动都存在了记忆里,靠着一部部影视剧来帮自己回忆,让别人的故事感动自己,然后总感觉主人公和自己好像。总有一种情怀让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巾虽破却余温。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这是周寿昌的一首《晒旧衣》,读来尚觉今人之冷酷。旧衣缝补早已不是当下世界的状态,不行就换是所有人的一种状态,少了很多情怀在其中,可能有所谓的情怀转移吧。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小品中有这么一段情景,成为大富翁的人要回乡了,偶然间看到一家饭馆以“家的味道”命名,走进去直接叫了一份“糊涂面条”,尝第一口不是很满意,不允许重做就让回锅,第二次还不行,还是回锅,第三次也是这样,如此三番五次才罢休,直到富翁仔细品味,饭馆老板很是纳闷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才发觉富翁已经哭了,边流泪边吃饭,说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话,母亲来不及享儿子的福就匆匆的“走了”……人的社会总要有一些感动是自己感动自己。
结语:总会有一种情怀,让我们匆匆感动,然后拍拍身上的土,继续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个世界不仅仅有感动,友情也好,亲情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