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也说了古人结婚曾经用过白色,它不是咱们现在用的西方婚纱这么简单,全都是白花花的一片。我们现代人就觉得这有点晦气啊,家里有丧事才会用白色啊,谁结婚用白色?可是根据《吕氏春秋》中记载,“商汤之时,其色尚白,其事则金。”也就是说上古殷商的时候,白衣在早期是一种吉祥的服装,白色也非常吃香。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白衣就成了一个“凶服”呢?有史料显示,应该是起始于汉代。在西汉编纂的儒家经典《礼记曲礼》篇中就有记载:“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就是说父母在,帽子不能有纯白色的饰物、更不能有纯白色的衣领。当然了,这只是源于汉代,在当时还并没有形成社会共识。
汉朝末年,出了一个当世枭雄,叫“曹操”,他力主打倒一切繁文缛礼,就曾主张“裁缣帛为白帢,以易旧服。”“帢”是古代人带的一种便帽,白帢就是一种缣帛为底料,不加染色的帽子。他为了做表率,在平时就戴这种白色的帽子,甚至连参加宴会这种重要场合的时候都不脱下来,当时白帢还非常流行,是一种时尚。等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白色还一度作为皇家颜色,根据《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当时南朝宋有一个大将叫萧道成,他篡位登基,建立南齐时,“王敬则手取白纱帽加道成首,令即位。”意思是说把白纱帽就像加冕的王冠一样带到他的脑袋上。直到历史发展到了南宋,白色才被官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加以禁止了。根据《宋史·舆服志》记载:“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于是禁服白衫。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矣。”
那最后我们再来重点讲讲绿色。因为直到现在“绿帽子”他成了一个带有贬义的代称,可是我们经常在说绿帽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绿帽子要代表那方面的意思?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绿色在咱们传统颜色观中是作为一种“间色”,常常被作为贱色看待。那什么是“间色”呢?就是由青、赤、白、黑、黄五正色衍生出的颜色。正色的地位是很高的,而间色就不行了。绿色是由青和黄这两种正色调和而成的。自然出身就不好,再加上春秋的时候,古人不知道因为啥,就是不喜欢这个颜色。
早在春秋的时候,这社会上就有一种风气,“典卖妻女以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还有《诗经》中说:“绿衣黄裳。心之忧矣。”《诗经》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穿衣服是衣和裳两部分的,上面的叫做衣,下面的为裳,搭配的时候上面一定要是正色,下面一定是间色,绿色是间色,如果你做成了衣,而黄色做成了裳,这就是上下易位,借此比喻正妻失位,贱妾上的意思。就是说小妾翻身当主人了,所以心中忧愁!所以要是真的追溯绿帽子为啥是现在这个意思,还得从3000年前谈起,再加上唐朝推崇的是土德,崇尚黄色,而木克土,而绿色恰好属于青色系,这能受待见吗?
再后来到了元朝,统治阶级为了收钱,增加税收方面的管理,用法律的形式将绿色衣着与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元典章》就规定:“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只要你们家有女子从事娼妓的职业,那么他的家长还有哥哥、弟弟就都必须裹青巾,区分卑贱。从此绿帽子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讲述了古人对颜色的认知,各位小伙伴是不是感觉很复杂、很玄学呢?感觉古人的讲究太多了,还是没有现代人活地潇洒、惬意。不过通过颜色与衣着穿戴的讲究,我们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古人们的风俗习惯,这也算是涨了一些见识和知识,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什么收获呢?